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周邊六大離島玩法——烏敏島、聖約翰島、龜嶼、姐妹島、韓都島、實馬高島

2019年11月24日   •   3萬次閱讀

眾所周知,新加坡是一個島國。不了解新加坡的人,可能還會以為新加坡只是由一個島構成(什麼?你也以為新加坡只有一個島?!)。其實新加坡除了本島外,周邊還有6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包括50多個自然島嶼和10來個人工島嶼。這些都是新加坡的離島。其中最有名的一個離島就是聖淘沙島了,相信大家都很不會陌生。

平時總有小夥伴抱怨新加坡太小太無聊,沒啥好玩的地方。眼哥剛來新加坡的時候也曾一度這麼覺得。但是當眼哥去了幾座新加坡的離島後,則完全改變了這個看法。相較於遍布著組屋、商場、街道等人工建築的高度城市化的本島,新加坡的每一個離島都完全體現著截然不同的面貌。

有些離島上仍舊保留了新加坡早期村落的生態環境(如烏敏島);有些離島荒無人煙,島上全是猴子、巨蜥和各種鳥類,就仿佛從來沒有被人類發現過一般;有些離島上巨型油罐和煙囪林立,島邊雲集著各種萬噸巨輪,遠遠望去科幻感十足;有些離島則被用來作軍事演習的陣地,小島瞬間變成戰場;還有些離島遠看沒什麼不一樣,走進了才發現該島已經變成了高度現代化的垃圾填埋中心,但卻聞不到一絲垃圾的臭味;還有些離島的海岸邊珊瑚遍布,深受本地潛水愛好者的喜愛。

怎麼樣?和你平時所熟悉的新加坡很不一樣吧?想不想去一探究竟?眼哥特地挑選了6座相對較為知名、普通遊客可以較容易抵達的離島,介紹給大家!

新加坡離島旅遊指南里所會介紹的島嶼:

烏敏島(PulauUbin)

聖約翰島(St John’s Island)

龜嶼(Kusu Island)

姐妹島(Sisters』 Islands)

韓都島(PulauHantu)

實馬高島(PulauSemakau)

烏敏島(PulauUbin

【島嶼簡介】

烏敏島是新加坡第三大的外島,是個原始生態保存完好的小島。該島位於新加坡的東北部,其東面與德光島相望,南面與新加坡本島緊鄰,北面則有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隔。烏敏島東西長約8公里,南北寬1.3至1.7公里,地形有如腰果,全島面積10.2平方公里。

烏敏島在馬來語中意為「花崗石島」,這從島上諸多棄置的採石場可見一斑。在烏敏島上儘管最宜漫步遊覽,但不少遊客選擇的遊覽方式是租一輛自行車環遊小島。

【生態環境】

島的中部是自然次生林。此外,一些橡膠園和椰樹林也零星散布在島的各處。而當地的居民,喜歡在住家的前後院種植一些果樹,包括榴槤、紅毛丹和波羅密等熱帶水果,使到島上更富於熱帶氣息。而一些地方也進行養魚、養蝦或其他海產等農業活動,這些都是本島難得一見的。

目前島上的經濟活動主要來自周末的遊客。島上有多個提供腳踏車出租服務的小店,遊人可以租用腳踏車漫遊整個島嶼。有一部分的小徑鋪上混凝土,方便遊客騎腳踏車,但並沒有影響整個島嶼的自然風貌。除了騎腳踏車,島上也是遠足的好去處。多個地點都設有公共廁所和涼亭,供遊人歇息。每逢周末或假日,一些團體也喜歡在島上舉行尋寶、探險活動。喜歡觀鳥的朋友,必定有所收穫。而喜歡露營的朋友,也可使用島上的營地設施。此外,島上也設有度假村以及提供各種水上活動。

【島嶼特色】

1. 新加坡最後一座「村莊」

烏敏島是新加坡最後一座」kampong」(馬來語「村莊」的意思),遊客可以在這裡體驗往昔的簡樸生活。踏上烏敏島,恍若穿行了時光隧道,回到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切都是那麼地簡單淳樸,從古色古香的木屋可見一斑。

島基本保留了新加坡上世紀60年代的風貌,富於鄉村的氣息,清晨還可以聽到公雞晨啼。島上住的居民不到50人,主要是上了年紀舍而不得離開的老居民。這些居民,喜歡在上午時分到咖啡店敘家常。這裡的生活步調,比起過於城市化的本島,明顯慢了許多。

仄爪哇濕地

島的東部是新加坡重要的一個濕地自然保護區:ChekJawa(仄爪哇)。這個面積約100公頃的海邊濕地是新加坡最後的岩石海灘之一。這裡的生態環境相當獨特,包括了沙灘、岩灘、海草瀉湖、珊瑚碎片、紅樹林和濱海森林等。生態種類繁多,每天落潮時分可見濕地全貌。屆時蝦蟹成群在生滿海草的淺灘上橫行,別有一份風情。到烏敏島一游,千萬不要錯過仄爪哇濕地景點。以前想到仄爪哇濕地一游很不容易,需等到退潮時, 參加國家公園管理處(NParks)的解說團才能到仄爪哇,一探濕地的海洋生態及其稀有生物。從2007年七月仄爪哇天然保育區重新開放給民眾之後,新增海上圍欄棧道,除了保護天然資源不被破壞、讓旅客的安全更有保障之後,現在到仄爪哇看濕地生態顯得容易許多。

