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低齡留學熱門國。最主要原因,不外乎新加坡對幼、小、中教育的重視!
在新加坡的小孩,真的是「一環套一環」,上最好的幼兒園,然後最好的小學,然後最好的中學,然後才大學。
國內最主要的階段,還是放在中學;新家坡,是從小抓起!

在最近一次的全球最大規模的中小學排名中(由OECD統計),新加坡牢牢占據榜首位置。
OECD的教育主管表示:「這是我們第一次對教育質量有一個真正全球性的量度。」
與此同時,他也指出新加坡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有很高的識字率,這足以表明基礎教育對發展的作用有多大。

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小學教育、普通中等教育。
新加坡基礎教育之所以「傲視群雄」,最主要的原因,有這麼5個方面:

1、社會「成功理念」的影響
新加坡的文化是精英文化,是實行精英人才制度的國家,一小撮精英領導國家。
那麼,要想成為上層建築或服務國家,必須要是受良好的教育的精英人才。這是全民都嚮往學習、努力學習的國家。

2、城市化進程的推動
新加坡基本達到100%的城市化,但它又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什麼都靠進口。
國際競爭靠什麼?靠的是人才競爭,所以新加坡有很好的移民政策,以引進人才。

3、教育理念的貫徹
李光耀曾說:「教育是確保下一代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元素。」
對新加坡人來說,不論種族、宗教或語言,讓年輕一代接受最好的教育,使他們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是政府以及每個家庭的期待。

4、政府發展理念的促成
新加坡是島國,致力於把國家建設成為「智慧國」,這些都需要教育為基礎。
新加坡政府一直強調,要把新加坡每所學校都打造成名校水準,實施形式多樣的公民教育,形成共同價值觀。
這就是新加坡政府的發展理念——以教育帶動國家發展。

5、出色的教育體系
教育水準,離不開教育體系的精心設計。新加坡教育體系最大的特色,在於分流制度。
新加坡的小學學制是6年,小學四年級結束時,學生首次通過考試分流,按照考試成績把學生分成特別優秀的、一般的和較差的三部分。

第二次分流,是小學六年畢業時通過統一考試,成績特別好的10%進入特選班,成績良好的50%進入快捷班,餘下的40%進入普通班。
第三次分流,發生在中學畢業,學生通過劍橋O水準考試,最好的30%進入初級學院和大學預科(相當於我們的高中)。

接著的50%,進入相當我國大中專的理工學院,餘下的20%進入相當於我國職業高中的工藝教育學院。
這樣的分流制度,無疑是優中選優。一來方便培養人才,二來促進社會學習的氛圍(誰不努力學習,就會被淘汰)。
除此之外,新加坡是一個雙語國家。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優勢。

基礎教育做得好,高等教育才會出色!這也是為什麼,近些年新加坡的教育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