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午夜,從上海出發與前往印尼出差的老婆匯合,日出時分,世界尚未甦醒,我乘坐無人的頭班地鐵,悄悄地抵達。新加坡與上海同屬東八區,如同抵達廣州或者香港,這兒的氣息一下子把人拉回夏末。

濱海灣公園永遠都在夏天
小時候上海宣傳「七不規範」,為了尋找典範或假以威懾,媒體常拿新加坡作為素材——潔凈而現代化的國際都市,市民享受更舒適的生活,當然也遵循更嚴格的規範與法令,傳說在新加坡若隨地亂丟垃圾,違法者將被施以鞭刑。二十年前,國內開放境外游市場,那時媽媽去新馬泰旅遊,導遊也用此話術提醒遊客慎行。就這樣,新加坡的城市治理比魚尾獅雕像更為聲名遠播。

「花園城市」的美譽名不虛傳
這座城市的街道、路牌、車站,都歷經了歲月,但又因其清爽而平和的氣息給人備受呵護的感覺;早期規劃的並不寬闊的馬路,承載著比上海更高的道路時速,單行道規劃合理,公共運輸極為便利、迅捷,道路上滿是車輛但少有擁堵;港灣水域清潔,早年的污水治理工程卓有成效,地處熱帶,綠化覆蓋率極高,「花園城市」的美譽名不虛傳;公共運輸的閃付功能於2019年上線,我們可以用外幣信用卡直接支付公交車費,無需購買當地交通卡;經老婆提示,新加坡的Grab網約車也確實擁有更清潔的內飾和更宜人的氣味。

雙層巴士前排的街景
細節的考究使人行動高效、心緒輕鬆,處處得心應手,這是新加坡的幹練。另一方面,應有盡有的城市參與體驗,則賦予市民繽紛的選擇,從而獲取更大的幸福感。由於英殖民背景與近現代的區位優勢,新加坡雖然是新興國家,卻擁有老牌的國際都市地位,這裡不僅融合多源文化於現代科技,更懂得探尋、尊重、呈現與傳承。

國家美術館的指引

在藝術科技博物館的牆面上
新加坡國立美術館是這個國家文化魅力的標誌,也是其在東協地位的縮影。美術館由原市政廳與最高法院改建,兩座聯排於St Andrew's Rd的老建築經過改造相互連通,館藏包含了幾乎所有東協國家的近現代繪畫與現代藝術作品。在工作日,這裡還成為當地學生藝術課的校外教室,同學們席地而坐、聆聽授課。

St Andrew's Rd的老建築

在美術館上課學生
在日間、夜間、河間動物園,在聖淘沙島的海灘和環球影城,在牛車水、小印度、甘榜格南的寺廟與街鋪,在城市各處的博物館,在濱海灣的花穹與夜間燈光秀,在金沙的屋頂無邊泳池(2019年被柯南劇場版作為道具),在環灣的運動休閒步道,市民與遊客共度休閒時光。這是初至新加坡的標準版城市打開方式,千篇一律但足夠精緻,不妨一試。

空中走廊見金沙


金沙無邊泳池的夜與日


濱海灣公園的燈光秀


環濱海灣街景
此外,串聯起景點的每頓餐食,在新加坡,也值得精心規劃,甚至常被旅行者作為「喧賓奪主」的行程主軸。米其林指南2019年推薦了242家新加坡餐廳,菜系幾乎覆蓋全球,這一行由於時間有限,只是按圖索驥地吃了肉骨茶、海南雞飯、和辣螃蟹這些網紅料理,算是給下次再來留足了味蕾上的期待。新加坡的中國菜細分豐富,單在米其林的推薦餐廳中,就有粵菜、潮州菜、福建菜、上海菜、川菜、新疆菜等多個分支,多家大型連鎖餐廳品牌,也早已在國內開店,讓遊客仿佛回到自己的城市。在這中西合璧、應接不暇的美食中,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卻是當地早餐——雞蛋吐司麵包和煉乳咖啡。這樣的小食常出現在九十年代家裡的下午點心中,這些年很少再吃,上海的餐館也少有。食物真是獲取文化認同的最佳途徑,雖然不知原委,新加坡卻穿越時空存儲了我童年時期的味覺記憶。

牛車水市集的網紅店
沒事,新加坡,世界上除了中國之外唯一華人人口過半的國家,對於現代的中國人有一種稀為貴的親近。新加坡並不太「外國」,因為世界上除了中國,很少有地方可以暢通無阻用普通話做日常交流,就好像小時候看新加坡電視劇,無論如何你都不會把李銘順和范文芳扮演的楊過和小龍女當作外國人看。然而,位於馬六甲最南側的現代國家新加坡的誕生,卻絕不只是華人的創業與發跡,而是一幕19世紀以來西方殖民、二次世界大戰與民族獨立運動的在馬六甲上演的大戲,只是這一幕的最大主角是晚清初民遷居於此的華人。

還記得奇多圈上的魚尾獅嗎?
周六抵達新加坡國家博物館,旅行的第一站正趕上上午的第二輪中文導覽。計劃中的導覽員由於途中自行車爆胎遲到,館中中文導覽的負責人頂替她做了開場白,在一幅落地動畫幕布的演繹中,華人、馬來人、印度人相繼出現在一百年前的市井生活中,這個操著新加坡口音普通話的五十來歲的先生,敘述著往過與當今的巨大變化,為博物館即將呈現的新加坡歷史打下了鋪墊。此時,一個大學生模樣的女孩子匆匆入館,深呼吸後,這個來自中國江蘇的留學生接過先生的工作,開啟我們的新加坡歷史之旅。


蘇丹回教堂


小印度與濱海灣鋼琴前的印度裔兒童
這座於維多利亞女王登基五十周年大慶之際(公元1887年)向公眾開放的博物館的第一件展示文物出人意料,竟是一塊被英國人發現的10-14世紀海石,新加坡歷史的開端遠早已我們的想像。相傳一位蘇門答臘王子初到此地時發現一隻島上的猛獸,他的僕從告訴他這是獅子,這一荒誕的應答卻留下了積極的寓意,新加坡獅城的美名就此定下,存續至今。Singapore來源於馬來語詞彙Singapura,Singa引自梵語獅子一詞,Pura引自梵語城市一詞,傳說過後數百年,一尊魚尾獅佇立在濱海灣,成為新加坡的最重要地標。

國家博物館的第一件展品

獅城
國慶期間,看完一部講述上海近現代歷史的紀錄片,上海在鴉片戰爭後的開埠像極了1819年後的新加坡,上海位於長江出海口,連接著中國南北海路與東西河道的貿易,新加坡則憑藉更為優越的地理位置,串聯起西方與東方的海路貿易,他們最初的建設者都是英國人,在漫長的殖民時期,兩個港口共同經歷鴉片貿易,使用同樣的民國教科書,又先後在1937年與1942年被日本人占領,並在1945年光復,兩個地方的孩子都玩兒跳房子、踢毽子的遊戲,也都經歷了鼓勵生育與計劃生育,在兩百年後的二十一世紀,新加坡港與上海港先後成為世界第一大港,真是何其相似,確切地說,二戰後經歷短暫英國託管,後加入馬來西亞,遂又獨立的新加坡,始終是上海乃至中國改革開放的老師,走在前面的新加坡為來者樹立了信心,而至今仍是城市治理的典範。

新加坡登上英國報紙

吸食鴉片的華人

日劇昭南時期的開始

退出馬來西亞

都是爸爸媽媽小時候的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