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示,「算下來,有些留學生的落戶窗口期已經不足半年了,這會削減他們的回國熱情。」因此,蔡教授提議:
第一,北京、上海進行戶籍標準調整,兩年從畢業生拿到畢業文憑、入境的日期開始算。
如果留學生在畢業前回國,則從實際拿到文憑的日期開始算起。

由於留學生服務中心也被疫情影響,目前辦理落戶手續時間很長,他提議將規定改為「只要在兩年內拿到用人單位的錄用通知,提出落戶申請即算有效。」或,「從中留服收到落戶申請材料開始算起,只要未超過兩年,提出的落戶申請都算有效。」

這樣的調整,讓兩年的落戶優惠政策,即使有疫情阻隔也不會被耽誤。
第二,現狀下,中留服在驗證留學生身份時,通常要求留學生在境外累計時長超過360天。蔡教授提出,該時間應因應疫情影響進行酌情削減。

學籍問題
遼寧大學副校長楊松女士,則考慮到了學生的學籍問題。她說:
「如果中國的優秀人才面臨的求學風險增加,會直接影響到國家安全問題。」
」想要規避風險,留學生回國後的學籍問題就必須要解決。」

因此她提議,教育部出面,鼓勵國內高校制定政策,在疫情特殊情況時接受優質生源回國就讀,或是在國內正式入學;
同時,建立中外高校間的學分轉換和互認機制,讓留學生有更多的選擇。

至於困在國內的准留學生們,楊教授建議要增加中外合作的辦學機構,向優秀的國際名校取經,提高教育水平,給留學生更多出路。
疫苗與回國
外交部長王毅先生,則公布了「春苗行動」和「中國版疫苗護照」的消息。 春苗行動致力於解決國外疫苗排期過長、數量不夠的問題,由中國在符合條件的國家設立疫苗接種點,在多達五十多個國家為海外留學生施打疫苗。

而中國版疫苗護照,則力求推動以「核酸檢測+疫苗護照」的方式驗證健康水平,一旦通過,就不必採取隔離測試,來避免海外留學生因隔離期過長回國不便的問題。

留學生問題是兩會重點
早在兩會召開之前,留學生問題就成為了議題的中心。
《關心關愛海外留學生權益》提案,把留學生福利和利益擺在了中心地位。
這份提案內容包括:
開展數據摸查,精準掌握海外在讀留學生尤其是自費留學生數據,以求更好服務他們。

建立海外留學生家庭一對一聯繫機制,緩解留學生家庭的心理壓力。
加強對海外困難留學生的排查工作,為他們提供必要物資。
為留學生提供線上心理輔導,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

加大中外合作辦學力度,為準留學生和臨時回國留學生短期在國內學習創造條件。
加大財政補貼,為處於迷茫期和焦慮期的准留學生和臨時回國學生設立實習基地、提供實習崗位,前置留學實習
……

大家一定要相信:不管疫情多麼艱難,祖國永遠是所有海外留學生最堅強的後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