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在2019年,對14所小學和6所中學、8所專科學院進行了合併,而對此,不論是新加坡人還是外界人士,都對此抱有疑問,在整理了政府公示內容後,這裡將簡要的為大家介紹這一政策的來由以及目的,希望能為大家解惑。
合併原因
實際上,一言以蔽之,新加坡教育部做出這項關鍵決定,最大的原因還是入學率持續走低!
在新加坡,目前有一些學校因為入學率低,導致課外活動(CCA)和一些標準的教學計劃都無法實現,有太多固定CCA團體無人可招,出生率的持續下降導致有一些學校的班級規模和學生人數出現了斷崖式下滑,合併在所難免。
當然,合併也有許多現實考慮,比如節約政府開支、減少教師崗位需求、保證學校規模,維護學生的利益等等,但主因還是因為學生人數在減少,尤其是專科院校學生的人數,在連年走低。

合併學校的標準
一所學校的充足入學率因學校而異,具體取決於所提供教育課程的類型。根據提供的基礎設施,新加坡的中小學通常最多可容納1,300或1,400名學生。
專科學生註冊人數約為1600。實際入學人數還將取決於其他因素,例如總體人數,人口結構變化,學生對教育途徑的選擇等。從經驗來看,入學人數比這些人數少200-400左右不是問題。但是,如果入學率遠低於此水平,那麼通常會對教育體系產生影響。
入學率低的學校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提供一系列的課程和課外學習課程。為這類低入學率學校的學生提供豐富的教育經驗將是一項挑戰。
具體舉措
課堂體驗只是學生在學校體驗中的一個方面。無論班級大小,入學率低的學校仍然會有足夠廣泛的科目組合,教育計劃和課外活動(CCA)。合併將為新加坡的學校提供健康的入學環境,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豐富的學習計劃和經驗。
新加坡教育部經過慎重考慮,選擇性地和有針對性地減少了單個班級的學生人數,對於大多數普通班級,只是略微減少,對於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班級,人數則減少到了10個以下,甚至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減少到了4個。
這樣一來,學校就可以在小學階段每班8至10人的較小班級中開展識字和算術支持計劃,為弱勢學生提供更多針對性的支持。對於設計與技術和食品與消費者教育等學科,可能要求學生操作機械或設備以及大多數N(T)班,因此每班通常為20人。

教育部這種做法是否過於重視財政開支問題
根據新加坡教育部的說法,合併的主要推動力不是成本,而是學校經驗的質量,即教育計劃,CCA,學科組合和整體環境。
如果這些學校在2019年不合併,那麼更多學校的入學率就會降低,這會新加坡的學生的教育計劃和CCA產生負面影響。最終,整體的學生體驗將變得較差,而這正是教育部想要避免的。
合併學校時,可以節省一些成本——大部分形式為固定的間接費用,例如學校領導和行政團隊,基礎設施維護成本等。教育部必須謹慎對待成本的管理方式,以便教育部的每一美元支出都能在培養學生和取得良好學生成績方面獲得最大的收益。
新加坡教育部也指出,如果他們只看中成本,想要縮減開支,就應該合併更多學校已達到最佳的削減開支目的,而不是僅僅合併這幾家而已,合併是綜合考慮,並非單一因素考慮。
教師的工作崗位會發生什麼變化
新加坡教育部保證,他們不會裁員。教師將被派往合併後的學校,或重新部署到其他學校或總部。某些教師可能需要調動到其他學校級別任教,例如從專科學校到中學,或者從中學到小學。教育部將為這些教師提供必要的培訓和支持。
受學校合併影響的教師可以在教育部的內部職位發布過程中向其他專科學校申請可用職位。但是,教育部預計職位空缺的數量將少於重新部署的專科學校教師的數量。
因此,其中一些教師將不得不考慮轉到中學或小學,在那裡他們可以繼續做出貢獻。
教育部將為這些教師提供必要的支持。教師學院(AST)將為那些部署到中學或小學的人開設銜接課程,為他們配備必要的教學技能和內容知識,以便在中學或小學階段教書。
目前,雖然新加坡當局沒有明確說明他們遭遇的困境,但實際上已開發國家的通病已經在新加坡社會顯現,低生育率導致的人口結構老化,將會在未來的許多年成為新加坡最棘手的社會問題。
據立思辰留學介紹,學生人數的減少和人才的不斷流失也將會使新加坡的人才缺口和勞動力缺口進一步顯現,新加坡已經在這個問題上努力了數十年,但仍舊沒有結果,而人口老齡化的社會帶來的問題是極為嚴峻的,不但會拖累經濟發展,壓榨政府財政支出,還會讓新加坡的未來更加依賴外部移民。
發帖時間: 新加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