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是不規範的拼音轉寫的地名。國際標準雖然規定對人名地名的翻譯,原則上採取音譯,但是新加坡的一些地名還有音譯加意譯的,這是典型的雜糅,如裕廊景Jurong Ville中學,裕廊來自Jurong的音譯 ,「景」Ville來自英文的意譯,也很牽強,英文Ville原意為『』城市、區、鎮『』,正確的轉寫應該全部音譯,為裕廊威利中學。還有文園(Boon Lay Garden)小學,「文」是來自附近地名「文禮」讀音「文」字的音譯Boon,園是來自英文公園Garden意譯。無獨有偶,新加坡西邊有一個裕青民眾俱樂部的名稱,裕來自Jurong的音譯 ,「青」來自英文綠色Green的意譯。其實,裕青的名稱應該音譯為漢語拼音YU QINQ ,相距不遠的有一個裕華俱樂部,其轉寫名稱就是漢語拼音YU HUA,這才是正確的,人們也好理解,在網上電腦也好翻譯。
中國在解放前,人名、地名轉寫時都是採用老的拼音,如毛澤東、周恩來等人名,北京、上海等地名,在推廣漢語拼音化後,轉寫時都改成了漢語拼音了。韓國的首都漢城,用了幾十年了,由於不規範,還是按照國際標準改為音譯的首爾。可見地名的變動也要與時俱進。新加坡雖然人名地名的漢語拼音化阻力很大,方言先入為主,習慣成自然了,很多人不願意改,但是,新加坡還是知難而上,在人名問題上,華人出生登記及上學必須要有漢語拼音姓名,在地名問題上,能改的儘量改,如地名義順的拼音,從方言的Nee Soon改成漢語拼音Yi Shun,後港從Ow Kang改為Hou Gang,上海街的地名改為漢語拼音的Shanghai 等等,可見,這項工作並非是不可能的。目前,新加坡已經成功淘汰了方言,方言是一些華人名地名不規範拼音的根,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規範統一隻是遲早的問題。語言的問題急不得,有的只有慢慢來,功到自然成。
新加坡是世界上的先進國家,應該帶頭執行國際標準,新加坡的華文化名稱漢語拼音化,是淘汰方言運動的繼續與深入,如果說淘汰方言是一場語言革命,推廣漢語拼音就是一場文字革命,任重道遠。這也是李光耀生前未完成的願望,在李光耀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最好的紀念就是完成他未盡的事業,推動華文化名稱漢語拼音化。
作者:田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