【相關信息】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每天

【如何上島】

從丹娜美拉(Tanah Merah)地鐵站(EW4)搭乘2號或29號公共巴士至樟宜村(Changi Village)巴士轉換站,再在樟宜角渡輪碼頭(Changi Point Ferry Terminal),搭乘約10-15分鐘渡船,渡船費用為單程新幣2.5元,服務時間:早上6:00至晚上11:00。

聖約翰島(St John’s Island

【島嶼簡介】

聖約翰島(Saint John’s Island),早期被稱為棋樟山(SakijangBendera),是新加坡南部外海的島嶼,距離新加坡島大約6.5公里,面積約為40.5公頃。這座廣闊的山丘型島嶼昔日曾是監獄,今日擁有著適合游泳的珊瑚海灘與濃蔭恬靜的漫步道路,為新加坡人提供了一個遠離塵囂的世外桃源。可以來這裡野餐、遠足,踢踢足球。

聖約翰島在新加坡開埠初期是亞洲移民的檢疫檢查站,在20世紀中期成為新加坡一個囚禁政治犯的集中營和戒毒中心。島上的檢疫站和戒毒中心在1970年代關閉,不過這裡依然保有非法移民拘留中心的設施。

現在,聖約翰島是新加坡的度假消閒島嶼,也是熱帶海洋科學研究所,農業食品及獸醫局(艾威爾新加坡的海洋水產養殖中心)的所在地。

【島上活動】

新加坡聖約翰島曾經是一個麻風病檢疫站,後來成了關押罪犯的流放營地,如今時過境遷,憑藉精彩的娛樂活動與豐富的海洋資源,聖約翰現已成為旅遊名勝。儘管有著黑暗的過去,聖約翰島仍然以其多姿多彩的海洋生物成為了一處著名的景點。

在這裡,遊客可以暢遊於瀉湖之中,穿行於五彩斑斕的珊瑚之間,您可以在此享受一頓美味的野餐或是靜觀水中的海豚。海灘沐浴陽光、島上徒步旅行或參加一場有趣的足球比賽也是不錯的選擇。

若想深入探索聖約翰島,熱帶海洋科學研究所(Tropical Marine Science Institute)是理想之地,其開設了聖約翰島導遊陪同觀光游。每日都有從濱海南碼頭往返於聖約翰島的渡輪,遊客也可以自行租賃遊艇前往該島。島上還設有度假屋與露營設施。

【島上公共設施】

在1975年,政府決定把聖約翰島開闢為旅遊區。島上沒有汽車公路,羊腸小徑遍布全島,碼頭外面設有公共電話亭。除了以上的公共設施,島上還有三個公共盥洗室,一個足球場以及兩個籃球場,島的北側設有人工湖(Swimming Lagoon)供遊人嬉戲游泳。聖約翰島的西部還設有四個「營舍」,共15幢房屋。另外,新加坡農糧獸醫局在聖約翰島的南部建立海水養殖中心(Marine Aquaculture Centre),這個耗資3300萬元設立的海水養殖中心,主要研究大規模孵化魚卵和養殖魚苗的技術。

若想預定島上住宿,可以訪問聖淘沙發展局的網站:http://www.sentosa.com.sg/en/nature/southern-islands/st-johns-island/

【島上生態】

鳥類

巨嘴鷺:身高達1.5米,常見於沿海地帶,捕食珊瑚魚維生。

海皇鳩:在沿海地帶及紅樹林出沒,在馬來西亞刁曼島亦有其跡影。

黑翅椋鳥:從印尼引進「聖約翰島」,在地勢較低的空曠地帶出沒。

植物

豬籠草:稀有的肉食植物,利用類似豬籠的葉子困住昆蟲,可在島上海岸及叢林找到。

螢火蟲紅樹:瀕臨絕種的紅樹林,目前新加坡只在聖約翰島、德光島及烏敏島找到幾株。

【如何上島】

聖約翰島的北部設有兩個碼頭,有定期的渡輪來往濱海南碼頭(Marina South Pier)、聖約翰島以及龜嶼。從濱海南碼頭到聖約翰島的航程大約30-45分鐘,船票成人票價18新元,兒童12新元。渡輪的具體信息可以訪問這裡:http://www.islandcruise.com.sg/ferry_schedule.html

龜嶼(Kusu Island

【島嶼簡介】

龜嶼(Kusu Island)在新加坡南部的外海,距離新加坡主島大約5.6公里,總面積約為8.5公頃。龜嶼擁有多處宗教場所,島上有一座修建於1923年的「大伯公廟」,每年農曆九月的「龜嶼進香」都在此舉行。該島唯一小丘上則有馬來人的聖祠,每年人們前來進香朝拜都需要攀爬152級階梯才可到達。遊客如想前往龜嶼,則需在濱海南碼頭乘搭渡輪,到龜嶼的航程約30至45分鐘。

1/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