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打

逛吃逛吃
烏打(也稱烏達,馬來文:Otak-otak),是一種以魚肉泥與各種香料混合,放進香蕉葉或亞答葉包裹拿去炊蒸或烘烤的食品,在東南亞一帶十分常見。
/01/美味烏打
Otak在馬來語中意為「大腦」,在印尼一帶的烏達多以灰白色為主,其柔軟糊狀的質感與大腦也頗為相似,因此被稱為Otak-otak,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一帶的烏打因混合了辣椒、巴拉盞、黃姜粉等香料,是呈橘紅色的,且大多使用亞答葉來包裹。儘管魚肉烏打是最常見的做法,但是也可以找到以蝦、墨魚以及魚頭製作的烏打。


(圖源:carnivalmunchies)
烏打單獨作為小吃本身就頗有風味,搭配叻沙(laksa獅城美味 | 生前必嘗的新加坡美食)、椰漿飯(nasi lemak獅城美味丨最溫柔的一抹椰子香)等其它本地美食也會讓人驚喜。雖然從未嘗試過它的人可能需要花些時間才能適應,但這種小吃仍然是新加坡大街小巷都能尋到的美食,每家美食中心都有一至兩家烏打小攤,它也是私人聚會以及辦公室午餐的熱門選擇。
/02/烏打起源
烏打起源自印尼蘇門答臘的巨港(Palembang),隨著當地人的離散遷移,以及商貿人士帶往他處,使得這種小吃流傳在東南亞一帶,而且隨著不同地方的種族文化,延伸出不同種類的烏打及吃法。

(圖源:wordpress)
印尼的烏打多摻雜了巴拉盞、椰漿及木薯粉,以香蕉葉包裹成長條狀,再放進炭火里燒烤,因此呈現灰白色。在巨港,烏打是搭配亞參辣醬來吃的;雅加達則搭配類似沙嗲的花生辣醬;望加錫人則是搭配混有巴拉盞的辣醬或醬油來食用。

(圖源:travelmalaysia.me)
麻坡的烏打是由當地的潮州籍華人在戰前時期開始販賣,據說早期麻坡烏打是為了解決當地漁商賣剩的漁獲。麻坡烏打混合了娘惹善用的黃姜粉、咖喱粉、辣椒、椰漿等各式香料,將魚肉絞碎加入,而且為了便於放進籃子叫賣,使用亞答葉將肉餡包裹再放在炭火上燒烤。

(圖片來源:johornow.com)
麻坡烏打打出名堂後,馬來人便開始學習,繼而成為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烏打的主流形式。後來當地出現越來越多烏打製造商,為了爭取更多的生意,從早前預先烤好放進竹籃里叫賣演變成在攤子上現烤現賣,同時為方便旅客帶回家食用,研發出方便攜帶及冷藏的盒裝烏打。
/03/好店推薦
Lee Wee Brothers

(圖源:soshiok.com)
他家的烏打會稍微辣一些,但是種類非常豐富,很值得一去。魚肉、魚頭、魚子、魷魚、大蝦、螃蟹都是可選擇的食材,還可以選擇用香蕉葉還是亞答葉包裹,口味也有辣或不辣可選。用香蕉葉包裹的味道更軟糯,體積也大一些,當然也要貴一些。
Nam San Mackerel Otah

(圖源:sg.style.yahoo.com)
這家可能是周邊地區最受歡迎的烏打店。這家小店提供了七種美味的烏打:鯖魚、魚子、魚頭、白魚(不辣)、魷魚、蝦和泰國菜,都可以包在香蕉葉里。推薦嘗嘗他們的鯖魚口味,味道鮮美濃郁,口感柔軟,還帶有獨特的香味。
Punggol Nasi Lemak

(圖源:sudahmakan.wordpress.com)
他家主打的是椰漿飯,但是烏打也是絕對不容錯過的。雖然只有一種選擇,但是烏打的香味在口腔中綻放的感覺還是十分值得期待的。和他家的椰漿飯搭配一起吃,也是很好的選擇。門口總是會排長隊,所以要麼提前開店,要麼推遲關門。
Hiang Soon Food Catering

(圖源:iremember.sg)
他家除了提供食物給超市外,還提供美味不可抗拒的烏打。一元一份的價格,這可能是新加坡較便宜的烏打了。價格雖然便宜,卻可以給味蕾帶來愉悅的感覺,很值得一試。這裡的烏打很美味,柔軟,味道濃郁,而且沒有很辣,這對於不喜歡辛辣食物的食客非常友好。
328 Katong Laksa

(圖源:tripadvisor.co.nz)
想必大多數人來這裡都是為了「沒有筷子,只有勺子」的叻沙,但是有美味叻沙的地方,也大機率有不錯的烏打,至少在328加東叻沙是這樣的。他家烏打的個頭比其他地方的都要大一些,並且塞滿了新鮮的蝦和魷魚。可口的味道,帶有淡淡的辣味,使其成為招牌叻沙的絕佳伴侶。由於廣受歡迎,島上其他地區也紛紛湧現出分店,讓更多人的需求能夠得到滿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