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長|郭浩銘
Part.1
前文
O水準英文的寫作考試,首要考核的就是學⽣是否能夠表現出對於題⽬的深刻、甚⾄是獨特的理解。而其次就是能否表現出對於英⽂能⼒有⽬的性的應⽤。
⽆論從哪⼀點出發,O水準的英文寫作衡量標準都⾮常不同於⼀般的英文純語⾔考試。
其根本原因就在於,O水準英文面對的考生,絕大多數都是英文為⺟語的學⽣,而不是英語為第⼆語⾔的學習者。
所以,學⽣們在準備O水準英⽂寫作的時候,應當在訓練語⾔能力的基礎上 (這⾥還只是彌補上⾃⼰距離本地考生的先天劣勢,還無法拉開差距,達到A1 & A2的水平),加強自己準確、快速的審題能力,擴展課外閱讀與知識⾯,針對熱⻔話題 (環境,科技,教育,⻘少年成長…等) 進⾏深⼊思考,海納百川,進而形成屬於自己的理解。
O水準英文寫作共分三大部分,10分的語法改正,30分的情景寫作,30分的長篇寫作。
本⽂將對2022年O水準英文原題中的情景寫作和長篇寫作中的2道議論文進⾏⼀些分析,希望給⼴⼤學生帶來幫助和啟發。
Part.2
情景寫作 (總體分析)
在寫任何⼀篇情景寫作之前,考生都要有⼀個⾮常清晰的目的意識——就是說,我在翻開考卷前就應該知道,我是來尋找⼀些特定的信息的,而不是被動接收和處理題裡面給我的任何信息。
這樣將很大程度上造成漏掉關鍵信息或者難以針對重要的點進⾏解釋說明。
我的建議是,在閱讀主題乾的時候找出三樣東⻄。
⼀是Context,也就是上下文。
⼆是Purpose,也就是此篇寫作的目的。
三是Audience ,也就是接收者是誰。
了解了這三樣東⻄之後,我們再去閱讀題裡面給出的幾個任務,也就是我們所謂的 (Task Fuifillment-TF)。
在了解了TF (任務要求) 之後,再閱讀給出的備用選項,才是最合適的,這樣帶著目的去選擇,會更快速和⾼效地選出最適合的選項。
這裡還需要注意的就是,在給出的3-4個任務裡面,其實是拿不到10分TF的滿分的。
最多拿到8分,因為還有2分在題⼲最後部分的Tone (語氣)⾥⾯。
而能拿到的8分,在最經典的4個任務的結構當中,應該是1-3-2-2或者1-2-3-2的分布。
也就是,第⼀個任務往往1分,在第⼆個或者第三個任務裡面有⼀個可能是3分,考⽣自己根據可寫的內容決定。
而最後⼀個任務往往無法藉助已經給出的信息,所以考官不會難為考生,只需要答出2個點就可以。
每⼀篇情景寫作,根據情景不同,對於Tone的要求都是不⼀樣的。
有的是enthusiastic (熱情),有的是convincing (有說服⼒)。
而由於語氣並不是⼀個明確的任務,所以很多考生都有⽆從下⼿導致白白丟分的情況,甚⾄很多學生以前從來都不知道要留意這個Tone。
此外,很多考生非常關心整個情景寫作的format (格式),其實只要大體正確,O水準考官並不會特別在意格式的小問題,不過如果把formal letter 寫成 report這種根本性的錯誤,是很難掩蓋過的,還請廣大考⽣提筆前特別確認。
Part.3
情景寫作 (真題分析)
在今年的情景寫作中,context是學校給學生⼀個去進行海外learning journey的機會,purpose是學生要說服校長給自己⼀個機會去自己心儀的城市,audience當讓就是我們親愛的校長了。
4個任務分別是,指出你想要去的城市,為什麼這個城市對你有如此大的吸引⼒,你有什麼相關的經歷和能力能夠說服我你是這個learning journey的⼀個合適的人選,你認為這次機會會如何幫助到你。
Tone就是剛才我提到的熱情和有說服⼒。
三個learning journey分別是馬來西亞探險,在索爾學習體育和領導才能,在泰國學習藝術(舞蹈,⾳樂,雕塑)。
這是⼀個非常經典的情景寫作格式。Context, purpose, audience非常清晰可辨。4個任務非常直接。3個選項每個選項都給了考⽣充足的發揮空間,並不會出現過去幾年裡面那種只有⼀個隱含的最佳答案這種情況。
經過專項訓練的學生考到這樣⼀個題,應該是心裡非常有自信的。
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Introduction (引⾔) 和 conclusion (結語) ⼀定要突出表現Tone,比如開始和結束都⼀定不要忘記感謝學校以及展示出自己對於這次機會的渴求和期待。
每⼀個自然段回答⼀個任務 (第⼀個任務和第⼆個任務可以合併在⼀起),⼀定不能隨意混合。
⼀個TF的分基本需要2-3句話,超過或者少於都會影響行文的流暢,不要寫太多不必要的話。
Part.2
議論文 (總體分析)
議論文不同的⽼師有不同的教法,高分作⽂也可能殊途同歸。
這⾥僅限於分享我個人對於議論文寫作的看法,望大家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寫議論文的孩⼦對議論文的結構都應該⾮常熟悉了,所以我專挑幾個特別需要注意的點分析⼀下。
在讀題的時候,尋找Hidden assumption (隱含的假設),也就是尋找作者出題的邏輯漏洞,以此作為出發點去構成我們的論點。
Hidden assumption不是每篇⽂章都有,越是沒那麼直白的論題,就越有可能出現漏洞。
揣摩考官的出題意圖, 「這道題究竟是在對什麼問題進行分析?」,「考官為什麼要讓我們分析這個問題,有什麼意義,其獨特性又在哪⾥?」。
O⽔准,乃⾄A水準的英文寫作,考官都希望考生能夠present (展示) 出來⼀個非常平衡而不是⼀邊倒的看法,所以3個論點的選擇,⼀定是2個已方觀點,1個反方觀點,論點排序建議BAA或者ABA (A是已方觀點,B是反方觀點)。
切記,當論述反方觀點的時候,不能寫成和自己觀點相反,⼀定要寫成「這個問題,從A方面分析,存在這樣的可能性,從B方面,卻存在另外⼀個可能性」。
Conclusion (結語)這裡強調⼀下,學校⽼師會強制要求學生去summarise (概述) 寫過的論點,而我的建議是,整段conclusion都拿來寫自己針對這個問題讀到的見解,畫龍點睛,引起考官,讀者的深思和啟發——這才是⼀個A的作文應該有的東西。
Part.5
議論⽂ (真題分析-1)
People nowadays are far too easily persuaded to purchase unnecessary things. Do you agree that advertising has made people wasteful?
