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生活就是簡單生活,一盞茶,一張桌,一處清幽,日子平淡,心無雜念。可是簡單的生活卻需要百般的努力,這樣才會無憂無慮欣然享受生活。生活總的來說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態,不懂得欣賞的人,就會用挑剔把一切變得有殘缺。簡單做人,率性而為,把握分寸,隨遇而安,坦然接受現實;簡單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對抗,有些人笑在開始,有些人卻贏在最終。試著微笑,試著回眸,放鬆自己,不強求、不萎靡、不浮躁。簡單生活,隨心、隨性、隨緣,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堅持往前走,屬於自己的風景終會出現。
生活容不容易,關鍵看你怎麼活。處境在於心境,心境改變了,處境也會改變。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會變得越緊張、越複雜,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對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滿足,越容易快樂。江山明月,本無常主,得閒便是主人;大道至簡,活在當下,知足便能常樂。
悟入無懷之靜境,一輪之心月獨明,盡顯心靜之境界;心靜自然從容灑脫,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現心靜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靜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華,而是平淡,不是熱鬧而是清歡。保持一顆童心,不開心的時候,心無遮攔地向朋友傾訴煩惱,開心的時候,肆無忌憚地開懷大笑,也許所有的憂愁會在傾訴中流走,所有的緊張會在大笑中釋放。像孩子一樣,簡單生活,快樂生活,保持心靈原生態,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總有一個故事,想講述卻難以開口,就這樣在心底,漸漸譜成了曲。人就是這樣,得不到的永遠嚮往,失去了的,才會覺到珍貴。所謂的,得失、情緣、風景、驛站,都在時光的塵煙中,慢慢淡散。雖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難,但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終究會走遠。
人的一生,註定要經歷很多。紅塵路上,有朗朗的笑聲,有委屈的淚水,懵懂的堅持著,有成功的自信,有失敗的警醒,每一段經歷註定珍貴。生命的豐盈緣於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緣於擁有一顆平常心,生活簡單讓人輕鬆快樂,想法簡單讓人平和寧靜。因為簡單,才深悟生命之輕,因為簡單,才洞悉心靈之靜。
寫完這篇文章,到現在差不多有兩年了。我對於探訪民間巫術的興趣至今未減,探訪的結果之一是我還想就此說一些話。可以說,這是一些多餘的話。
