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什麼值得看

2019年10月21日   •   2907次閱讀

之前參加了港大和教育大學、浸會大學關於舍堂教育的研究項目,有機會感受一下獅城新加坡的魅力。幾天下來,最大的感觸是,人構築各種空間,而空間又時刻影響著人

早機到新加坡,下午就趕到新加坡藝術科技博物館。

據說藝術科學博物館的互動設計很出色,百聞不如一見。這邊觀眾畫的畫,用旁邊一部使用很簡單的掃描儀一掃,那邊在互動螢幕上彈出來,非常好玩。

還有可以變換五顏六色的大彈球,讓大人也玩得像個小朋友。

(說的就是我,開心到模糊)

能夠從小感受這樣的藝術科學薰陶,想必長大也會很熱愛吧。

(館內愛因斯坦關於藝術和科學的觀點)

小小的花園城市,通過超前的規劃和極具時代感的設計,確實能夠變出花來。金沙酒店,就像一部潛艇,在水下被幾根巨大的柱子舉起來。

不過人造樹景就稍微有點失望,可能是我之前把它想成廣州塔那樣巨大了……

此行主要目的是參觀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和南陽理工大學(NTU)的舍堂教育(書院教育),並反思香港的舍堂教育。唔,去完之後覺得香港沒法比。雖然人家地方總面積小,但是用地分布均勻呀。人家大學資源也緊,但是人家重視投入到住宿教育這一塊呀。相比之下,港村的舍堂得到的資源少得很,人地矛盾過大,基本上每學年踢一次人。由於競爭太激烈,大家拼死拼活、爭取得分,為的都是一個宿位,很難談得上「全人發展」。而NUS和NTU的宿舍,一旦申請,基本上都能得到位置,可以連續住兩年。有了更多的空間和更平和的心態,學生才有更多機會考慮發展和自己興趣和特長相符的能力。果然,真正高質量的教育都是在資源充分的條件下產生的,不然就又是玩社會達爾文那套了。NUS其中一個土豪書院,宿舍不是高樓,而是連成一大片的幾層小平房,每棟都有獨立的閱讀室和多功能教室/音樂室/活動室,連洗衣房都比我們的大好幾倍。

香港大學的舍堂不僅空間有限,人力資源也緊:除了幾位專職做行政的工作人員和經理,舍監和學生導師全是兼職。和香港不同的是,新加坡大學的書院有全職的老師進駐,專門設計和講授通識課程,能夠設計各種各樣和學習內容相關的課程,以及補充課外的能力和技巧的講座、活動和體驗式學習,供同學自由選擇。

(校園裡處處都是讓人舒服的綠植)

NTU的綜合學習館,俗稱「小籠包」,外觀獨特。

(「小籠包」裡面也很有意思)

這邊的空間利用比較特別的是,無論你在外面感到多麼炎熱潮濕,坐在半開放的區域幾分鐘,居然就覺得涼風習習,能靜下心學習。跟香港很不一樣,大學很多地方沒有裝空調,幾乎都是風扇,用實際行動來支持可持續發展。

(這種半徑好幾米的巨型風扇,感覺在別的地方不多見)

雖然只是短暫停留了四天,除了打卡一些地標景點,未來得及細細琢磨。但真心感到這裡滿眼綠植,到處乾淨舒適。地方雖小,但規劃合理,設計獨具匠心。五百多萬人的居所安置得當,生活有序又舒適,一點不感到擁擠。這裡值得看、值得學的,大概是這座城如何處理好人和空間的關係,讓人和自己,人和人和諧相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