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趨緩,新加坡所有大學今年均全面恢復了線下實體的迎新活動。受訪學府表示,實體迎新有助學生之間加深交流和理解,增進師生感情,讓新生更好地融入校園生活。

南洋理工大學預計將舉辦50場迎新活動,吸引6000名新生報名參加。主辦方表示,能恢複線下活動是非常幸運的,讓新生體驗以前無法體驗的東西。
新加坡管理大學的迎新會策劃團隊也為活動增加了趣味性和互動性。他們學習其他學校的經驗,加入有趣的遊戲環節。新加坡國立大學將舉辦86場迎新活動,並提前為學生領袖進行培訓,確保活動順利進行。
除南大和國大仍保留線上選項外,今年其他大學迎新活動均為線下形式。新加坡理工大學和科技設計大學希望通過面對面交流,推動新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情誼,幫助新生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
大學今年迎新季全面回歸線下,不僅讓新生對學校有更直觀的了解,還可以加強人際關係,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這也顯示疫後校園活動正在逐步恢復正常。各大學將繼續豐富線下交流內容,並保留一定線上支持,努力為新生提供全方位的大學體驗。
除此之外,新加坡大學也重新啟動了疫情期間被迫暫停的海外實習交換項目。

目前,幾乎所有項目都已恢復到實地交流形式,參與項目的學生人數也回升至疫前水平,個別項目報名人數更是超過了疫前。
學生反映,親身到海外大學交流學習的效果遠勝過網上課程,統計數據顯示,新加坡管理大學2022下半年到海外交換的學生人數比2019年同期增長超過20%。
新躍社科大學預計今年參加海外項目的學生人數將是疫前的近一倍。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的相關項目報名數量也已恢復至疫前水平。
除了人數增加,項目地域範圍也在擴展。新加坡管理大學的合作機構數量從疫前200多所擴大到220所。
南洋理工大學與320多所大學的合作項目也在逐步重新啟用。業內人士分析,疫情期間學生和家長已習慣線上交流模式,恢復實地交流需要一定時間適應。但大學生渴望到海外AndOverflow實踐的願望強烈,隨著各國入境管制放寬,參與熱情已經大幅回升。
各大學也在加強宣傳鼓勵,促進項目恢復。可以預見,本地大學的海外交流項目將迎來新一輪蓬勃發展。這對拓寬大學生國際視野,豐富多元文化體驗,以及增強應對挑戰的能力大有裨益。大學生也應抓住這千載難逢的寶貴機會,充分汲取海外學習交流的營養。
新加坡被譽為「留學的跳板」,是因為在新加坡讀大學,有很多交換到世界其它大學讀書的機會。
「交換生」項目,大致可以分為四種:交換生、聯合辦學、暑期學校、海外校區。
交換生:Student Exchange Programme,簡稱SEP,是指學生在本校以外的學校讀書學習的交換項目。
交換項目的時間通常為半年至一年,在交換學校獲得的學分可與本校轉換。結業時,學生還是獲原學校的文憑。
聯合辦學:Joint Venture Programme,是指兩個高校共同完成課程設置和教學,畢業後學生可以獲得兩個學校的文憑。
比如,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TUD)和麻省理工學院(MIT)就有聯合辦學項目——MIT-SUTD設計中心。
暑期學校:Summer School,是指學校放暑假時的短期夏校交流。相比交換項目,Summer School的時間短很多,一般在一個月左右,但學分也可以轉回本校。
比如,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南洋理工大學(NUS)都有暑期學校項目。
海外校區:Overseas College,是指學生在本校的海外校區進行學習。比如,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在蘇州設有研究院,屬於海外校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