巫術之與民間信仰有著無法界定和釐清的關係。我在這裡沒有用「宗教信仰」這樣的短語,因為這樣的信仰源於對現實生活的渴求、祈訴,目的是趨利避害、求取現實生活的平安和富足,究其來源,乃是對現實中可以預見的風險的規避,對未來不可預見的風險及可預見的利好的預防和訴求。從這樣的認識出發來探究巫術,我認為生活中的巫術是一個極其寬泛的概念,除了一般的「巫術」定義之外,似乎至少還可以理解為「對於人、事、物及其與生活的關係的一種特殊認識和理解及因此而形成的觀念、意識、心理和言行表現」。還是舉例來說明吧:
民間對於建房中舉凡與大門有關的事情甚為關注和謹慎。其心理因素,除了門神、四靈等迷信因素之外,最為主要的認識就是大門是房屋的象徵,具有等同於房屋的意義,而房屋與人一樣也是有靈的。所以,其一、立大門、封大門是要舉行相關的儀式,其「主打節目」就是用大門的製作尺寸來祈求福祉,用匠人的祝、贊預示吉利,以雞頭的朝向預卜吉凶。熟知魯班行工匠的人都知道木匠、磚匠會使用一種叫「魯班尺」的尺子。魯班尺的主要功能不在於丈量,而在於依據特定的尺碼卜定吉凶。依據磚匠、木匠行的成規,大門的不同高度、寬度依次應驗「財」、「病」、「離」、「義」、「官」、「劫」、「害」、「本」等八種不同的吉凶情況。9尺9寸高、5尺4寸寬,這個尺碼與「本」相應,預示平安。其餘的依此類推。這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不同的建築又要求與尺碼相應以達到最理想的利好效果:一般地說,藥鋪(即現在所說的醫院)的大門要與「病」這個字相應的尺碼一致,學校、官衙的大門要與「官」這個字相應的尺碼一致,店鋪、祠廟的大門要與「財」這個字相應的尺碼一致。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其二,幾乎是一個古往今來始終未變的通例:同一排建房左鄰右舍,大門的尺寸大小要一致。它的簡化形式就是彼此的大門必須一樣高。否則,即有人強我弱、強者凌弱、遭遇門高者打壓的風險。其三、木匠做門窗時,講究木料的處置要與「根在下枝在上」這樣的樹木生長之理一致,反之,做出來的門窗枝端在上則認為是不吉利的。但是,在製作家廟這樣攸關一族榮興衰敗的建築時,木匠往往會應主人之請,特意將大門門框中的一根木料按「枝端在下、根端在上」的方式來處置,此舉寓意為「樹倒樹倒,代代溫飽」。
基於萬物有靈的認識,民間歷來都很注重安置棟樑,除了此前介紹的封棟儀式之外,民間還從其它三個方面予以重視:其一,材料的選擇,講究用「雙椏樹」做棟樑,講究棟樑從採伐下山到安放到屋樑上,這期間材料不沾地。所謂雙椏樹,就是由同一個樹根發出的芽長成的兩棵樹中的一棵。所謂不沾地,就是材料不要與地面接觸,而讓板凳等把木材架起來。其二,鎮的放置。在這裡,放置鎮的目的在於使其具有神奇的功能,這與佛、道及民間廟宇里的神像必須放鎮一樣,不過,那不叫做鎮,而叫做「髒」。棟樑中的鎮放在主梁正中的暗格中:中間鑿空,外面以木板覆蓋,幾乎就看不出鑿空的痕跡。鎮包括安梁文書、曆書(民間稱之為「皇曆」)、錢幣、摺扇(一般兩把)、筆(一般兩支)、墨(一般兩塊)等物品,其它還可能有米穀豆鹽茶。最有意思的是,與神像裡面的「髒」一樣,有些鎮中還有海馬、海龍、石燕。這可能與佛教有一定的關係。其三,棟樑的位置。概括地說就是主梁處於正中位置:處於前後左右這四個方位的正中位置,這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屋脊正中位置。主梁之外,一般還有兩根陪梁。陪梁置於主梁之下兩三路磚處,與主梁成三角形,一般漆成硃紅色。
