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巴士業者哀嘆司機難聘之際,一家私人巴士公司日前推出5000元優渥的月薪配套,欲聘30名司機,短短四天內就收到700多份申請,其中新加坡人占兩成。
近來全球市場似颳起裁員潮,許多知名大公司紛紛傳出裁員和削減職位的消息,一些疫情期間蓬勃增長的行業,如今面對經濟放緩、生活成本上揚帶來的需求下滑,不得不縮減某些部門業務或進行重組。
受訪市場人士和分析師指出,這股裁員潮尚未登陸新加坡,新加坡企業仍在招聘,但接下來的展望趨於謹慎。
領英(LinkedIn)網站上一篇追蹤全球裁員新聞的文章指出,2023年各行各業的大規模裁員仍在繼續,今年的裁員人數已達數十萬。

在今年第二季下降之後,本地裁員人數第三季回彈,增加至4110人,環比多了910人。人力部解釋,有更多企業重組,或面對業務和成本壓力,才會選擇裁員。
人力部星期四(12月14日)公布的今年第三季《勞動市場報告》顯示,4000多個被裁者中,1270人來自批發貿易領域,比上一季的480人多了不少;其他領域的裁員情況則相對穩定。
被裁者中,有61.9%是因為企業重組,但人力部指出,因業務和成本壓力而裁員的企業有所增加。因擔心經濟衰退而裁員的企業,比率從第二季的14.1%增至第三季的31.7%;因生意不好或生意失敗而裁員的企業,則從13.7%增至36.5%;因成本高漲而裁員的企業,也從16.9%增至31.7%。
今年第三季的裁員率有所增加,從第二季的每1000雇員中占1.5增至第三季的1.9。各個職業、教育程度,以及年齡層的雇員裁員率都增加,其中40歲至59歲的中年雇員裁員率增幅尤其顯著。40歲至49歲居民雇員裁員率從每1000人占2.0增至2.5,50歲至59歲則從2.2增至2.9。
返回職場的被裁員工也從今年第二季的59.4%增至第三季的65.3%,比去年第三季的64.8%高。

越來越多企業重組導致裁員人數增加,不過,由於勞動力市場依然供不應求,被裁居民重新就業情況有所改善。為了在經濟不確定的情況下保持競爭力和彈性,我呼籲僱主和雇員繼續轉型和提升技能,充分利用政府計劃來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儘管被裁者人數增加,本地就業人口連續八個季度增加,第三季增加了2萬3600人。人力部指出,新增居民勞動力為2800人,主要集中在醫療與社會服務、金融與保險服務以及專業服務等高增長領域。
食品服務和零售領域的居民就業人數則減少,人力部分析這和學生假期結束而停止打臨時工有關。人力部預計,在今年第四季,餐飲和零售業者會增加臨時工,以應付年末佳節的需求。
在這同時,新增外籍勞動力有2萬零800人,是自2021年第四季以來的最低增幅。招聘外籍勞工的領域主要是工資較低或工作屬臨時性質的領域,包括建築業、行政和輔助服務,以及食品服務業。
2023年10月的失業率則保持在較低水平,整體、居民和公民失業率分別為1.9%、2.7%以及2.9%。其中學歷較低居民的失業率略增,學歷中學以下居民的失業率從6月的2.1%增至9月的2.6%;相較之下,至少有理工學院文憑居民的失業率,比6月略微下降或維持不變。

居民長期失業率則從6月的0.5%增至9月的0.7%,和冠病疫情前的水平相似。
人力部指出,本地勞動力需求降溫,這已通過職缺減少體現出來。分析師則認為,本地被裁人數和失業率仍然處於較低水平,和長期趨勢相近,因此還無法以此判斷本地經濟接下來是否會收縮。
本地的職位空缺量從今年6月的8萬7900個減至9月的7萬8400個,這是在2022年3月到達頂峰後,連續六個季度處於下降趨勢。職缺與求職者比例,則是連續三個季度下滑,從6月的1.94降至9月的1.58。
報告也指出:「前瞻性數據表明勞動力需求可能進一步緩解。 今年9月,只有42.8%的公司計劃要在未來三個月內招聘員工,這是自2020年12月開始收集這項數據以來的最低水平。
雖然就業市場和經濟前景確實正在降溫,但裁員和失業率仍然較低,接近新加坡長期趨勢,因此無法判斷經濟是否會緊縮。
一般來說,本地超額的勞動力需求是通過外國移民來滿足,因為本地勞動力變化非常緩慢。 只要相應調整外籍勞動力,例如優先考慮本地雇員,職位空缺比例變化不會對本地就業產生重大影響。職位空缺下降通常意味著僱主預計未來幾個季度擴張規模或對其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會減少。

相較於職缺的減少,本地勞動市場最重要的問題是實際工資增長,以及是否能從近期因高通脹而出現的負增長中恢復過來。這不會是下個季度的問題,而是一個中期的關注點。
由於經濟環境不確定,企業招聘會更加謹慎,本地的勞動力需求在短期內將進一步放緩。 進入2024年較遲時候,外部主導的本地經濟復甦將支持就業增長。
雖然第四季的數據尚未公布,但他預計第四季製造業等領域仍會進行裁員,意味著全年被裁退的人數可能會超過1萬2000人,高於疫情之前的水平。這凸顯了本地勞資政三方通過培訓和成立培訓委員會加強就業和就業力的重要。
全球裁員潮或未至,但市場人士對未來展望謹慎。隨著企業調整、裁員不斷,對職場的影響也在悄然擴大。

然而,本地就業市場依然顯示出韌性,新加坡持續吸引外籍勞動力,勞動力需求雖降溫但仍相對均衡。在面對未知的經濟環境中,僱主和雇員都被鼓勵靈活轉型,提升技能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職場需求。
未來的勞動市場,雖然存在一些挑戰,但也充滿機遇,取決於個體的適應能力和敏銳洞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