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父母們無不使出渾身解數
看見別人家的孩子
三歲認字,四歲能看書
五歲能說會道又會算數
學藝樣樣有成的聰明模樣
也是十分羨慕
羨慕的同時
也對自己孩子有更多期待
希望孩子也能更棒!
因此
我們要做的是
「採擷眾長,各取所需」
對於新加坡的教育見聞
讓更多的家長們一起
參與討論、交流、溝通

上課半天,不背課文
在新加坡
你很可能會常在工作日的下午
看到滿大街穿校服的學生
也許你會心裡暗想
怎麼學生都不去上課
還天天見到他們
難不成是天天逃課? 新加坡不是很重視教育的嗎?
怎麼天天有學生「逃課」? 其實
新加坡中小學都實行半天制
大多數小學都只上半天課
下午十二點半或一點
就已放學
之後的時間全歸學生自由支配
而中學也有些會到下午四五點放學
但只有上午上課
下午的時間留給學生
參加課外活動
但是新加坡半天的課程
是要連續上四五節課
每堂課40分鐘
中間只有一次20分鐘的
teabreak(休息)
對比中國
半天的課簡直不可思議
國內從小學起就是全天上課
到了高中還上早自習晚自習
特別是考大學之前
早上七點就已經到校早讀
九點多才能到家
然後還要寫作業
老師給的作業做完
心裡還不踏實
還要自己找習題來做

而且在新加坡的教學中
學生們也從來沒有
背課文的要求
不論是華文還是英文
不像中國學生
會將大量的時間花在背課文上 新加坡的學生說
並非每個科目都有作業
而且多數在學校就能完成
對於背課文這種事情
更是覺得匪夷所思
「我們會需要記憶生詞,但不需要把整篇課文都背下來,這聽起來好像本來你要摘一朵花,結果花費了更多的力氣把那朵花周圍的草皮都帶回家。」
正如一位在
新加坡本地理工學院
工作的老師說
「如果小朋友的腦中都塞滿了課文,還有空間留給思考嗎?」
人人都參加社團活動
只上半天學
那剩下的大把時光
怎樣度過呢?
那就是——參加社團
學校的社團活動
不僅僅是為了給學生一技之長
更重要的是
讓大家學會協同合作
加強社交能力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
新加坡的每個學生
都必須至少加入一個學校的
課外社團活動班
(CCA, Co-curricular Activity)
這些社團有點類似於
國內的課外興趣小組
但不同於國內
僅作培養學生興趣之用
新加坡的課外活動參與算分
在申請學校時
社團活動表現
與文化課考試成績綜合考核
對進入好學校有幫助

課程主要分四類:
表演藝術團體(合唱團、管樂團、華樂團、口琴團、六弦琴團、舞蹈學會、中文戲劇學會、英文戲劇學會)
制服團隊(學生陸軍團、男童團、女童團、男少年旅、女少年旅、聖約翰救傷隊、女學生警察)
學會(美術學會、攝影學會、電腦學會、機器人學會、工藝學會)
體育隊(伍羽球隊、桌球隊、籃球隊、英式女籃隊、棒球隊、武術隊)

學生選擇課外輔助課程
學校從師資、時間、財力上
給予全力支持
只要有十人以上選擇的項目
學校都會安排老師去教授
學校沒有專業師資
則從社會聘請
學生也無需
為這些社團另外繳付費用!
從上述中可見
新加坡的中小學教育
更注重於素質教育
對於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的發展培養
不論是家庭、政府
還是社會都是給予極大的
重視和支持
小文認為
新加坡培養的學生
不是為了考試
不是考試機器
更強調個人的素質發展
這是新加坡
奉行精英教育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