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系教授Kelvin Seah表示,未來的招生錄取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能力,學術成績不應該成為唯一的標準。學校應該綜合考慮學生在其他方面的表現和成就,包括他們在課程上表現出的能力和興趣、工作經驗、領導能力、社區服務和其他傑出才能。
招生政策改革的提出
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Ong Ye Kung)表示,為了確保更多的招生名額,大學有必要擴大以能力為基礎的招生。他在去年一月說:「我們的招生制度需要減少對學業成績的依賴,而更多地去考察其他方面的標準,以便全面考慮一個人的能力和特質。」
新加坡的另外四所民辦大學,新加坡理工學院、新加坡管理大學、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和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在招生中已經採用了更寬泛的選拔標準。

圖片來源:NUS官網
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學系的每個月都會組織一場小組討論,集中討論一個主題問題。國大應用學習科學與教育技術研究所的經濟學系高級講師、附屬教職Kelvin Seah和經濟學系的副教授Jessica Pan,以及研究助理Rais Kamis就新的招生標準發表了個人見解:大學的錄取應看重學生的非學術技能和才華,比如領導力和團隊合作。通過這一錄取標準入學的學生擁有更多非認知技能和能力,而這些技能和能力將在勞動力市場上得到很高的回報。

圖片來源:NUS官網
招生標準轉變
傳統來講,NUS以往的錄取標準主要基於學業成績。然而,從2004年開始,NUS每年也留出一定的名額用於錄取具有特殊才能的學生。這項招生計劃被稱為Discretionary Admissions (下文簡稱DA),可以理解為「自主招生」。
沒有達到錄取一般要求的申請人,如果他們能向招生辦證明他們有某些特殊的能力或成就,那麼即便他們的學術成績較低,也有可能會被錄取。

圖片來源:newnation.sg
通過比較DA計劃錄取的學生和常規錄取的學生髮現,DA計劃錄取的學生雖然只達到了最低學業要求,但均能夠展示出特殊的非認知技能或天賦。
招生標準轉變的影響
大家可能對這一標準產生質疑,即以通過突出的某項才能錄取方學的學生往往達不到通常大學入學的學術成績要求,他們是否能夠在未來的學習中通過努力在學業上趕上同齡人?
為了研究這一點,NUS經濟系的教授綜合分析了學生行政記錄和NUS應屆畢業生的就業調查數據,得到了令人驚喜的結論。
他們綜合考察了幾個具有參考價值的方向,包括大學學業表現、獲得榮譽學位的可能性、是否積極參加學校選修活動,以及就業能力和畢業後6個月的收入情況。
結果發現,與常規錄取成績墊底的10%的學生相比(因為就未來的學業能力而言,這是與通過DA計劃入學的學生最相似的群體),儘管通過DA計劃進入大學的學生在入學前的成績較低,但他們最終和與常規錄取成績在後10%的學生取得的學業成績相當。而且,他們中獲得榮譽學位的人數更多,也有更多的人願意參加輔修或第二專業課程。通過DA計劃錄取的學生也比大多數常規錄取的學生更有可能參加一些大學的選修活動,如宿舍活動和出國交換項目。

圖片來源:www.xinjiapo.news
除此之外,DA計劃錄取的學生在畢業6個月後,在勞動力市場上的表現優於普通錄取成績在後10%的學生。他們的起薪要高出約3%,找到一份永久全職工作的可能性要高出3%,從事與自己學習領域相關工作的可能性要高出4%。
雖然這些結果僅僅基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的一項研究調查,但他們認為全面評價學生能力的招生標準可以讓教育機構更好地識別和選擇有潛力的個體。更重要的是,基於能力的錄取可能會發掘那些在學業上稍弱,但擁有傑出的非學術技能的人,讓他們有機會獲得大學教育。如果學業成績是錄取的唯一標準,他們很可能被剝奪了在大學學習的機會。
以上就是部分專家學者對入學選拔標準的建議。對於這種注重綜合能力靈活的錄取方法,你有什麼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