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誤區
國內中小學任何年級段的學生都可以插班入讀新加坡政府學校
新加坡政府中小學優勢明顯,聲名享譽海內外。但並非國內任何年齡段的學生都有插班入讀的優勢。進入新加坡政府中小學首先需要通過新加坡教育部主辦的 「 新加坡國際學生入學考試 ( 簡稱 AEIS)」 ,通過考試後,根據成績決定插班年級 ( 有降級可能 ) 。該考試沒有具體的分數線,每年的錄取率取決於新加坡政府學校該年的國際生名額。近年來,政府學校的國際生名額有所收緊,尤其在小學高年級與中學段。
所以,入讀新加坡政府學校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小學低年級段,並非任何年級段。 ( 註:小六與中四不接受國際插班生, AEIS 考試的年齡上限為 16 周歲 )

第二個誤區
新加坡學生學習輕鬆,課業壓力小
實際上,新加坡的教育核心為 「 精英教育 」 、 「 因材施教 」 。所以,新加坡政府學校擁有著獨具特色的分流教育制度。該制度是新加坡教育部門根據本國獨特的自然條件、歷史淵源等因素確定的特殊學制。
所謂 「 分流 」 就是通過考試和考核,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再分別進行不同要求的教育。新加坡小學為六年制,小學四年級有一次校級統考,作為第一次分流,即語言流,此次分流把學生分為三層: EM1 、 EM2 、 EM3 , 逐級降低對語言學習的要求 ; 第二次分流時間為六年級離校考試,即課程流,此次分流把學生編入不同課程班:特選課程班、快捷課程班和普通課程班 ; 在初中畢業時進行第三次分流,此次分流意味著學生的未來職業規劃與發展的方向。
新加坡分流教育既培養了高級精英人才,又有可靠的職業訓練,在不浪費資源的同時使社會上的人都能各盡其職,達到社會的和諧穩定。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分流教育,倘若希望通過層層選拔進入國家一流高等學府,課業壓力並不輕鬆。
只是在學生分流中,各層課程設置都 「 以人為本 」 ,更加合理,更加適合各有特長的各類學生,使得各階段的學生都始終處在適合自己的學習氛圍與課程安排中。

第三個誤區
專科不如本科
在中國的學生、家長心目中,大專文憑沒有價值,畢業後不好找工作。其實不然,在新加坡,除了四所公立大學外,五所理工學院 ( 專科 ) 也是世界聞名的。新加坡理工學院的畢業生,一方面在新加坡就業率極高,另一方面可以繼續申請報讀四所大學,並可以根據成績減免大學課程,以 2 年時間取得大學文憑。
理工學院畢業後申請大學,比直接申請公立大學的成功率大很多。同時這 5 所理工學院學生可以合法打工,勤工儉學,拿政府獎學金和助學金。
第四個誤區
私立學校不如公立學校
新加坡因為擁有雙語教育優勢,在本國公立教育優質發展的同時,也擁有諸多來自國際知名大學與本地的私校。中國的高中學生直接申請進入公立大學的門檻很高,除非自身條件相當出色,成績特別優秀。所以留學新加坡,私立學校也是不錯的選擇。
不僅社會認可度高,而且就專業而言,金融、旅遊、酒店管理等諸多熱門專業也比理工科為主的公立院校的就業範圍與就業前景要廣。所以,選擇名校不如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專業。
第五個誤區
國際學校 (IB 課程體系 ) 不如政府學校 ( 大英國協課程體系 )
新加坡政府學校名氣極大,所以,留學新加坡的學生大多把目標定在政府學校。而實際上,倘若是能力大於成績的學生,不妨選擇新加坡國際學校。在新加坡的雙語環境中,中國學生入讀國際學校更具優勢,而 IB 課程體系更加著重於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掘學生各方面能力。
同時,國際學校從小學至高中,任何年級段均可接受插班學生,且沒有小升初、初升高等升學壓力。 IB 課程體系與大英國協課程體系一樣,高中畢業生可以申請包括新加坡在內的全世界任何國家的各所大學。
發帖時間: 新加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