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留學生赴新求學人數增長明顯:2023年1月,新加坡教育部和移民與關卡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持學生證的外籍學生人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約25%,達到了79300人。這些數據表明,新加坡在疫情期間妥善管理疫情並採取有效措施,使其教育體系獲得了國際學生的信任。儘管疫情期間許多國家的招生規模受到了影響,但新加坡的大部分學校的整體招生規模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目前,新加坡中小學和初級學院裡的國際學生占比平均不到5%,而理工學院和公立大學則低於10%。此外,每兩個國際學生中就有一個選擇在包括國際學校在內的私立教育學院就讀。

新加坡管理學院
在疫情之後,新加坡的高等教育依然受到外國學生的歡迎。據新加坡教育部和移民與關卡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23年1月,有約79300名外國學生在新加坡求學,比去年同期的63600人增加了25%。其中,來自亞洲國家的學生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新加坡管理學院2021年的國際學生錄取人數比2020年增加超過10%,預計今年,來自中國、馬來西亞、印度等亞洲國家的學生將繼續增加,預計增加5%至10%。
詹姆斯庫克大學新加坡校區
新加坡擁有多所高等院校,其中,詹姆斯庫克大學新加坡校區是一個備受國際學生歡迎的學府。2021年,學校共錄取4049名學生,比預期多5%,其中79%是海外學生。這充分說明,儘管疫情給全球教育帶來了不小的衝擊,但新加坡依然保持著對外國學生的吸引力。對於國際學生而言,前往新加坡求學不僅可以獲得高質量的教育,還能夠體驗多元文化,結交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新加坡Kaplan學院
新加坡Kaplan學院是一所以商科、工程和信息技術為主的學院。過去三年,每年入學的國際學生人數平均為約6000人,其中,中國學生數量不斷增加,其他亞洲國家學生略微減少。然而,很多家長對於私立教育仍有些許偏見,認為只要花錢就能上學,教育質量不保證。但實際上,新加坡的私立教育機構在管理、師資力量、教學質量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高的標準。對於想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學術水平的國際學生而言,選擇到私立教育機構求學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中小學教育
當涉及到孩子教育的問題時,父母們都非常注重選擇一所合適的學校來保證孩子能夠獲得最好的教育資源。在新加坡,中小學教育的種類豐富,包括政府學校、私立學校和國際學校。每一種學校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家長們可以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學校。
政府學校是新加坡中小學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由新加坡教育部直接管理。政府學校是免費的,並且其教學語言是英語和華語,為學生提供雙語教育的機會。政府學校招收國際學生的方式是通過AEIS考試,國際學生需要通過考試才能夠被錄取。政府學校的教育資源豐富,師資力量強大,教學質量也得到了國際認可。
私立學校是由私人經營的學校,相比於政府學校而言,錄取門檻較低,選擇範圍更廣。私立學校通常具有更靈活的課程設置,可以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相對於政府學校,私立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師資力量相對較弱,但也有很多優秀的私立學校,教學質量也得到了良好的認可。
國際學校是專為國際學生設立的學校,學生來自世界各地。國際學校通常採用國際課程,例如IB課程,以培養學生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背景。國際學校一般具有較高的教學質量和先進的教學設施,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資源。與政府學校和私立學校不同,國際學校不需要國際學生通過AEIS考試,而是通過學校自主的入學測試來錄取學生。

大學教育
在新加坡的各階段教育中,大學教育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公立大學更是備受矚目。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和新加坡管理大學這三所大學無疑是新加坡最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高等教育機構。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是一所規模龐大的公立綜合性大學,擁有29個學院和研究所,以及3個校區,分別位於新加坡本島、聖淘沙和一號北。NUS被廣泛認為是亞洲頂尖的研究型大學之一,其卓越的教育質量和世界級的研究水平吸引了眾多國際學生前來就讀。
南洋理工大學(NTU)是新加坡最年輕的大學之一,但其在短短的幾十年里就成為了新加坡最傑出的大學之一。NTU以其卓越的教學質量和創新性的研究著稱於世界,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學之一。NTU有13個學院,覆蓋了科學、工程、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等領域,其優秀的教學質量和世界領先的研究成果吸引了來自全球的學生和學者。
新加坡管理大學(SMU)是一所由新加坡政府於2000年設立的第三所研究密集型公立大學。SMU的創立旨在培養具有全球化背景和敏銳商業頭腦的領袖和管理人才。SMU以其卓越的商學、經濟學和社會科學等領域的教學和研究而聞名,其獨特的教學方式和重視實踐的教學方法吸引了眾多有志於從事商業管理和社會科學領域的學生。
綜上所述,新加坡的教育體系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擁有優秀的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機構。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和重視,以及教師、學生和家長們的努力,都是新加坡教育成功的關鍵。新加坡的教育體系不斷改進和創新,旨在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學生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為國家的未來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