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SM1項目全額獎學金項目新加坡政府在1991年成立的,專門招生中國中考畢業生到新加坡公費留學的項目。新加坡政府在該項目到2018年止,已經成功進行了27次與中國教育部的合作,並且目前還在繼續每年200多人的留學生招生工作。

下面由獅才教育的肖老師為大家詳細介紹新加坡SM1項目的筆試、面試備考的五大步驟。
第一步:國內的中考畢業生想參加新加坡SM1項目的考試,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獲得學校推薦的SM1項目的考試名額,國內各省份一般會在7、8月份確定當年參加SM1項目考試的學生名單。截止到2018年國內擁有新加坡SM1項目考試名額的省市自治區有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陝西,四川,重慶,貴州,湖南,湖北,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福建,安徽,海南,江西,甘肅,新疆,等。並且每個省份擁有新加坡SM1項目考試名額的中學數量,以及每個中學每年具體擁有的SM1項目考試名額是會有變化的,這點還需家長和學生引起重視。
第二步:當學生獲得了當年SM1項目的考試名額,緊接著就是備考準備工作。SM1項目的考試科目分為英語、數學、綜合能力測試(也就是向性測試)的筆試,以及英語的面試,獅才教育肖老師在此建議考生一定要進行相應的課程培訓,這樣考生通過SM1項目考試的幾率會大很多。
第三步:各省份SM1項目考生會在7月的某2天進行SM1項目的筆試和面試,其中第一天的考試科目是英語、數學、向性測試的筆試,第二天的考試科目是英語面試。一般情況下面試完當天或者隔一天出SM1項目的考試結果。SM1項目考試結果出來後的第二天,通過SM1項目的考生和家長就會參加新加坡SM1項目全額獎學金項目的簽約儀式。
第四步:每年通過SM1項目的考生會在10月底統一去新加坡,11、12月這2個月學生會進行英語課程學習,以及學生適應新加坡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第五步:新加坡的學制是每年1月1日開學,SM1項目新生也就是在這時插班進入中三,學習數學,理化生,地理,社會學,英文,華文,中華文學等9到10科。中四畢業參加英國劍橋O水準統考(GCE O Level Exam),並根據考試成績進入各所初級學院(新加坡的高中)。目前還有另外一種Integrated Program(即直通車計劃),這些IP的學生不需要參加O Level考試,直接升入直通車計劃下的初院(只有有限的幾所學校,完全取決於考生所在省市的對口學校)。
初級學院也是兩年的課程,並參加英國劍橋A水準考試(GCE A Level Exam),並以該考試的成績申請大學。值得一提的是,SM1項目學生和新加坡教育部的合同期限為4年,也就是說,當SM1項目的學生從初院畢業後就可以自動解約,申請其他國家的大學。大英國協的國家都可以用A level的成績來申請。美國多數學校也承認A level成績,但還需要學生自己去參加SAT考試。如果學生想繼續留在新加坡的話,可以繼續續約。這時大學的獎學金通常就都會有bonding了,一般為3年到6年。SM1項目學生的生活費是前兩年每年2200新幣,初院兩年每年2400新幣,學費、住宿費及伙食費是由新加坡教育部承擔,不計在這些生活費中。工作日裡,宿舍不提供午餐,學生需要在學校吃午餐,費用從自己生活費里出。學校假期及公共假期里,宿舍提供三餐。
長沙市獅才教育專注新加坡公立院校考前培訓工作,擁有新加坡原版同步小學、中學和初級學院(新加坡高中)教材、習題、考試大崗,以及新加坡O level和A level各科目10年考試真題。多年授課經驗師資,培養多屆新加坡SM1項目學子獲獎學金入讀新加坡公立大學,將中國學生特點及新加坡考試難點有機結合,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同時依據SM1項目歷屆考試題型和重點,整理研發了針對SM1項目筆試和面試的詳細資料,以確保學生能夠順利通過SM1項目考試,最終獲得全額獎學金進入新加坡留學。
2018年通過獅才教育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全國48個學生在獅才教育進行SM1項目筆試和面試課程培訓,其中31個學生順利通過筆試和面試考試,通過率為64.6%,這些學生將會在10月底統一去新加坡政府中學或者初級學院留學。
學生姓名 就讀學校 新加坡錄取中學
余同學 湖南省長沙市南雅中學 中華中學
鄒同學 湖南省長沙市南雅中學 中華中學
忻同學 浙江省寧波中學 南洋女子中學
樂同學 浙江省寧波效實中學 南洋女子中學
何同學 浙江省寧波效實中學 華僑中學
李同學 浙江省寧波效實中學 華僑中學
胡同學 浙江省溫州外國語學校 聖若瑟書院
某同學 河北省廊坊市某學校 英華自主中學
劉同學 湖北省水果湖第二中學 萊佛士女中
潘同學 湖北省武漢外國語學校 萊佛士女中
金同學 湖北省武漢外國語學校 萊佛士書院
呂同學 湖北省宜昌市25中學 萊佛士女中
趙同學 甘肅省蘭州某學校 瑞士村中學
某同學 貴州省遵義市某學校 新加坡女子中文學校
趙同學 貴州省貴陽市某學校 新加坡女子中文學校
胡同學 江蘇省宿遷市鍾吾國際學校 新加坡國家初級學院
王同學 陝西省師大附中 新民中學
任同學 陝西省西安鐵一中 新民中學
陳同學 北京市朝陽區八十中學 立化中學
某同學 北京市某學校 新加坡國立大學附屬數理中學
張同學 廣東省某學校 淡馬錫中學
袁同學 重慶市南開中學 武吉班讓中學
賈同學 吉林省東北師大附中明珠校區 立才中學
某同學 吉林省東北師大附中明珠校區 立才中學
姜同學 吉林省東北師大附中明珠校區 立才中學
吳同學 吉林省東北師大附中明珠校區 立才中學
王同學 吉林省長春外國語學校 立才中學
王同學 遼寧省東北育才中學 聖尼各拉女校
陳同學 福建省泉州五中 南僑中學
江同學 福建省廈門外國語學校 南僑中學
陳同學 福建省廈門某學校 南僑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