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銜?職位?究竟什麼是藤校招生官最看重的領導力?
哈佛商業評論:
「領導力與變革有關。近年來領導力變得如此重要的部分原因是,現在的商業世界競爭變得更加激烈,更加變化無常。想要在這種新的環境中生存下去並有效地進行競爭,重大變革就變得越來越有必要。而更多的變革總是需要更多的領導力」。
在大學招生官的眼中,優秀申請人具備領導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優秀品質:
哈佛大學:期望每一位申請者具備自信、溫暖、幽默、充滿能量、富有同情心以及臨危不懼的特性。
普林斯頓大學:希望可以尋找到為學校和社區帶來改變的人。
耶魯大學:我們尋找的是可以在某個領域成為一代人的先鋒和領袖。

頂尖大學都希望招收具有領袖氣質的學生。
領導力≠頭銜&職位
不少家長和同學,都對領導力有一個普遍的誤解。那就是展現領袖氣質就必須是某個團隊的領導人,或者某個人長期居於某個高位,又或者是因為各種獎項常在學校露臉。因此,很多學生在申請簡歷上,常常會出現社長、主席、組織者等頭銜。
但這只是頭銜,並不能真切的體現出學生具備領導才能。
那何謂領導力?
在大學招生官們看來,「領導力」意味著那些願意走在隊伍最前面,具有服務和回饋精神的學生。
領導力可以從主觀和客觀兩個維度進行衡量;前者是影響力,即領導力對於身邊課堂、社團、社區、同學等等的主觀影響;後者則是可用數據測量的成就,比如管理領導的人數、組織成長幅度、募集到的資金、組織過的活動數量等等。
在學校里想要培養和展現領導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參加課外活動。

在新加坡的國際學校,學校會主動給學生安排豐富的課外活動(CCA)讓學生參加,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自我學習管理能力、語言溝通技巧、活動組織能力、社會認知和全球視野等等。
而且,新加坡國際學校教育的基本方向,就是培養自己的學生成為世界公民,擁有博大的胸懷,有博愛之心,關心弱者,關心資源不平等造成的弱勢群體。
國際學校與國外頂尖大學的教育接軌。學校非常重視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名合格的領袖人物,提高他們的領導力,讓他們有能力可以領導好一群都很聰明的人。

眾所周知,聰明人通常都很有個性,而想要管理好一群聰明的人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想像一下,當你進入一個跨國企業,想管理好手底下這些出自各大名校的員工,你需要有好的制度、好的管理方式、好的培養土壤,把他們領導起來,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他們才會擰成一股繩帶動公司前進。
因而,國際學校培養的不是純粹的技術人才,而是擁有更高綜合能力的領袖型人才。

這就是新加坡國際學校的厲害之處,在培養學生的層面上,可以跳出成績至上的內卷,讓孩子擁有國際視野,擁有更強的手腕解決戰略層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