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是亞洲第一家能源期貨交易市場
同時,還推行了包括優惠稅制、簡化政府審批等一系列自由貿易措施,提供比區域鄰國更優質的投資環境。
即使在1973年石油危機時,新加坡政府依舊不干涉原油儲備的出口。此舉贏得海外石油巨頭信任,很快各類外資石油企業進入,形成了產業集群。
裕廊島:填海造陸解決石化用地
新加坡國土面積小,為了發展石化工業用地,政府1995年開始填海造陸,把七個小島合併成一個大島,建成了總面積32平方公里的裕廊島。
該工程2009年完成,比計劃提前20年,給了石化企業一流的硬體條件。
新加坡煉油廠的加工能力和複雜程度在全球居領先地位,成為世界平均煉油規模超過2000萬噸/年的兩個國家之一,另一個國家是美國。
為了配合煉油能力,還需解決原油與成品油儲備與集散。新加坡除了地上有233萬立方米的環宇油庫:

為了節省用地,還建立了東南亞第一個地下油庫。在裕廊島的地下130米,還「藏」著這麼一個「富得流油」的地方。
儘管裕廊地下儲油庫的建造成本,比填海建地上油庫成本高了三成,但是卻幫新加坡節省了60公頃的土地,用來做更有經濟價值的活動。
天時地利人和,即使沒有足夠的國土與資源,在艱難中努力解決問題,沒有一滴油的新加坡,也可以成為世界第三大煉油大國。

圖片來自網絡
2020年5月,阿里巴巴以約16.8億新元(摺合84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了新加坡一座寫字樓50%的股權。這是阿里巴巴在海外市場上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房地產交易。新加坡的大眾網購平台Lazada,也是由阿里控股,投資額高達40億美元,並同時在該寫字樓內辦公。據消息稱,阿里巴巴海外置業首站花落新加坡,是在準備進軍東南亞市場。

2020年9月12日新聞爆出,位元組跳動在連續受到印度、英國、美國的打壓之後,選擇新加坡為戰略據點,計劃建立數據中心。目前位元組跳動已經在新加坡聘用了超過400名員工,並大量採購雲計算服務。該筆投資將超過10億美元。

騰訊緊接其後,在9月15日的聲明中提到,騰訊計劃以新加坡作為區域中心,以支持公司在東南亞及周邊的業務。
各大企業對新加坡的青睞不是空穴來風。其實早在多年以前,就有很多國際巨頭把總部或亞洲總辦事處設立在了新加坡。例如最近的蘋果全球的首家水上Apple Store於新加坡開業、2017年Facebook在新加坡建立首個亞洲數據中心、2019年英國科技公司戴森(Dyson) 宣布將把企業總部從英國倫敦遷移到新加坡等。

圖片來自網絡
新加坡對於跨國公司的吸引力不言而喻。據報道稱,現在新加坡大約有3萬個國際公司,其中大約三分之一的世界500強公司選擇在新加坡設立亞洲總部。新加坡不僅僅是美國、歐洲等跨國企業在亞洲設立總部的首選地點,也是眾多亞洲公司進軍全球市場的平台。
2 選擇新加坡的原因
國際環境惡劣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國家,一直對中國的崛起十分擔心。一邊在指責中國不開放市場,同時又對中國企業圍追堵,不留一絲海外發展的機會。中國各個行業的國際業務都承受了非常大的壓力。
此前,印度就對UC瀏覽器、抖音、微信等實施封禁。緊接著美國挑起了貿易戰,開始了制裁之路。先有中興、華為,現在又開始瞄上了TikTok。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令,以所謂的安全隱患唯由,強制TikTok退出美國市場。雖然是可以選擇出售在美國的業務,此時的TikTok已為魚肉,任人宰割還價了。此外,美國還在8月頒布的行政命令中,還禁止美國居民與微信(海外版)進行任何生意往來。
除此以外,以美國馬首是瞻的各個歐洲及澳洲國家,也緊跟美國步伐,誓要把中國企業的海外業務打壓到底。在這種環境下,中國企業在歐美國家可謂是舉步維艱。
新加坡優異的經商環境
很多跨國企業選擇在新加坡發展業務的一個主要考量就是新加坡的親商環境。新加坡政府一直以來都是非常看重商業,並花了很大力氣來發展親商環境。
例如行政效率上,政府一直致力於減少企業不必要的負擔,讓公司專心致力於製造有競爭力的產品或者服務,使他們更有力地在國際市場上參與競爭。儘可能減少對於產業和企業來說在政府行政方面的約束,把繁文縟節儘可能減到最低程度。這也是為什麼新加坡被成為高效政府的原因。

