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24年,所有中一學生各有一台筆記型或平板電腦,可用來登陸「學生學習平台」進行課堂活動與自主學習。
學生能利用教育儲蓄(Edusave)購買個人電腦。除了每年已提供的儲蓄額,教育部今年將為中小學學生的教育儲蓄戶頭提供額外200元。
低收入家庭學生也會獲額外津貼,不必自掏腰包。

(圖片來源網絡)
教育部長王乙康在國會辯論教育部開支預算時宣布,將在學校與大專學府推行全國數碼學習計劃,從各階段培養學生的數碼能力。
其中一個方式是為中學生提供個人電腦,藉助科技提升學習成效。
去年,八所中學試行這項計劃,學生上課時使用電腦登陸學生學習平台(Student Learning Space)學習與協作,課外也能自主學習。
從今年6月起,計劃將分階段走入所有中學,到了2028年,各年級中學生都會擁有電腦。

(圖片來源網絡)
為了確保學生能夠負擔購買電子配備的費用,教育部將撥款7500萬元,為中小學和特別學校的公民學生,提供額外200元的教育儲蓄戶頭填補,用於抵消購買配備的費用。
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則會獲得另一筆額外津貼,讓他們無需拿出現金購買配備。
學生可利用配備登錄學生學習平台或其他網上學習平台。
另外,當局會讓學生學習編碼、開發應用程式、設計網站或遊戲等技能。
明年起,將會有更多學校提供劍橋O和A水準的電腦應用計算課程。預計,到時將有30所中學和10所初級學院提供這個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