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願將歡笑聲,蓋掩苦痛那一面。悲也好,喜也好,每天找到新發現。讓疾風吹呀吹,儘管給我倆考驗,小雨點,放心灑,早已決心向著前。」跟著上世紀80年代跳動的音樂,仿佛踩著南洋沙灘,海風拂面,下南洋打拚的人們敢沖敢拼的奮鬥精神融進了每個音符。


極具時代特色的燈箱招牌和獅子頭,錄音機、暖水瓶、黑白電視機,舊舊的行李箱等富有年代感的老五件,讓人瞬間穿越到上個世紀的新加坡街頭。當年中式與西式的文化在這裡交融,最能代表華人文化與南洋的風情。」

60年代閩南地區的雞公碗,是出現在TVB劇里的經典道具。白色瓷器上勾勒著幾輪青色細線,一隻橙紅色的大公雞栩栩如生。「雞」在閩南語裡和「家」同音,所以有「起家」的意思,公雞也代表旺,有家庭興旺的意涵,而碗上的「花」則代表花開富貴。

「馬六甲海南雞」,新加坡國菜。上世紀的華人女性將中國菜和南陽的風味融合在一起,漸漸形成這道名菜。常見的「巴生肉骨茶」和它齊名,是一種骨肉兼飲茶的飲食方式。肉骨是選用新鮮豬排骨,然後加上各種佐料和滋補身體的藥材,燉得爛爛的。喝起來十分香濃美味,風味獨特。

東南亞的火鍋,湯底是靈魂,「冬蔭「是酸辣的意思,「功」是蝦的意思,這酸辣蝦湯上桌的一瞬間,鮮香帶著隱隱的辣味、香味四溢。

帽子火鍋由形狀酷似帽子而得名。中間純正的冬陰功湯底加入了香茅草,泰國香菜,檸檬葉混合熬制,酸甜清香的氣息縈繞在空氣里。

蟶子、扇貝、墨魚、龍利魚、蛤蜊、還有來自厄瓜多的海白蝦,滿當的鋪上一層,煮的咕嚕咕嚕冒泡的冬陰功湯像是瞬間就會把所有魚蝦海鮮吞噬。


厄瓜多海產十分豐富,大多是海白蝦,個大蝦殼薄肉多,吃起來非常鮮美。撈上一隻海白蝦,呼呼冒著熱氣,不用蘸醬的味道都非常香。

蛤蜊魚蝦好生滋補,配上冬陰功湯底的酸甜口感,讓人慾罷不能,乘上一碗慢慢享受~


吃完熱辣的火鍋,舀一勺充滿椰絲的椰子凍,香甜可口,奶香味充斥在唇齒間,中和了火鍋帶來的酸辣,給心中帶來一絲清涼的慰藉。

清爽可口,甜而不膩,感受它的微妙,中和了一切的酸辣,好似是東南亞帶來的一抹清風。

蛤蜊和牛蛙煮熟後被淋上獨特的酸辣醬,採用日照時間長的泰式小米椒,形成了融合湖南特色的白貝煮牛蛙。蓋上幾根香菜,確是一道色香俱全的東南亞主食。

鮮辣的牛蛙肉瞬間打開味蕾,哈喇子流一地。舀一點醬放在米飯上,與蛤蜊同食,可以吃上兩碗。

「鱸魚新鮮與否要看眼睛,新鮮鱸魚的眼睛一蒸就爆出來。」後廚大師傅耐心的告訴我們。為保證質量,南洋故事的鱸魚都是現殺,不用本地鱸魚,溫度太冷不適合鱸魚生存。

「東南亞的菜做法都十分簡單,主要是看醬料。」一整條白嫩的魚肉被開膛破肚,蒸熟後躺在器皿中,師傅同樣淋上自製酸辣醬,讓其從頭至尾充分吸收,再撒上香菜便可上桌了。


海鮮叻沙,以城市名來命名,是新馬地區最典型的風味小吃。煮到軟爛又富有嚼勁的越南檬粉作為基底,放入蛤蜊,魚丸,蝦,墨魚以及自己調製的叻沙醬。配上新鮮的豆芽菜、佐以米椒和洋蔥,再均勻的擠上幾滴青檸檬。

嗦一口檬粉,清香宜人又爽滑無比,簡直停不下來,它是每個新加坡人在海外都會想念的食物~

聘請專人製作的烤土司,口感焦脆香甜,無任何添加。裡層鋪滿黃色的榴槤醬,再夾上一片黃油,一道完美的飯後甜點上桌。

一口接一口,忽然覺得吃甜點和吃主食不是同一個胃,這個榴槤吐司還能讓我狂吃3大盤。

最後喝杯拉茶,馬來西亞人民獨創,俗稱「飛茶」,用兩個杯子拉來拉去,拉得越長起泡越多,味道就會好。泰式紅茶為基底,加入煉乳,味道獨特解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