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為一個華人占比70%的國家,農曆新年自然也是一年一度的大事。
新加坡最早期的居民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廣東,福建過來經商的移民。因此許多新年習俗也是從中國南方傳過來的。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一聊經過新加坡改良的新年習俗。
柚子和柑

新年水果一定要有柚子和柑。「柚」和「佑」同音,有護佑平安,金玉滿堂的意思。而「柑」在粵語中與「金」同音,有財源廣進,多福多金的意思。因此,新加坡的習俗中過年走親訪友,或是自己在家都會買上柚子和柑。希望新的一年能有好運。同樣,努力的打工人也會在年前上班的最後一天在辦公桌上放兩個柑,等到新年假期過後將發霉的柑丟掉。預示著丟掉霉運,新的開始。如果沒有柑,放橘子也是可以的,有「大吉大利」的意思哦。
撈魚生

撈生或者叫撈魚生也是從廣東傳過來的習俗。魚生也就是生魚片啦,撈魚生這道菜除了魚片,還會有胡蘿蔔絲兒,白蘿蔔絲兒,青木瓜絲兒,乾果花生脆餅乾,香油芝麻酸柑肉。不要以為這是隨隨便便放的,每一種食材都是有它的寓意的。比如魚片是年年有餘,胡蘿蔔絲是指鴻運當頭,青木瓜絲是青春永駐諸如此類。最後大家一定要邊撈(拌)邊喊:「撈起!撈起!撈到風生水起,一年好過一年!」
不過因為疫情的關係, 總理李顯龍特意叮囑大家,今年聚會撈魚生在心裡默念就好,以防飛沫傳染……熱鬧和安全相比,還是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
盆菜

盆菜的由來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末年,據說是皇帝落難逃到今天深圳、香港這一帶,村民紛紛將家中珍貴的食物獻給皇帝。但是因為沒有合適的器具只能用木盆盛放,也就成了後來的盆菜,也有了「皇帝菜」這樣的叫法。
從前皇帝吃了什麼不可考,但是現如今的盆菜多半以海鮮為主。蝦蟹魷魚,鮑參翅肚,應有盡有。新加坡每到新年,超市就會推出各式罐頭和濃湯醬料的組合包用以製作盆菜。滿滿一大盆,預示著新的一年一定會賺的盆滿缽滿。
肉乾

走親訪友送肉乾仿佛是新加坡特有的習俗。過年拿著兩粒柑和兩包肉乾就可以去親戚家拜年了。送禮不在多,但是一定要是雙數才可以。也許是紅色的肉乾寓意著紅紅火火吧,或者有什麼其他的意思不得而知。但是過年買肉乾送肉乾已經成了新加坡華人每年年貨必買的食物。除開肉乾,還有蝦卷、雞蛋卷也都是非常受歡迎的年節美食。
黃梨撻
黃梨是什麼?是梨嗎?不是。黃梨其實是我們說的菠蘿,廣東人叫鳳梨。新加坡這邊習慣叫黃梨。黃梨撻、黃梨酥也都是過年必備的小點心。黃跟紅絕對是過年期間的主打色。所以這種黃澄澄金燦燦食物也就最適合不過了。
當然了,最最重要的還是好的寓意啦~黃梨在福建話里的發音叫「ong ley」比較像普通話當中的「旺來」。旺來,旺來,好運自然來,所以代表好氣運的黃梨撻怎麼可以少得了呢。
農曆新年在新加坡是非常重大的節日,節日氛圍與國內也不相上下。也有除夕吃團圓飯和去親戚朋友家拜年的習俗。當然紅包也是必須要有的,只是會有一點點不一樣。小編會在下篇文章中和大家說說新加坡除了吃以為的新年習俗。
最最最後,雖然今年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好多朋友也無法回家,好多朋友也都只能就地過年。但是我們還是要把我們的心情收拾好,把家裡收拾好。新的一年應該更加積極的面對。畢竟壞的事情都會慢慢過去,讓我們一切從新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