現代人們太過於容易地被說服去買一些不必要的東西。你認為廣告是否使得人們變得浪費?
分析出題者的意圖,可以得知,此題抓住了consumerism(消費主義,簡⽽⾔之,就是消費⾄上)這樣⼀個在新加坡社會,⼀個已開發國家,⾮常普遍存在的現象。
作者通過 『far too easily』 和『unnecessary』 表現出來了對於過度消費,衝動消費的不滿和批判情緒,這是考⽣要捕捉到的⼀個非常關鍵的信息。
但是,分析到這⾥,千萬不能直接開始形成論點,『⼈們並沒有那麼容易被說服』 或者 『⼈們很容易被說服』,而是要找到真正要回答的問題,『⼴告是否讓⼈們變得浪費?』
也就是說,作者希望考⽣針對⼴告這⼀個媒介來分析其對於人們購物態度和行為的影響。
這樣為了讓我們的論點直接回答問題,我們就可以按照 『廣告使得人們變得浪費因為…』 或者『廣告並沒有使得⼈們變得浪費因為…』 這樣的⼀個結構來寫出論點。
參考觀點如下 (我認同題目的觀點)。
正方觀點—— Advertising has indeed made the large majority of our ordinary consumers overly spend on things we do not need because it overwhelms us with the amazingbenefits of our purchases before our rational mind could even react.
廣告確實使得普通消費者中的大多數人過度消費在沒有用的事情上,因為它用那些絢麗的好處衝擊著我們的神經而我們理智的頭腦卻絲毫無法運轉。
反方觀點—— Advertising has not really made us wasteful simply because long before advertising becomes so pervasive, people had been seen to indulge in extravagant lifestyles. In another word, advertising is not the root cause of such phenomenon, but rather a modern catalyst to it.
廣告並沒有真正得把我們變得浪費,因為早在廣告變得如此有滲透性之前,我們也能看到太多的人沉浸在⾃⼰奢華的生活之中。換句話來說,廣告並不是這個問題的根源,而只是⼀個現代的催化劑而已。
Part.6
議論文 (真題分析-2)
Young people have spent too much time thinking about the future and forget to enjoy the present. How far do you agree with this statement?
年輕人現在花太多的時間來思考未來卻忘記享受現在。從多⼤程度上你認可這個觀點。
分析出題者的意圖,可以得知,考官抓住了現在年輕人『過度焦慮』的這樣⼀個同樣在新加坡社會大家經常討論的⼀個話題。
不僅僅是⻘少年,也有可能是大學生,剛步⼊社會的⻘年都可以算在內,所以考生千萬要在形成論點的時候注意這個適⽤人群,會讓考官對於你的論點刮目相看因為相當多⼀部分考⽣會由於泛泛而談而導致⽆法透徹論述。
同時,考官希望考持能去通過社會現象看問題本質,通過個人經歷以及身邊的故事來概括規律,尋找原因並加以解決。
在這個問題⾥,如果文章中能涉及到以下幾個概念將會非常的提分。
第⼀,年輕⼈對於網際網路的使⽤會使得他們想得到太多現在沒有的東西,想完成很多別⼈完成的事情,擔憂自己幾年之後是否能達到想要的樣⼦而忽略眼前的生活。
第二,社會,家庭,學校各個方面的壓⼒使得年輕人每天疲與奔波和⼯作。價值觀如此,年輕人很難意識到當下⽣活的意義和價值。
第三,考官希望考生能得出⼀個結論,無論再怎麼焦慮,再怎麼思考未來,最後都要化成現在能付諸實踐的⾏動,也就還是要從現實出發,想未來前進。不要忘記,現在也是未來的⼀部分,沒有現在,何談未來?
參考觀點如下 (我認為當代年輕人確實有這樣的焦慮,不過還沒有說到⼀種離譜的程度。)
正方觀點—— First and foremost, it is very understandable why young people tend to overcomplicate things about the future because they are trying to have everything under control yet the future has endless opportunities to contemplate.
⾸先來說,我⾮常能理解為什麼現當代年輕人容易把未來複雜化,是因為他們想把所有的事情都變得在自己的控制之中,殊不知未來有無窮盡的機會等著他們去思考,那麼自然就會畫太多的時間在上⾯了。
反方觀點—— However, I do think that many young people have realised that it largely meaningless to think about things that would only happen many years down the road, therefore prioritising on satisfaction and fulfilment in the present.
然而,不能否認的是,很多年輕⼈其實已經意識到了,整天想著十年八年後才會發⽣的事情其實是⼀點意義都沒有的,進而他們反倒會優先考慮眼前的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