此外,新加坡17%的企業所得稅在整個亞洲都是偏低的水平。並且對於海外投資在新加坡的企業,還有特別的稅務優惠條件。例如最近的稅收 13R和13X條,就對在新加坡設立的家族辦公室,提供長達4年的稅收豁免。
穩定的投資環境

海外投資,政治和投資環境穩定與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新加坡政府一直以來都努力把新加坡打造成一個便捷、低風險的投資地。對於公司來說,無論是經商還是進行貿易,都可以方便、安心地進行投資。並且新加坡政府也致力於與其他經濟體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
引用李光耀總理的一句話來說, 「企業正在尋求一個安全的港口,新加坡是一個政治穩定、有法治、人民勤奮團結的地方,且國家能夠安全度過冠病疫情和擁有光明的前途」。「而在動盪的世界中,新加坡是少數幾個值得信賴的國家之一,我們必須捍衛這一聲譽。」

每次發生的國際性危機,新加坡都不降反升,成為資金的避風港。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的全球金融風暴,新加坡都屹立不倒,並且在危機過後,新加坡的金融中心地位又得到進一步的鞏固。
源自最新的報道,在全球智能城市指數(Smart City Index)調查中,新加坡蟬聯全球最智能城市榜首,也是全球唯一列為AAA等級的智能城市。IMD世界競爭力中心首席經濟學家卡波利斯(Christos Cabolis)受訪時解釋:「智能城市能更好應用科技提升服務的效率和有效性,使城市變得更堅韌。」這也是為什麼新加坡在應對疫情以及其他意想不到的挑戰時,往往能取得更好的結果。

穩定的政治環境與值得信賴的特點,讓新加坡能持續不斷吸引到外國投資項目,甚至在冠病疫情籠罩的低迷經濟環境中,外國投資項目不減反增。新加坡金管局的數據顯示,新加坡銀行業4月來自非居民的存款較上年同期增長44%,達到創紀錄的621.4億坡元(443.7億美元),為連續第四個月上升。很多人都愛說用腳投票,對於資本來說,最好的投票方式就是看資金的流動方向。

3 新加坡成為商業首選

除了以上最近火熱的三巨頭入駐新加坡以外,大約有超過3000家中國在新加坡註冊,並在此建立他們的海外國際總部的總部。例如中石化2011年在新加坡設立了其在海外的第一個潤滑油脂工廠,也是中石化在煉化板塊第一個直接在海外投資建設的項目。2013年百度和新加坡資訊通信研究院(I2R)達成了研發合作協議,在新加坡設立百度-新加坡資訊通信研究院聯合實驗室。
對於很多中國企業來說,從中國走出去的第一步往往是先考慮東協這個比較熟悉,並很有吸引力的市場。新加坡也就成為各大企業國際化的第一個首選之地。此外,鑒於新加坡資金避風港的特性,也有很多人選擇在新加坡進行財富管理。例如在2020年3月,海底撈老闆張勇之妻舒萍在新加坡設立了家族辦公室,以幫助管理她的巨大財富。

下面重點介紹一下新加坡的五大優勢產業
一、新加坡的電子產業
新加坡電子產業以32%的比重遙遙領先於化工、交通、生物醫藥等其他產業。尤其是全球電子行業排名前50的著名企業都將研發中心或亞太總部遷移至新加坡。
為什麼這樣一個資源匱乏、彈丸之地,甚至於連飲用水都要依靠進口的小國能夠吸引眾多的跨國公司的目光呢?
無疑,新加坡擁有的優良的親商政策、成熟的產業經濟環境、開放的人才引進及便利的交通運輸樞紐成為了跨國公司高度評價新加坡的「統一語言」。
首先是新加坡優良的親商環境贏得了企業廣泛的信任及讚賞。

新加坡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完善的商業服務設施始終是其新加坡政府給予跨國企業的重要承諾,再疊加新加坡提供的稅收等方面的一系列優惠政策,等同於給企業吃了定心丸。
在新加坡,跨國公司及企業申請營業執照的程序非常簡單,如果手續齊備的話,僅僅需要區區幾分鐘時間即可完成。
新加坡擁有十分穩定各種社會環境,新加坡曾被聯合國評為全世界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國家之一。新加坡無論在經濟條件、投資經商、教育設施、生活生態環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都是出類拔萃的。
2020年蓋洛普公布了最新的《全球法律與秩序報告》(2020 Global Law and Order report)。該報告根據全球142個國家和地區的居民反饋,基於居民自身的安全感,對全球各地的地點進行了排名,得分越高,意味著安全係數越高。新加坡連續4年以97的高分排名第一。
新加坡擁有十分出色的親商環境。在世界銀行每年出台的《全球親商報告》中,新加坡居然連續十年登上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