屠夫的禁忌。舊時,屠夫行對於所謂的「怪氣豬」有一種特殊的敬畏感,一是除非有相應的、足以使自己能制服怪氣豬的本領,否則,絕對不敢動刀宰殺。因為有一種觀念認為這樣的豬是鬼怪投胎,具有特別的神通,沒有本領的人,或者本領勝不過豬的屠夫會招致報復:最嚴重的情況是喪命。二是依規矩,殺豬的屠夫可以無償的得到一半的豬肉。所謂 「怪氣豬」,包括以下幾種:五爪豬,這種豬在兩個蹄子之外,還在腿上長有三個小蹄子或近似小蹄子的贅生物;半邊瓢,這種豬頭部的毛色明顯分為兩種,看上去一白一黑,彼此對稱,如同兩隻不同顏色的瓢合在一起一樣;叫花子圍腰,又叫叫花子背袋,這種豬通身一種毛色,而腹部、背部有另外一種顏色的毛上下左右彼此貫通,看上去就像豬身上圍了一根帶子一樣;雙蛇出洞,這種豬看上去與普通的豬一模一樣,只是當它吃飽了躺下的時候,鼻孔里會伸出兩股濃濃的鼻毛,一伸一縮,就像兩根蛇信子一樣;木馬豬,這種豬的蹄子長在一起,看不出有兩個,把它稱之為「駢枝豬」似乎更為合適一些;小結豬,就是豬蹄子上長出一個小結節,結節翻轉向上的豬。這實際上是人對於稀奇事物敬畏心理的外在反應和表現,多少帶有一些古代動物圖騰的遺蹟。
幾個鄉下人在一起閒聊,不禁意間就聊起了官場上的事情。
老頭說:某年某年,鄉鎮領導換屆選舉前恰好有個節日,甲乙丙三個鄉幹部去給某縣領導送節禮,這是三個沒有寫上姓名的大紅包,一個六萬,一個八萬,一個十萬。幾天後,甲乙丙三個中有兩個人如願以償的提升了,只有一個人還在原來的位子上。這個人很不高興:嘿,我不也是給你意思意思了嗎?憑什麼呀!於是就找領導,暗示領導是這麼這麼一回事,我想不明白。領導說:都定盤了,還關照個屁!去,把你的紅包拿走!一甩手就是個十萬的大紅包。鄉幹部一看,這哪是我的呀?我的才六萬。又一想:提升個球!不就是幾天的時間嗎!老子白得了四萬。
老太婆說:我說這當官的就是賤,別看他人前人後威風凜凜的,背後拿了人家的就得給人家做孫子。我就瞧不起這些人。
中年人說:如今這社會,誰不要給人當孫子?你得去求人家,你就得做孫子。老百姓要給人去做孫子,當官的也得給人去做孫子:小官給大官做孫子,大官給更大的官做孫子。
這是鄉間隨時隨地可以聽到的毫無意義的閒聊,沒有人去關心計較這樣的閒聊。
也許你會說,這老太婆純粹就是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清高什麼呀?但是,這世界上確實有不想當官的人。不僅不想當官,還不想做自己不想做、不喜歡做的事情。有時,這是某種惰性使然,有時是建立在對自己理性認識基礎上做出的明智決定,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個人意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願,缺少的只是對個人意願的尊重:有時是別人不尊重你的意願,有時是自己不尊重自己的意願。假如一個人連這點意願都沒有的話,假如一個人連自己也不能尊重自己的意願的話,這個人就活得太累了。
也許你會說,這中年人說的也太絕對了,與廢話有什麼差別?不,他說的只有緣於偏激的誇張,誇張包裝著的東西卻沒有完全違背事實。生活中有太多的無奈,你必須面對。是跨過去還是繞過去?這是你面對無奈的時候必須做出的選擇。當這種無奈只是你可以克服而沒有去克服的困難時,你當然會選擇「跨過去」,這是勇敢地面對挑戰。當這種無奈是你無法克服而不能去嘗試著克服的困難時,甚至是你無須觸及的困難時,你當然應該選擇「繞過去」,這是理智的放棄。
也許你會說,真有如你所說的「無須觸及的困難」嗎?這就要講到老頭說到的事例了。按老聃的說法,一個人面臨的最大禍患莫過於貪婪的慾望。人們常說貪慾是一個無底洞,永遠也滿足不了。要滿足個人的貪慾常常意味著風險:或者是別人的付出、犧牲、損害、毀滅,或者是自己的墮落、扭曲、異化、毀滅,更多的是既損害了別人,又毀滅了自己。不是嗎?錢是好東西,假如要用風險去為之買單的話,你何必自尋煩惱呢?當官是風光榮耀的事情,假如要用風險去為之買單的話,你何必自討苦吃呢?
