會館會員在為孩子報名屬下小學一年級時,擁有在2B階段報名的優先權。這樣的情況時常讓公眾不解。教育部長王乙康表示,這是為了不讓國人忘記這些政府輔助學校的歷史和根源。
王乙康昨天(9月5日)在新加坡福建會館教師節晚宴上說,政府輔助學校的利益相關者、家長和社區,是我國教育的主要合作夥伴。沒有他們,就不會有這些學校。
「時至今日,他們繼續發揮著維護學校和社群文化的作用。他們幫助我國培養下一代健全的價值觀,為學生提供支持他們全面發展的教育。」

王乙康在新加坡福建會館教師節晚宴上說,政府輔助學校的利益相關者、家長和社區,是我國教育的主要合作夥伴。
我國目前有兩類由教育部輸送老師並提供經濟資助的學校,一種是屬於政府的「政府學校」,另一種則叫做「政府輔助學校」。
政府輔助學校由社群成立並服務於社群。它們自主組建教職委員會並為了學校的持續發展而籌集資金。鑒於起源和歷史背景,這些學校也承載了創校社群的精神、文化和價值觀。比如由福建會館辦的道南、愛同、光華等學校,連同許多其他社群學校,就屬於「政府輔助學校」。
王乙康進一步解釋,隨著我國的自治、獨立和經濟增長,政府擁有更多可投資於教育的資源。1957年後,政府向這類學校提供了與政府學校同等的經濟資助和相同條件的服務,包括發放給教職員工的薪水。
這大大舒緩了學校管理委員會不斷增加的資金壓力。因此,政府輔助學校得以更專注於學校的運營、保存他們的文化及價值觀,提供加強學校活動與社區聯繫的方案和人脈,最終建立強大的校友群及為國服務的意識。
談到政府輔助學校的根源,王乙康說,在本地的早期移民中,華族會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會館是早期移民尋求幫助及社會和情感支援的地方,而像福建會館這樣的社群更是先人一步,建立了學校,以滿足當時社區對於教育的需求。
「李顯龍總理在國慶群眾大會上的講話,我認為他用華語講述的部分最深刻。他講述了華人移民是如何從將我國當成謀生之地,進而慢慢落地生根,並且致力於建設及保衛新加坡的。」
福建會館教師節晚宴除了邀請來自屬下六所學校,超過1000位教職員共慶教師節外,也舉辦第八屆「飛躍教師獎」頒獎典禮。今年共有10位教師從848份提名中脫穎而出,在教育和為學生奉獻方面獲得肯定。
福建會館會長陳精毅致辭時也談到,會館致力於教育已有悠久歷史,若從1849年本地第一所華文學府崇文閣算起,已經170年。
「再過30年,我們也可以像今天我國紀念開埠200年一樣,慶祝創校2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