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巴士业者哀叹司机难聘之际,一家私人巴士公司日前推出5000元优渥的月薪配套,欲聘30名司机,短短四天内就收到700多份申请,其中新加坡人占两成。
近来全球市场似刮起裁员潮,许多知名大公司纷纷传出裁员和削减职位的消息,一些疫情期间蓬勃增长的行业,如今面对经济放缓、生活成本上扬带来的需求下滑,不得不缩减某些部门业务或进行重组。
受访市场人士和分析师指出,这股裁员潮尚未登陆新加坡,新加坡企业仍在招聘,但接下来的展望趋于谨慎。
领英(LinkedIn)网站上一篇追踪全球裁员新闻的文章指出,2023年各行各业的大规模裁员仍在继续,今年的裁员人数已达数十万。

在今年第二季下降之后,本地裁员人数第三季回弹,增加至4110人,环比多了910人。人力部解释,有更多企业重组,或面对业务和成本压力,才会选择裁员。
人力部星期四(12月14日)公布的今年第三季《劳动市场报告》显示,4000多个被裁者中,1270人来自批发贸易领域,比上一季的480人多了不少;其他领域的裁员情况则相对稳定。
被裁者中,有61.9%是因为企业重组,但人力部指出,因业务和成本压力而裁员的企业有所增加。因担心经济衰退而裁员的企业,比率从第二季的14.1%增至第三季的31.7%;因生意不好或生意失败而裁员的企业,则从13.7%增至36.5%;因成本高涨而裁员的企业,也从16.9%增至31.7%。
今年第三季的裁员率有所增加,从第二季的每1000雇员中占1.5增至第三季的1.9。各个职业、教育程度,以及年龄层的雇员裁员率都增加,其中40岁至59岁的中年雇员裁员率增幅尤其显著。40岁至49岁居民雇员裁员率从每1000人占2.0增至2.5,50岁至59岁则从2.2增至2.9。
返回职场的被裁员工也从今年第二季的59.4%增至第三季的65.3%,比去年第三季的64.8%高。

越来越多企业重组导致裁员人数增加,不过,由于劳动力市场依然供不应求,被裁居民重新就业情况有所改善。为了在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保持竞争力和弹性,我呼吁雇主和雇员继续转型和提升技能,充分利用政府计划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尽管被裁者人数增加,本地就业人口连续八个季度增加,第三季增加了2万3600人。人力部指出,新增居民劳动力为2800人,主要集中在医疗与社会服务、金融与保险服务以及专业服务等高增长领域。
食品服务和零售领域的居民就业人数则减少,人力部分析这和学生假期结束而停止打临时工有关。人力部预计,在今年第四季,餐饮和零售业者会增加临时工,以应付年末佳节的需求。
在这同时,新增外籍劳动力有2万零800人,是自2021年第四季以来的最低增幅。招聘外籍劳工的领域主要是工资较低或工作属临时性质的领域,包括建筑业、行政和辅助服务,以及食品服务业。
2023年10月的失业率则保持在较低水平,整体、居民和公民失业率分别为1.9%、2.7%以及2.9%。其中学历较低居民的失业率略增,学历中学以下居民的失业率从6月的2.1%增至9月的2.6%;相较之下,至少有理工学院文凭居民的失业率,比6月略微下降或维持不变。

居民长期失业率则从6月的0.5%增至9月的0.7%,和冠病疫情前的水平相似。
人力部指出,本地劳动力需求降温,这已通过职缺减少体现出来。分析师则认为,本地被裁人数和失业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和长期趋势相近,因此还无法以此判断本地经济接下来是否会收缩。
本地的职位空缺量从今年6月的8万7900个减至9月的7万8400个,这是在2022年3月到达顶峰后,连续六个季度处于下降趋势。职缺与求职者比例,则是连续三个季度下滑,从6月的1.94降至9月的1.58。
报告也指出:“前瞻性数据表明劳动力需求可能进一步缓解。 今年9月,只有42.8%的公司计划要在未来三个月内招聘员工,这是自2020年12月开始收集这项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
虽然就业市场和经济前景确实正在降温,但裁员和失业率仍然较低,接近新加坡长期趋势,因此无法判断经济是否会紧缩。
一般来说,本地超额的劳动力需求是通过外国移民来满足,因为本地劳动力变化非常缓慢。 只要相应调整外籍劳动力,例如优先考虑本地雇员,职位空缺比例变化不会对本地就业产生重大影响。职位空缺下降通常意味着雇主预计未来几个季度扩张规模或对其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会减少。

相较于职缺的减少,本地劳动市场最重要的问题是实际工资增长,以及是否能从近期因高通胀而出现的负增长中恢复过来。这不会是下个季度的问题,而是一个中期的关注点。
由于经济环境不确定,企业招聘会更加谨慎,本地的劳动力需求在短期内将进一步放缓。 进入2024年较迟时候,外部主导的本地经济复苏将支持就业增长。
虽然第四季的数据尚未公布,但他预计第四季制造业等领域仍会进行裁员,意味着全年被裁退的人数可能会超过1万2000人,高于疫情之前的水平。这凸显了本地劳资政三方通过培训和成立培训委员会加强就业和就业力的重要。
全球裁员潮或未至,但市场人士对未来展望谨慎。随着企业调整、裁员不断,对职场的影响也在悄然扩大。

然而,本地就业市场依然显示出韧性,新加坡持续吸引外籍劳动力,劳动力需求虽降温但仍相对均衡。在面对未知的经济环境中,雇主和雇员都被鼓励灵活转型,提升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职场需求。
未来的劳动市场,虽然存在一些挑战,但也充满机遇,取决于个体的适应能力和敏锐洞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