我們平常看到的盛酒器具,一是酒罈,二是酒壺,三是酒瓶。在鄉下,喝酒的時候,主婦從酒罈里把酒舀出來,倒進酒壺或者酒瓶里,再端上桌,再篩進酒盅酒碗里,喝酒的人這才「舉杯邀明月」,或者「把酒話桑麻」。這似乎是鄉下人飲酒的基本程序。
我是鄉下人,這三種盛酒器具乃是我習見習聞的東西。鄉下人的酒罈是清一色的陶製作品,細口深腹,外飾斑駁的土釉,樸拙,卻極顯粗重,尤其是裝滿一壇酒的時候。那酒壺呢,多半是錫匠手裡出來的東西,一律圓口鼓腹,配以厚實的底,高高的提梁。倘若你手裡有一把這樣的酒壺,你看吧,那提梁實在是太誇張了:又粗又大,像一張拉滿的弓,向上,向外弓起,竟然比壺身要高出許多。你再看看吧,同時用手拈一拈,也許就會突然冒出一個念頭:說不定哪一天這提梁一斷,不把壺身砸一個稀爛才怪呢!我不喜歡酒壺,不僅僅是因為酒壺有這麼一根粗大的提梁。我有一種印象:舉凡叫壺的器具,都是要用手提的,讓人離不開沉重的感覺。我喜歡酒瓶。淺淺的抿一口,再慢慢的咽下去,長長的嘖嘖嘴,得美酒的香醇,喝酒的愜意,酒酣的餘味,這就是喝酒。想像一下吧,這樣喝著酒,再有人一手扶著瓶口,一手輕輕托著瓶底,緩緩的倒一碗酒給你喝,這將是一種什麼滋味?這個時候,我常常想:如果不是酒瓶,用的是別的盛酒器具,是否也有這樣的韻味?你看看吧,酒瓶造型各異,又飾以文字圖案,圖文並茂,喝酒之前可以先飽眼福,玻璃質地的酒瓶,透明通亮,喝酒之前可以先來享受酒的色澤之美,陶瓷質地的酒瓶,或輕巧細膩,或厚重穩實,搖一搖,裡面的酒,聲輕悅耳,喝酒之前可以先存一番有關酒的想像……諸如此類,以瓶盛酒,盡得喝酒的妙處。
我有一隻陶瓷質地的酒瓶,樣子是一隻小小的酒罈子,它的口極細,頸極短,足極淺,圓圓的瓶腹,則顯得高之又高,有酒罈的樸拙。它的胎質極薄,拿在手裡,輕輕巧巧的如同無物,輕輕一彈,聲響清脆,經久方散,有樂曲一樣的餘韻。我看過作為文物收藏的酒瓶圖片,仿佛就有這樣一種款式。有雅興的人,或許會認為它不失古樸之美吧。它的釉質細膩,均勻,光滑,亮澤,有玉質的溫韻感。瓶身釉色奇巧,它的腹部呈淡淡的芽黃色,上面分散著一片片棗紅色的暈斑,有鱔魚黃的韻味,它的足部卻是短短的一圈深黑色,厚實,穩重,要推倒這樣一隻酒瓶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兩種釉色自然融合,找不到一點拼接的痕跡,這實在是行家裡手的傑作。
1
(a) 在 2018年,修讀與目前從事的貿易、商業、專業、行業或受僱有關的課程或參與研討會/會議;或者通過修讀任何課程、參與研討會/會議取得受認可的學術、專業或職業資格;
(b) 在2016年1月1 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間完成的課程或參與的研討會/會議與納稅人在2018年開始從事新的貿易、 商業、專業、行業或受僱職務有關聯。
這項減免不適用於沒有受僱於任何行業的職業技術和大學學生。
PS:只自己掏腰包的課程費用才能申請減免哦~ 老闆付錢的學費不能減!
外籍女傭人頭稅減免 –無論納稅人自己或是其丈夫任何一方支付女傭稅,她都可對每位外籍女傭申請相等於兩倍女傭稅的估稅回扣。申請該項回扣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條件中的一個:
(a) 已婚婦女,並在2018年與丈夫同住;
(b) 已婚婦女,但丈夫在2018年不在新加坡居住;
(c) 與丈夫分居、離婚或喪偶,並且在2018年與可申請子女扣除的子女同住。
申請數額取以下兩項當中較低的一項:
(a) 所支付的外國女傭稅的兩倍,頂限為$1,440(如果納稅人享有每月 $60 的特惠稅)或 $6,360;
(b) 納稅人的勞力所得。
PS: 未結婚的納稅人不能申請這項回扣哦~所以趕快組織家庭啦!

親子回扣(PTR) – 這是政府鼓勵夫妻要生育更多新加坡籍孩子。家長只要滿足以下條件,就可以申請了:
(a) 您和您配偶/前配偶所生的子女於 2018 年出生;
(b) 您在 2018 年合法領養的子女,年齡未滿 6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