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封來自南洋的味蕾情書。
紙張,泛著叻沙、咖喱、胡椒等南洋美食香料的強烈氣味,筆墨,來自新鮮椰子、芒果、榴槤等熱帶水果的甘甜濃汁,語句中,飽含南洋食物所特有的酸辣、辛辣和怡人鮮香。
來自螞蜂窩的美食達人一本大民在新加坡狂吃4天,去了30家餐廳。
一起來看看他在新加坡都吃了些什麼吧~
亞坤咖椰吐司(Ya Kun)—— 70多年的吐司情結

總體來講,咖椰吐司的表面和一般的烤吐司沒太多區別,給人一種樸實的感覺。唯一跟廣東或香港吐司有區別的,估計就是吐司去邊,而且烤得非常脆,就像是吃餅乾似的,吃在嘴裡,滋滋地響!中間夾著咖椰醬和黃油,咖椰是甜的,黃油是鹹的,一口吐司下去,瞬間被奶香的馥郁和微微融化的微咸黃油滋潤了整個口腔,咸甜之間竟也可以如此協調!養生蛋的蛋白細嫩,蛋黃新鮮又濃郁,吃時最好是配上醬油和白鬍椒粉,並用小勺打碎攪拌後來吃。
328加東叻沙 —— 獅城式的熱辣在舌尖上奔放

加東叻沙(328 Katong Laska)是經過加東地區的娘惹做過改良的,叻沙濃湯呈現火焰般的色澤,湯底則混合了椰漿的細滑和咖喱的爽辣,還有細碎的香茅草的異香和獨家醬料。米粉不同於我們國內的細長條米粉,叻沙的米粉是一節一節的,可以用湯匙舀。叻沙里的配料里除了一燙就撈上來的透明蝦仁,還有切成條狀的魚果、蛤蜊等,鮮甜而豐富。一碗地道的新加坡風味叻沙帶有椰漿的鮮味、鮮蝦的甜味和自製辣椒油的辛辣味,三種完全不同的味道融合在一起,在一瞬間一口中徹底刺激你的味蕾,在舌尖上也能感受到身處赤道附近那特有的新加坡式熱辣奔放,是一種豐滿的享受。
ZAM ZAM —— 印式風情在獅城

Zam Zam位於蘇丹回教堂附近,是印度料理與清真餐館,最為出名的是煎餅和甩餅,煎餅較為適宜作為早餐,甩餅則什麼時候都能吃,甩餅有點像中國的餡餅,餡可以選擇羊肉、牛肉和雞肉,爆香的肉碎和洋蔥碎作為餡料。煎餅和甩餅都是蘸著印度咖喱吃,尤其開胃可口,充滿印度香料的辛辣咖喱,真的太棒,用這裡的咖喱拌飯吃完全可以吃下一大碗。
Corner House —— 星級美味隱於林

菜品都是以套餐形式做,午間有商務套餐(分別有58新幣和68新幣)和特色套餐(Lunch Discovery 128新幣)。菜品都非常精緻,講究美感與味道的和諧統一,出品出色,吃過令人回味。所以,這家餐廳已被我列為帶女友(老婆)環球美食游的餐廳之一。
珍寶海鮮樓(Jumbo)—— 國寶菜中的辣椒螃蟹

珍寶所選用的蟹據說是斯里蘭卡蟹,吃的時候還是明顯感覺出這蟹很新鮮。個人吃過的感受,珍寶的醬汁不錯,有鮮味,但比較輕,衝擊力不夠。口味重的人建議在點的時候要求再加辣一點。吃辣椒螃蟹,一般都會配油炸饅頭,據說也有配法式吐司的,但我個人還是覺得油炸饅頭才正宗。
了凡香港油雞飯面 —— 全球最便宜的米其林星級餐廳

居然在巴剎裡頭出現了一家米其林餐廳,竟然是小販,而且人均消費才二至三新幣。所以,作為吃貨的我果斷加入了了凡香港油雞飯面(Hong Kong Soya Sauce Chicken Rice & Noodle)排隊的行列里了。聽隊伍里的兩位新加坡生活的居民說,這家未評上米其林之前排隊也要四十分鐘,所以現在上星就要排隊兩小時了(我是剛開門就排隊,足足兩小時)。油雞面來講,油雞顯得雞肉有點柴,但是旁邊的辣椒醬蘸雞肉一起吃,卻是異常的美味,麵條有勁道,非常棒,總體來講,油雞面還是很不錯的,可是要排隊兩小時才能吃到,就需要考驗大家對美食的熱衷程度了。
Tiong Bahru Bakery —— 獅城的法式詩意

這裡最有名的要數法式羊角包了,配以拿鐵,在店外享受新加坡的法式清晨,開啟新一天的美妙旅行,是最愜意不過的。
大華肉脞面 —— 一碗面看一座城

大華的老闆是潮州移民,做面基本都是親力親為,他家所做的肉脞面面寬又薄,能夠充分吸收汁醬的精華,肉脞滿滿蓋在面上,再拌上豬肉、豬肝、雲吞等豐富的食材而成就一碗肉脞面,吃起來酸酸辣辣的,麵條很Q彈,本人非常推薦這家肉脞面,從這碗面里如此豐富的食材可以看出,獅城確實是一座兼容並包的國度,包容性很強,能容下多種民族,多種文化,而且還能如此和諧。
看了這些圖片是不是要流口水啦?
那就親自來新加坡一一嘗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