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體罰學生」的問題,國內一向爭議不斷,近幾年學生毆打老師的也時有發生,因為害怕被人打上體罰的標籤,老師往往不敢還手。
那麼在新加坡,學校又是怎樣處理這件事的呢?
一起事件:
今年年初,一段老師扯著男學生衣領的視頻在新加坡盛傳:畫面中老師將學生從座位拉起,要他離開教室。

截圖自Lion City Feed Facebook
這段僅8秒的視頻,事件發生在碧山的某所中學,身穿體育制服的男學生坐在課室座位上,與老師發生爭執。不一會兒,老師以右手一把抓住男生的衣領,將他從座位拉起,然後指著門口示意他出去。過程中,課室里充滿了叫囂聲,也看到有學生用手機將事發經過拍下。
其實該起事件其實發生在2018年,但視頻直到半年後才在網上盛傳引起熱議,網民大多偏向支持老師,表示「這才是老師該有的樣子」。
事件發酵後,校方也並沒有迴避,該校校長表示,爭執的起因是「該名學生造成干擾,被要求離開課室時,他拒絕離開,並且影響了其他同學的學習。」校長也補充說,該老師和學生事後都接受了輔導,並彼此道歉。
學校體罰制度
新加坡的學校(尤其是中學)都有體罰制度,以鞭打嚴重犯校規的男生來維持紀律。
只有男生可被體罰,體罰女生是不合法的。年齡介於6至19歲的男生只要嚴重地犯了校規都有可能被鞭打,但多數被鞭打的學生都是14至16歲的青少年。
新加坡教育部鼓勵校方鞭打犯了以下嚴重過錯的男生:打架、抽菸、在測驗或考試時作弊、破壞公物、對師長無禮、逃學/曠課。
此外,如果學生連續犯小過錯,比如說經常遲到,也可能會被鞭打。在每一所學校里,只有校長、副校長或者訓導主任才有權力執行體罰。
一般來說,校方處罰學生時往往會先以其他方式處罰他,比如罰站或放學後留下。如果學生又再犯規,不肯改過,校方才會以鞭打方式處罰他。有些學校使用記分制,學生每次犯規就記分,如果記分太多,就可能會被鞭打。

新加坡政府規定校方一次最多只能鞭打6下,只能打學生的手掌心或者臀部(不必脫褲子)。
鞭子用藤製作,大約1.2米長,比司法鞭刑的藤鞭輕細很多,但比一般家長用來懲罰孩子的「藤條」粗一些。一般來說,多數的學校都是鞭打學生的臀部,鞭打次數1、2或3下。
體罰種類
學校體罰可分成以下種類:
私下鞭打(最常見的):學生在校務處或辦公室里被鞭打,校長或副校長在場,也有另一名老師在場當見證人。
課室鞭打:學生在課室里在同學面前被鞭打。
公開鞭打:學生在全體師生面前被鞭打。地點通常是禮堂的台上。被當眾鞭打的學生通常都是嚴重地犯了校規的,比如和同學打架,抽菸或破壞公物。
公開鞭打也有「殺一儆百」的效果:讓全校學生知道不遵守校規的後果,並讓受罰的學生感到羞恥,以後不再犯規。新加坡教育部建議校方在鞭打學生後,讓學生接受心理輔導。
有些學校為了增加體罰的儀式性,會讓學生在受罰前或受罰後當眾向全體師生道歉,以表示懺悔。有些學校(尤其是男校)甚至會命令學生換上體育服裝受罰,因為體育短褲的布料似乎比校服長褲/短褲的薄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