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媒體訊(文/浪子)5月中旬,編玩邊學創始人兼CEO郝祥林在「北京大學環境·能源·金融產學研融合論壇」上,發布了與新加坡-北大-牛津(SPO)合作的Green STEM課程項目。
Green STEM課程採用PBL教學模式(Project Based Learning,項目制教學法),每一個PBL項目都會用編程與STEM知識,解決某一個環境與能源問題。
發布會現場,郝祥林展示了2個教學項目demo,一個為智能水環境監測船,另一個為清潔能源小鎮,均使用開源硬體Arduino作為控制板,結合了舵機和各類傳感器,配套編玩邊學開發的基於Scratch3.0的硬體編程工具進行編程。
郝祥林表示,編玩邊學於2018年推出了Arduino編程課,是目前唯一提供在線開源硬體編程真人視頻教學的機構。得益於在硬體教具設計、硬體穩定性疊代、在線教學體驗優化等三方面的經驗積累,才保證了對硬體編程有較高要求的Green STEM項目能夠順利落地。
在課程的定價和銷售上,郝祥林告訴記者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首先,本課程要求具備一定的編程基礎,尤其是編玩邊學Arduino硬體編程基礎;而且,權威學術機構的認證與證書是一件很有挑戰和競爭較強的榮譽,需要先證明其編程能力,再進行作品評估。因此,Green STEM不單獨進行售賣,而是與Arduino課程等進行捆綁,學員至少完成一個Level的Arduino課程,並通過ISTE課程的考試,才能夠學習Green STEM課程,帶著環保能源作品和ISTE課程成績,才有資格申請官方對Green STEM課程PBL作品的評估,拿到新加坡-北大-牛津(SPO)關聯實驗室和學術機構的認證和證書證書。此外,他認為,Green STEM課程具備的權威學術認證的出口槓桿,將撬動Arduino等編程基礎課程的銷售。

據悉,編玩邊學已與「新加坡-北大-牛津」教學科研平台關聯的一系列實驗室與學術機構達成了深度合作,為完成Green STEM課程PBL項目的學員頒發證書與認證,鼓勵孩子通過編程與STEM知識,解決環境能源問題,培養科技與環保意識。郝祥林表示,「頂級學術機構的認證,和環保公益的科研活動經驗,都將為孩子未來留學、升學帶來加分。」
此外,郝祥林在發布會上還透露,編玩邊學按照美國ISTE標準研發的Scratch-Arduino-Python-Noip課程體系,歷經4年疊代與審核,已經進入ISTE認證評審的最後階段,即將完成審核,屆時編玩邊學將成為國內第一家獲得國際權威課程認證的編程機構,學員編程成績在全球範圍內得到認可。
郝祥林認為:「ISTE課程成績是證明編程能力的出口,新加坡-北大-牛津(SPO)的學術認證是環保公益與科研加分,Green STEM將二者結合,為編程學習提供了一箭雙鵰的出口,將有力幫助編玩邊學贏得家長的選擇。」
「新加坡國立大學-北京大學-牛津大學」科研聯盟,全稱為Singapore-Peking-Oxford Research Enterprise(SPORE,或SPO) ,是新加坡政府資助6300萬新幣(約合3億人民幣)建立的「水與環境技術」教學科研合作平台,共同培養具備全球視野、跨界科技能力的人才,解決區域和全球性環境與能源問題。編玩邊學兩位創始人郝祥林、李濤在學生時代均為SPO提供全額獎學金的北京大學與新加坡國立大學雙碩士留學生,並在研究課題中成功將AI與仿生算法應用於環境化學領域。
郝祥林表示,正是通過SPO與現在的聯合創始人李濤相識,兩人意識到編程與AI算法在包括環境能源在內的各領域均能發揮重要作用,並發現新加坡在2014年起就在普及中小學編程,才決定回國創辦了編玩邊學,較早地在中國開始普及少兒編程教育。畢業後的這幾年,始終保持著與SPO平台的大學與教授密切溝通協作,並促成了Green STEM項目。
談及在編玩邊學標準編程課程體系之外發布新的課程,郝祥林表示,編程被認為是未來的一門基礎學科,既然是基礎學科,就應該是能夠衍生出應用型的學科和課程的。Green STEM就是將編程與STEM知識跨界應用在環境與能源領域。
此外,當前少兒編程市場競爭很激烈,發布Green STEM也有其市場獲客方面的考慮。郝祥林說道,少兒編程教育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很多機構陷入流血式投放和打價格戰的局面。編玩邊學堅持的是提高課程產品本身的附加值,為家長學員帶來更高的價值,例如組織學生參加工信部「藍橋杯」編程大賽等賽事獲得成績證明;例如通過ISTE課程認證讓學生編程成績在國際被認可;再到本次Green STEM將編程STEM與環保能源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編程的同時能獲得在環保領域的公益加分和學術機構認證,都在提高編玩邊學課程產品的附加值,強化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