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音樂來形容新加坡,我覺得就是我那首歌《神奇》

2019年03月03日   •   8208次閱讀

「如果要用音樂來形容新加坡,我覺得就是我那首歌《神奇》「

早上八點抵達新加坡。降落時俯瞰,馬來與新加坡毗連,周圍零散著群島,還有海上朝起的魚船,便覺活力與生氣。踏入樟宜機場,仿佛是進了花園酒店——勾紋圖案的地毯,清新的香氛,琳琅滿目的免稅店與一條吃不完的美食街,令舟車勞頓的旅客減輕不少疲憊。中轉旅客多在此歇腳購物,每年機場消費的收益已成為新加坡一大經濟來源。

早餐在餐廳要了炒麵與咖啡,正吃著突然就看到朋友微信,說為何不出去新加坡轉一轉?哎我這靈光一閃,大腿一拍,向人問了中轉信息——距離下午航班還有4個多小時,二話不說立馬行動。

又辣又香的不知名面

機場臨時出境需要中轉證明,填一張出境卡,向海關(有會中文的關口)出示機票與護照,就順利出境了。出境前記得換一些新加坡幣。對新加坡了解不多,印象中就記得魚尾獅像,在Google Map查了路線,選擇了時間短的計程車前往。

從機場高速到市區的路十分整潔,沿途綠化遍布,計程車只能到規定的站點上落。到Merlion Park,走至近前,發現魚尾獅雕像並無想像中的大,據說它象徵著新加坡起源於海島漁村,又如獅城崛起,立在摩天大樓林立的海灣邊,也算應景。

Merlion

沿著海灣走,有種從太平山俯瞰香港的相似感,只是走一會兒,便頂不得陽光毒辣,開始盤算下一個去處。我因對這裡的迅速發展的一切好奇,更對李光耀這位政治領袖好奇,便選擇去了新加坡國家博物館。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來源KLOOK)

每到一個新城市,總會看博物館,探究它的來往今生。新加坡國家博物館不大,外觀像白宮一樣的建築,展館內容從殖民歷史講至戰後發展。新加坡是重要的貿易港口,曾被多國殖民,在二戰時期,日本帝國主義在此侵略並殺害三萬餘中國人。從鴉片種植到侵略屠殺,一切也曾相似地發生在我的祖生地,因戰爭而無辜喪生的人們,心裡實在沉痛。在歷史館有一面留言牆,上面用不同語言記著對死難者的悼念與對和平的嚮往。

留言牆

自李光耀出任總理,跟各民族說咱平等一起干,先搞工業製造業,然後是貿易,吸引外資,人均GDP從六十年代的300美元增長至到九十年代25,000美元(數值也與匯率有關)。對於一個小國的發展,這實在令人驚訝。我來西澳大學後與新加坡朋友談,問新與香港是否相似,答說並不一樣。而我在後面讀關於李光耀回憶錄中,發現確有不同,我會將摘抄放在最後。

離開博物館,用Grab打車去機場。司機是位新加坡華裔,驚訝地說:「我開車這麼久,第一次接到乘客信息是華文的單。」我笑說我就半路跑出來玩,還差點在非上車點違規上車,要是被攝像頭記下,估計我就要被海關扣留了。

司機華語不錯,車裡放著華語電台,他說爺爺那一代移民來新加坡,家裡一直說普通話,學校則要求學英語與一項母語。自祖父去世,家裡人就幾乎沒有回大陸,前些年哥哥回祖地收回了房契,在那邊的聯繫也就淡了。

舊時的汽車電影

路上他給我指著各種景點,自豪地說第五個航站樓已經在建了。問及工作,他說一周開六天,有時凌晨都有很多客,這是個不夜城。每個人都要工作的,有的老人到70多也在工作,移民來這裡的富人很多,窮人也不窮,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到機場時,我們禮貌地互相道了個謝。

我在司機身上看到華人的血,但又確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新加坡人——「你知道新加坡人的性格。他是一個很賣力、很勤奮,且堅毅剛強的人,否則我們不可能成功」,李光耀曾在新加坡大學這樣描述。我試圖從僅了解的部分形容這座城市:它是一個多民族為共同利益,以世界水平要求自身,並建立完善法制體系保護自我的城市。

