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加坡單性別學校值得去讀?
這個原因當然是單性別學校的教育成果非常顯著!
以英華自主、聖若瑟書院這兩所新加坡男校為例。
在2022年公布的IB考試結果中:
· 英華自主,平均分41.8,共440名學生參加考試,369人(84%)在40分以上。
· 聖若瑟書院,平均分41,共266名學生參加考試,其中205人(77%)在40分以上。
而全球平均分才30.91,亞太地區的平均分也才35.6。
再來看新加坡小六會考2022年部分中學截分點圖表:

這裡要給不太了解新加坡考試的家長科普一下,中國考試分數是按照百分制計算,分數越高表示這位學生成績越好,而新加坡的成績是越少越好。
因此,像圖表中的這些截分點為6、7或者8的學校,都屬於新加坡頂尖中學,而這些中學基本上都是單性別學校。
從這些單性別學校畢業的學生,前途都不可估量。例如,有一戰成名的TikTok CEO周受資,他畢業於華僑中學;還有萊佛士書院培養了新加坡幾乎所有重要的政商界大佬,3位總統,2位總理,4位議會發言者,以及數位內閣總理和許多政府部門及公司高管。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慶祝母校萊佛士書院200歲生日
這就是新加坡單性別學校的優秀戰績,而這傲人成績的背後是單性別學校獨有的優勢。
因人制宜
單性別學校能培養如此多高質量的優秀學生,是因為單性別學校可以根據男孩、女孩腦部不同的發育模式,更有針對性對他們制定教學方式、課程設置、體育活動、課外興趣,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自我發展。

特別是在孩子青春期的中學時代,他們進入了生理和心理發育的黃金階段,這種因人制宜的教育可以讓孩子的心智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
心無旁騖
很多家長可能都會有共同擔心的一個問題,青春期的孩子會不會因為單性別學校影響身心健康?
其實在青春期,孩子需要更多地自我發展、開發潛能、鑽研學業。尤其是在情緒管理和自我認同都不完善的情況下,孩子會很容易因異性交往的體驗而產生焦慮。比如在英國,女校比男校更多的原因就是,家長希望自己青春期的女兒能遠離過多的異性干擾。

那新加坡,都有哪些是單性別學校?
新加坡男校:
萊佛士書院
華僑中學
公教中學
聖若瑟書院
英華自主中學
聖安德烈中學
維多利亞學校
聖加俾爾中學
蒙福中學
英華中學(巴克路)
海星中學
新加坡女校:
萊佛士女中
南洋女子中學
新加坡美以美女校
聖尼各拉女校
新加坡女子學校
四德女子中學
聖嬰女子中學
聖瑪格烈中學
丹絨加東女校
巴耶利峇美以美女中
加東修道院女校
聖嬰德蘭女校
聖安東尼女中
克信女子中學
聖若瑟女中
從單性別學校畢業的優秀人才並不只限於新加坡,像美國第三位女國務卿希拉蕊,英國劍橋大學第二位女校長Dame Richard,哈佛大學首位女校長Drew Faust等等... 多到數不清的女性名人都是從女校畢業。
如果青春期的孩子能在學生時期更加專注於學業,深度挖掘自己的興趣愛好,他們或許可以收穫更加獨特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