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年收入在2萬新幣以上的人都需要納稅,個稅的稅率按照收入的多少,保持在0%到22%之間。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己處在哪個收入檔次。

現在不少的新加坡公司都給員工直接在iras上更新收入,自動計算稅款,不需要納稅人單獨填寫單子(No filing service),這就導致很多人忽略了自己一些可以減免的稅款。

所以,大家別傻乎乎地以為網站上算出來多少稅,就得交多少,有許多可以減免個稅的地方哦~
快來看一下你符合哪幾個條件:
首先,下面幾項扣除項目,當局是會根據納稅人的資格條件和記錄,系統自動扣除的:
(a) 直接捐給獲批准公益機構(IPC)的款項
(b) 通過僱主參與僱傭收入自動納入計劃而從薪金中扣除捐贈給獲批准公益機構(IPC)的款項
(c) 勞力所得扣除(EIR)
(d) 現金填補公積金退休或特別戶頭
(e) 退休輔助計劃 (SRS)
(f) 戰備軍人扣除(戰備軍人、戰備軍人的妻子或父母享有的扣除)
接下來,還有以下這些需要納稅人自己申請的:
收入減免 – 政府減免的目的是為了給那些從事辛苦工作的長者的一種鼓勵!
55歲以下的人可以減免1000 新幣
55至59歲的人可以減免 6000 新幣
60歲及以上的人可以減免 8000 新幣
另外如果不幸患有殘疾或是心理上的疾病,減免是不一樣滴~
55歲以下的人可以減免 4000 新幣
55至59歲的人可以減免 10000 新幣
60歲及以上的人可以減免 12000 新幣
配偶回扣 – 要符合以下的規定才有減免哦~
配偶去年(2018)的年收入低於4000新幣,納稅人可以申請2000新幣的估稅回扣
納稅人配偶如果殘障或智障,可以申請高達5500新幣的估稅回扣
納稅人在法律上已經正式分居,但根據法院的指令在支付贍養費也可申請回扣。
但是男性居民在法庭指令下支付給前妻(已離婚)的贍養費,就不能申請扣除。
子女回扣– 鼓勵那些組織家庭和努力養育孩子的納稅人(因為新加坡的生育率很底,政府都絞盡腦汁在鼓勵生寶寶...)。
不管子女是不是在新加坡,或是不是新加坡公民,納稅居民都可以回扣哦~ 回扣的金額按照子女人頭數計算,超過5名子女就需要另備紙張說明情況。
這個回扣分為兩種:
合格子女估稅回扣(QCR)
在2018年子女未滿16歲、或子女已滿16歲依舊是全職學生的,家長們可以申請QCR回扣。每位子女可獲得$4000回扣。
殘障子女估稅回扣(HCR)
如果未婚子女是有殘障或智障,那麼家長就可申請$7500的回扣。
PS: 這個回扣的總額由孩子的父母雙方商議分配,同一名子女只可以被申請一次回扣。
在職母親子女估稅回扣(WMCR) – 已婚、離婚或喪偶的在職母親,如果孩子在2018年12月31日前成為新加坡公民, 就可在合格子女估稅回扣(QCR)和殘障子女估稅回扣(HCR)之外,再享有在職母親子女估稅回扣。
總扣除額 QCR/HCR + WMCR = 每名子女$50,000
PS: WMCR總額以在職母親的 100% 勞力所得收入為限。
家長/ 殘疾家長估稅回扣 –如果納稅人在上一年度因照顧自己或配偶的父母、祖父母或曾祖父母而花費達到2000新幣,就可申請家長/殘疾家長估稅回扣。
受養者必須在新加坡居住,如果受養者是外籍人士,則需要在新加坡居住至少8個月。
非身體或精神殘疾的受養人,在上一年度須年滿55周歲。此外,受養人在上一年度的收入應不超過4000新幣。

PS: 對同一個受養者只可以申請家長或殘障家長回扣中的一項,而且,納稅人不能為同一個受養人重複申請。兄弟姐妹之間需要協調好誰去申請回扣。
祖父母照料減免 – 已婚、離婚或喪偶的在職母親,則可以為本人或配偶/前配偶的其中一位父母或祖父母申請 $3,000的扣除。
這名父母/祖父母必須滿足以下3個條件:
(a) 在 2018 年裡在新加坡居住;
(b) 在 2018 年照顧納稅人的任何一名子女(包括親生、領養和繼子女),而且這名子女必須是 12 歲或以下的新加坡公民;
(c) 在 2018 年期間沒有從事任何貿易、商業、專業、行業或受僱。
殘障兄妹估稅回扣 – 如果納稅人在 2018 年贍養自己或配偶的體障或智障兄弟或姐妹,便可為每名受奉養者申請$5,500 的扣除額。
受奉養者必須在 2018 年裡居住於新加坡且與納稅人同住。不然就是,納稅人在 2018 年必須為該殘受奉養者支付至少$2,000的生活費。
有意以同一受奉養者申請這類扣除的所有合格申請人,均可分享這項扣除額。
如果已經有人以同一名兄弟姐妹申請了其他相關扣除(除祖父母看護者扣除之外),納稅人將不能申請此項扣除。
人壽保險費減免 – 若納稅人上一年度的公積金儲蓄少於5000新幣,則納稅人可對為自身或配偶所購買的所有人壽保險保費申請估稅回扣。在1973年8月10日或之後所投保的人壽保險,該保險公司必須在新加坡設有辦事處或分行。
最高回扣額為5000新幣與公積金繳交額的差額,或不超過投保額的7 %,或已償還的保險費,以更低者為準。
徵稅金額=總收入- 人壽保險年費
新加坡都很多人都會購買人壽保險,都可以免一部分個稅。所以,可千萬別像下面這位網友一樣,迷迷糊糊的,就損失了一個包包的錢……