已來不及回味,我撒腿向登機口奔去。

2019.3.1

(因我對新加坡了解不深,文章如有勘誤,還請朋友們不吝指出。)

附摘抄《李光耀談治國、管理和人生》

我們要如何讓一批來自中國、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亞洲其他地區,使用多種語言溝通的移民形成一個國家?……它是英帝國在東南亞的心臟地帶,因此繁榮發展起來;隨著新馬分家,它變成了一個沒有軀體的心臟。在我們的兩百萬人口當中,有百分之七十五是華人。在居住著一億多馬來或印尼穆斯林並由三萬座島嶼組成的群島里,這樣的華族人口簡直微不足道。新加坡是馬來海洋中的一座華人島嶼。我們要如何在這樣一個不利的環境里求存呢?

談治國 社會

我們的法律和政策並不以任何宗教的教義為依據,而是反映了世俗的政府和國會為維護國家和人民集體利益所作出的判斷與決定。在這些法律和公共政策之前,我們不分種族、宗教或社會地位,人人平等。這才能使人民相信,無論自己屬於哪一個群體,都能獲得體制給予每一個人公平的待遇和保護。

我們的房子雖小,但裡頭的桌、椅、床要如何擺放,完全是我們自己的事,與朋友鄰居無關……它雖然不大,卻是我們的財產。

後來我想,倘若他們當中有人有一些財產可能會被破壞,或是在發生騷動或動亂時遭殃,他們或許就不會那麼毫無顧忌地宣洩自己的情緒了。很幸運的是,我如今面對的情況要樂觀許多。當有可能發生騷亂時,工人們會第一時間保護他們的摩托車,因為買車的錢還沒還清……只有當事情關係到每個人的利益時,我的問題才比較好應付。而他們確實有利益。

福利社會最壞的影響,並非其僵化或難以為繼的本質,而是它會削弱人們努力奮鬥的動力。

談管理 策略

我們做事要比鄰國做得好,成本卻要更低。因為他們一心要繞過我們,讓我們失去身為區域轉口貿易港和中間人的優勢。我們要與眾不同。

談管理 團隊

人才流動的趨勢如今已改變。現在有更少來自馬來西亞和區域國家的學生到新加坡求學。他們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有屬於自己的大學。更甚的是,很多人有能力也願意到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美國和加拿大等地留學。大多數人都是一去不返。來新加坡深造的少數學生當中,一些人會選擇回國,但多數人會移民到澳大利亞、紐西蘭、美國或加拿大。這確實很可惜,因為這種願意在陌生環境重新開始的人,一般都很有進取心和魄力,並一心要取得成功,而這些都是高績效者的主要特徵。

我們接受人的天性本就如此,然後以此作為我們的制度基礎。你的制度必須接受人的本性就是這樣,要通過賞罰措施激勵人們為社會竭盡全力。如果最頂層的人被你抽走太多應得的報酬,他們就會移民他國。

談管理 學習

我們提高英語水平的最大障礙是臉皮薄。這是一道心理障礙。沒有人喜歡停下來問:『請問那是什麼意思?』又或者『請告訴我,我哪裡弄錯了?』不懂裝懂是極度愚蠢的行為。這樣我們就會開始學習和重複彼此的錯誤,從而使問題更加嚴重。

自小養成的小習慣才重要,這點要銘記於心。要站有站姿,挺直腰板,不要一副不修邊幅的樣子;說話要口齒清晰,有話直說,不要閃爍其詞、拖泥帶水;要注意行為舉止是否端正,不要欺負弱小,而是要幫助弱者做他們無法做到的事情。這些都是好的習慣。如果你們能將這些基本準則融入生活,我可以肯定,你們的老師會感到驕傲,因為他們已履行了職責,讓你們能在未來過得充實。而我們的社會也會因公民的集體努力而欣欣向榮、變得更好。

我相信,中華文化的精髓不在於我們如何慶祝農曆新年,或是其他表面的事物。中華文化有一些比較根本的特徵,特別是它非常注重親子關係、兄弟姐妹的關係、夫妻關係,以及家長的威嚴和晚輩的責任。這些都是文明社會重要的特質。把社會和家庭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前,敬愛和奉養父母——這些才是我們應該保留的基本華人傳統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