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將至,《新明日報》訪問三位藝人,分享爸爸經。
陳邦鋆:盼與孩子一起成長
陳邦鋆育有一子一女,兒子八歲、女兒六歲。他覺得自己是個100分的父親,他以朋友的方式跟孩子相處,「我希望能跟他們一起成長,而不是灌輸一種『我是爸爸,所以我講的一切都對』的概念。」
邦鋆也希望孩子能更了解自己,懂得做自己,「但他們還是需要很明確地知道我們是父母他們是孩子,需要給予一定的尊重,只要不要越過我畫好的『線』,要怎樣都可以。」
對孩子做過讓自己最感動的事情,「兒子非常懂事和細心,也很會替別人著想,像是之前有人送來甜點,他知道我對花生過敏,所以就把花生口味的吃掉,讓我吃其他口味。妹妹很活潑也很有創意,看她每天跟媽媽頂嘴,我就覺得『這個女生的頭腦真好』。」邦鋆解釋,他希望可以打破傳統家庭的相處模式,這樣孩子才能有自己的想法,活出自己。
未來自己的兒子要當爸爸時,邦鋆表示:「我會跟他還有他老婆談一些關於理財的東西,也會問他們生了小孩後有什麼打算,看看他們的計劃當中有什麼漏洞,再提供他們一些建議。」

陳邦鋆與兒女。
朱厚任:與孩子像朋友知己
朱厚任育有兩個兒子,導演大兒子朱哲宇和藝人小兒子朱哲偉。他覺得自己是一個70分的父親。不過與其說像父親,朱厚任跟孩子更像朋友知己,「他們小時候我沒有太管教他們,直到他們比較大了,我才會開始跟他們討論一些人生課題,比如提醒他們在演藝這個行業會碰到什麼挑戰,畢竟我走過這條路,但是也不能夠倚老賣老,因為嚴父的時代已過,有些東西反而是孩子比我們懂得更多。」
朱厚任分享第一次當爸爸時,「又喜又憂,因為我的大兒子是在1989年6月4日出生,當天發生了『六四』天安門事件,所以我印象很深刻,當天抱著剛出生的他我非常開心,但隨後得知天安門事件嚇了一跳。」
兒子做過讓自己最感動的事情,「大兒子做任何事情,在還沒成就前都不會隨便開口,是個很沉穩的孩子。小兒子則很貼心,雖然平時都忙於工作,但去年5月我做了膝蓋手術後,那段時間每當我需要出外工作或出席活動,他都會提前空出時間陪我出席。」
未來自己的兒子要當爸爸時,厚任會提醒他們「孩子在童年時要多陪他們,因為那是最美好的回憶。」因為厚任覺得很遺憾,在年輕時將重心放在工作和應酬上,忽略了陪伴孩子長大的寶貴時光。

大兒子朱哲宇(左起)、朱厚任和小兒子朱哲偉。
徐彬:不工作時都陪孩子
徐彬育有一子一女,兒子五歲、愛女兩歲,是個很顧家的父親,「但是很多時候還是會覺得自己做得不足,我並不善於分配時間,所以很佩服很多爸爸媽媽能同時兼顧工作和家裡。」為了彌補自己的不足,除了工作,徐彬大部分的時間都會在家陪孩子或是帶孩子出去走走遊玩。
他覺得自己是一個70到80分的父親,徐彬其實也是個「孩子王」,「我是一個很容易融入孩子圈的爸爸,平時在家樓下遊樂園,大部分的家長都會坐在旁邊看著孩子,但我是屬於少數會跟孩子一起玩的家長,包括其他小朋友。」
第一次當爸爸,徐彬覺得很不可思議、很震撼,「那段時間我們一直在等待他的出生,所以當他出現在我面前時,我真的很感動,心想『這就是我的孩子!』」
孩子做過最讓自己感動的事情,「其實都是一些日常的感動,每次我放工到家時,他都會跑向門口,跳到我的身上跟我撒嬌。父親節也會畫一些畫送給我,他最開始送我的三幅畫,我都裱在相框收藏起來了。

徐彬和兒子多樂以及女兒Ely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