公積金(CPF)-
新加坡公民及新加坡永久居民雇員之強制性中央公積金/特准養老金或公積金納款。
此繳交額不得超過中央公積金法令規定的繳交額。
(a) 普通薪金(OW)的公積金繳交額頂限為每月 $6,000。
(b) 每年普通薪金(OW)總限額為 $72,000(即 12 個月 × $6,000),而強制性公積金納款的總收入頂限為 $102,000 (即 17 個月 × $6,000)。
(c) 應繳交公積金的額外薪金限額相當於 $102,000 和普通薪金總額之間的差額。
如果納稅人的僱主參與僱傭收入自動納入計劃,則不需填報公積金繳交額。
自願填補自己的保健儲蓄戶頭
如果納稅人在 2018 年是新加坡公民或新加坡永久居民,可申請扣除自願填補保健戶頭的現金款項。此填補款項必須是在年度公積金繳交限額 $37,740(即 17 個月 × $6,000 × 37%)及基本保健儲蓄頂額之內,並由納稅人直接指定並存入本人的保健儲蓄戶頭。
納稅人必須不曾以自僱人士身份申請過這部分自願填補額的扣除。
退休輔助計劃(SRS)貢獻 –繳稅居民開設退休輔助計劃(Supplementary Retirement Scheme Account,簡稱SRS)帳戶,可享有估稅回扣。
PS: 這項回扣將根據納稅人的SRS自動減免,無需申請。
課程費用減免 – 滿足以下兩個條件中一個的納稅人可以申請每年最多5500新幣的扣除:
大道至簡,是宇宙萬物發展之規律,是中華文化之精髓,是中華道家哲學,是大道理極其簡單,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大道至簡,不僅被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簡,大道無形,大道無法,這是一種大道自然、返樸歸真的高級功態。在這種清凈無為、忘我無私、天人合一的狀態中,不求長功,功力自然上長;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調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顯現;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脈自然暢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簡單最普通的真理。把最複雜的變成最簡單的,才是最高明的。最偉大的人僅僅因為簡單才顯得崇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開悟,深奧了就簡單,簡單了才深奧,從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樣,從簡單到複雜,再從複雜到簡單,就是升華。生活的意義在於簡單,人修煉到一定程度,會淡泊一些事,會簡單,你可以理解別人,但別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實人不在理解,在認同。
精於心,簡於形。拷問靈魂這是人的終極問題,簡不僅是一種至美,也是一種能力、一種境界。看透了不說透,高境界;朦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徹;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徹後的不透徹,明白後的不明白,難得糊塗是真境界。
「大道至簡」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將一件複雜的事情化為簡單,那是需要智慧的。將繁雜的事情回歸到簡單,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決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歡大道至簡,因此,功和利,不可趨之若鶩;名和財,不可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我們要簡簡單單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用智慧化難為簡。
為名利盡拋寵辱,清純似兒時天真的童貞,樸實如父輩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靜的人方能視見「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的悠閒,聽聞「荷風送秋氣,竹露滴清響」的天籟,感受那「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曠。陶淵明就是這樣的人,所以他能夠吟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絕句;歐陽修也是這樣的一個人,所以他在謫居時仍能悠然自得的寫出《醉翁亭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簡不是物質的貧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簡不是生命的空虛,而是心靈的單純。大道至簡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簡明的,人要學會簡單、簡樸生活、簡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雜念,當超出自我慾望的牢籠,當真正忘記自己的思想,忘記自己的意識,進入忘我忘物的狀態。
人生的繁出於惑,以「仁」抗拒誘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簡的標誌。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人生百態,須當從一而終。樂以忘憂,簡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簡」。
有個大道至簡、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個行者問老道長:「您得道前,做什麼?」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後呢?」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老道長:「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老道長和行者的對話讓我們開悟,許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蘊在一些極其簡單的思想中。
大道至簡,人生易簡。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過歲月、走過生活,心裡有許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當下放下,當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並不需要放在心裡,人生的很多負擔並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簡單生活的樂趣,才能感受到心靈飛翔的快感。要想改變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給找回來。我們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我們應該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我們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去,用最少的浪費面對現在,用最多的夢面對未來。
天地之道,簡易而已。人生苦短,諸事不想太複雜,簡單生活。人生這部大戲一旦拉開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場,都得演到戲的結尾。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在於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靜地走,快樂工作、簡單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樂,所有的哀傷、痛楚,所有不能放棄的事情,不過是生命里的一個過渡,你跳過了就可以變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