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瞬之間,「技能創前程」 (SkillsFuture) 運動在新加坡已邁入第十個年頭。這十年間,科技飛速發展,全球競爭態勢愈演愈烈,持續教育與培訓 (CET) 已然成為新加坡發展的重中之重。儘管CET生態系統已日益完善,但仍需應對多重挑戰:如何激勵更多員工與僱主積極投資於相關培訓?如何確保公共資金在CET上的投入實現最大化效益?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CET生態系統內的各利益相關方亟需加強協作。近日,由新加坡國立大學主辦的一場題為「對話未來」的活動成功舉辦,高等教育機構、全國職工總會、公共機構及私營部門的眾多思想領袖齊聚一堂,深入探討了CET的現狀,並共同思考如何協同合作,進一步鞏固這一體系。
此次對話中,湧現出眾多旨在提升新加坡CET有效性和效率的新穎見解。在這其中一個尤為清晰的共識是:CET的未來發展離不開廣泛的參與和持續的創新。
面向員工:
提供個性、靈活與趣味兼具的培訓
有些人對培訓持觀望態度,認為它既沒有吸引力也不實用;還有些人因曾在校園中歷經艱辛,對重返課堂心存畏懼。然而,我們常常忽視了一個關鍵點:學習理應成為每個人的樂趣,而非孩童的專屬特權。對於肩負工作、家庭等多重責任的成年人而言,參加培訓往往被視為額外的負擔,他們更傾向於利用這些時間休息放鬆。因此,即便有學習意願的人,也可能因此望而卻步。
要解決這一問題,僅憑資金支持遠遠不夠——單純給員工放假去參加培訓也難以奏效,因為他們歸來後還需應對積壓的工作。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如數字化學習、在線課程和職場內學習等,或許能成為破局之策。
通過個性化培訓滿足員工的具體需求和偏好,可以大大提升培訓的吸引力,進而擴大其普及範圍。例如,可以通過工作坊、項目實踐等形式,提供體驗式學習機會,讓員工能夠將學習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
此外,企業還應積極營造學習文化,讓員工將留出時間參加培訓視為理所當然之事。除了設立「家庭聚餐日」外,不妨增設「家庭學習日」。那些喜歡與家人朋友共同學習的人,可以通過團購課程享受優惠,正如團體折扣能激勵眾人一同參與健身活動一樣。在合適的培訓師和技術的支持下,人們可以共同學習,並按照自己的節奏逐步進階。
更重要的是,學習應建立在員工現有技能和經驗的基礎之上。這意味著,可以通過工作經驗來認可他們的過往學習成果,從而讓他們只需在特定領域補充新技能,而無需重複學習已熟練掌握的內容。
面向僱主:
打造以客戶為中心且貼合實際的培訓
用戶體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僱主是否願意接受培訓。因此,培訓的設計和交付應以客戶為中心。
例如,若一個組織期望發展新的能力,很可能會從一個涵蓋從新入職員工到高層管理人員的全方位培訓計劃中獲益,同時輔以有針對性的熟練人才招聘。這可以通過與高等教育機構、私營培訓機構及就業機構的深度合作來實現。
培訓內容還需緊密貼合公司的業務需求和轉型規劃,著重提升員工的整體績效,例如推動新技術或工作流程在整個組織內的應用。相比之下,零散的培訓或許能提升個別員工的生產力,但在優化團隊績效方面則顯得力不從心。
為了幫助公司精準選擇培訓課程,可以採用分層的方法。大公司可根據自身需求定製培訓,而規模小的中小企業 (SME) 則可以將培訓需求匯總到系統中,通過系統匹配適合的培訓提供商。此外,還應為中小企業提供一個功能完善的自助服務平台,類似於酒店預訂網站以便於搜索課程。
自主服務平台上的課程評分應綜合僱主和學員雙方的意見。這些評分可由第三方技能評估機構進行驗證,以便僱主能更準確地了解課程質量和培訓成效。
培訓提供商:協作共贏之路
雖然CET提供商之間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推動改進與創新,但過度的競爭卻可能導致效率低下,比如重複投入、資源浪費,或是為了爭奪小眾市場而耗費巨資進行課程營銷。

事實上,通過協調與協作,我們能夠收穫頗豐。例如,培訓提供商可以匯聚技能、培訓需求及學習成果的相關數據,實現資源共享。不同CET提供商提供的模塊化課程,經過整合,可以形成共同的資格認證,為學員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
關鍵在於,我們應當充分發揮各個CET提供商的獨特優勢,而非採取一刀切的模式。
高等教育機構之間可以相互補充,為組織和個人提供無縫銜接的CET服務。這需要在系統層面給予鼓勵,即通過明確恰當的學習成果和差異化的關鍵績效指標,以及制定資金激勵政策,來促進各方之間的協作。
系統層面效益的評估改革
無論是私人還是公共資金支持的培訓項目,其投資回報通常依據僱主的生產力提升和員工的薪資增長來衡量。
然而,培訓的價值遠不止於提升績效和薪資。它更是一種面向未來的投資,旨在通過增強職業生涯的穩定性和勞動力的韌性來實現長遠發展。正如我們應當未雨綢繆,關注身體健康避免生病一樣,員工也不應等到失業之後才去接受培訓。僱主同樣需要為員工提供適應未來崗位所需的技能培訓。因為重新培訓員工並非一朝一夕之事,且替換員工的成本往往高於培養他們。
此外,我們還需認識到,員工培訓帶來的益處並不僅僅惠及僱主。一個更加熟練、更具競爭力的勞動力,也將為整個行業乃至經濟體系帶來額外的溢出效益。
在評估CET的整體回報,特別是公共投資在CET上的效益時,我們必須將這些溢出效益納入考量。為此,我們需要探索一種有效的評估方法,來衡量培訓對職業生涯穩定性和勞動力競爭力的深遠影響。這是一項充滿挑戰的任務,但其所帶來的價值,值得我們傾注心血與努力。
新加坡有望引領CET變革潮流
在全球範圍內,持續教育與培訓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尚未有國家能夠將其體系發展至盡善盡美。

憑藉對「技能創前程」運動的慷慨資助,新加坡在發展世界級、面向未來的CET生態系統方面,擁有了搶占先機、引領潮流的絕佳機會。
「對話未來」活動不僅僅停留在提出具體建議的層面,它通過構建網絡、更新聯繫,有望開啟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持續對話,推動新加坡CET生態系統邁向更高層次,實現質的飛躍。
文章來源:Global-is-Asian,2024年11月14日,星期四
作者:何偉倫 (Terence Ho)
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內容來自於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官方機構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