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12月4日),新加坡金融局在官網發表文告,宣布發出眾人期待已久的兩種執照,給四家業者。
究竟,「照」落哪家?

(圖源: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官網)
有發現嗎,其中兩家是獨領一照。金管局去年6月宣布,發出最多兩張全面數碼銀行執照和張批發數碼銀行執照。但這次只發給四張執照,其中含7家公司集團。
全面數碼銀行執照:冬海集團、Grab(60%股權)與新電信(40%股權)集團。
批發數碼銀行執照:螞蟻集團全資子公司;綠地金融、香港聯易融數字科技、北京中合供銷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合組。

(兩家獨領執照的財團——冬海集團、螞蟻集團。圖源:網絡)
這次共21家業者申請,14家符合標準。
數碼銀行執照是各家業者憑實力,通過金管局的審核,而審核項目不外乎「注入資金」與「注入科技才幹」。其中最亮眼的是冬海集團(Sea)。
冬海集團獲新加坡金管局頒發全面數碼銀行執照,消息一出,股價應聲上漲,昨天上午11時10分(新加坡時間),股價一度達到最高點202.89美元,漲幅約8%。

(圖源:google搜尋引擎)
小科普
冬海集團是目前新加坡市值最大的公司
旗下有電子商務平台蝦皮(Shopee)、電子遊戲平台Garena,以及數碼金融服務網絡SeaMoney
冬海的使命是要通過科技改善消費者和中小企業的生活。
到底是什麼神聖牌照?
為何人人還在談新加坡數碼銀行執照一事? 東南亞區域到2030年,單就東協五國人口達5.4億,僅次於中國,印度和歐盟的全球最大市場。拿到數碼銀行執照,相等於能在東南亞爭取市場份額,至少也有2.7億的人口數。而這種沒有實體辦事處的銀行,服務面一樣廣,如:存款、貸款、付帳等。

(示意數碼銀行不會有這種打槍場景。圖源:網絡)
全面數碼銀行開展後,可提供全面銀行服務,能為零售客戶提供存款服務。但是,他們資本門檻至少15億新幣,同時和新加坡銀行一樣,須符合金管局各項資金流動性要求。
批發數碼銀行開展後,資本門檻則只需要1億新幣,但只能為中小企業和非零售客戶服務。

(圖源:網絡)
目標是全世界…… 全球數碼銀行業近年發展迅速,它們都具備高效、便捷、低運營成本的價格優勢等特點。譬如:客戶透過手機可最快5分鐘遠程開戶、存款利率提高。
據了解,新加坡的審核,較香港去年發出的8張執照更嚴格。相信能角逐這項執照,又能拿到執照,必定是很多公司的重要里程碑。
這四家業者都符合最重要的條件:
企業的商業模式、善於結合科技與創意服務客戶與解決服務缺口
能審慎且永續經營電子數碼銀行的生意
貢獻於新加坡金融區域方面的增長與強化

(圖源: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院)
Grab與新電信合資一直都是被分析家看好的。Grab現為東南亞區域主要私召車服務商,業務擴大至飲食、包裹遞送和金融。新電信是新加坡最大電信公司,除核心電信業務,還有數碼娛樂和手機金融服務等。

(合資申請執照過關。圖源:網絡)
新加坡金管局希望,新的數碼銀行能在2022年初開始營運,也憧憬新加坡能成為世界頂級的數碼銀行,同時是東南亞數碼銀行的主要交易聚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