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說,成功男人的背後一定有一個女人。這裡要說的這個男人李光耀,背後卻有兩個女人。
如果不談這兩個女人——母親和妻子,正如李光耀自己所說,他會是一個很不同的人。可以這麼說,李光耀從一個頑皮淘氣的小孩轉型成一個具有超傑出水準的法學界人及政治領袖,主要的背後推手是他的母親蔡認娘和夫人柯玉芝。
李母持家有道,教子有方,用母慈子孝來形容母子間的親情,再恰當不過。
妻子柯玉芝給予丈夫李光耀的是無盡無悔的支持,讓他在政壇有廣闊發揮空間,終至崛起成為一位活力充沛、幹勁十足的國家領袖、開國元勛。
在母親及妻子的鼎力支持下,李光耀首先成為一名出類拔萃的律師,然後再成為在一個世代里把新加坡從第三世界拉拔到第一世界的政治巨人。
李光耀的母親為人謙虛。她在新加坡出生,在當年土生華人社會中,頗有點名氣。她寫了一些有關土生華裔美食及糕點烹飪的書,因而成名。但是在她兒子出任總理時卻堅持保持低調,經常提醒新聞記者在寫她的時候,不要提起她是總理的母親。
李光耀能專心從政,是因為他無後顧之憂。對李及李律師樓的發展和家庭事務,都不必操心。雖然他們已有三個孩子,他對夫人在處理這兩方面的能力,信心滿滿。
每當李光耀在政海中面對洶湧波濤時,玉芝都緊緊站(坐)在他身邊,平靜觀察四周,給他精神上的支持。上世紀五、六十 年代採訪過政壇風雲的記者,必定留意到她的冷靜、沉著。
童年的李光耀,也不是一帆風順。他的父親李進坤好賭,經常到中華游泳俱樂部玩幾手。與一般賭徒差不多,手氣不順時, 回家後的脾氣就非常暴躁,要老婆拿出她私藏的珠寶來作賭本。李母總是站得很穩,堅拒所求。這些珠寶都是她父母給她的嫁妝。她也拒絕讓老公揮霍家財。於是,李光耀所形容的「可怕的爭吵」就發生了。
李光耀在回憶錄中,回憶他四歲時,有一次把父親一瓶價錢不菲的4711牌淺綠色芳香潤髮油弄得一塌糊塗,氣得父親暴跳如雷。回憶錄說「父親的脾氣一向很暴躁。那晚他怒氣衝天,一手抓住我的頸背,把我從屋子裡拉到井邊,然後抓住我的耳朵, 把我的頭按在井欄上。我始終覺得奇怪,為什麼我的耳朵那麼柔韌,竟然沒被拉斷,而我也沒有掉落井裡。」
李光耀當總理這麼久以來,他的急性和暴躁脾氣始終不變, 是因為有其父必有其子?李光耀也有過分完美癖好。這是他的性格,是大家知道的事。平常看到他因一些瑣事對屬下過於挑剔苛求,太太不想給屬下太難過,常會提醒丈夫:「哈利,不要過於計較(Don』t be so fussy)」。有一次,在自己國家的新航客機上, 值勤的空中小姐在飛機升空時提醒乘客綁好安全帶。她的華語說得不夠純正,李總理要知道是哪位空姐的廣播,叫她前來,此舉嚇壞小姐,差點哭出來。夫人坐在旁邊忙說「Harry, enough」。
李光耀有時默不出聲,有時也會反駁。與李光耀有過接觸的人或也可以感受到,這位成功的偉人,很多方面是難討好的。
李光耀對母與妻的懷念與追悼
李光耀的母親蔡認娘予1980年8月在中央醫院因心臟病逝世。之前有兩個星期是在加護病房接受急救。李光耀為母親致悼詞時流下傷心淚。
「母親生於富貴之家,幼時集寵愛於一身,在舊式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安排下毫無準備嫁入另一個富有家庭。(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兩家都家道中落時,她慌然失措的情景,光耀歷久不忘。」
「她(母親)拚命工作掙錢幫補家計,我的父親當時任職店員。她的確是盡了相夫教子之責。為了家庭,她堅毅不拔,盡心盡力,義無反顧,什麼都肯做,只要孩子們有得吃,有得穿,有書讀。(略)」
「她一生經歷過各種甜酸苦辣。總的來說是充滿福報及圓融的。我感到心寬的一點是,她是在心臟病猝發下結束其一生,而不是在忍受連綿不絕的病痛及醫療之痛苦下走完人生。」
妻子柯玉芝在中風兩次(多年)後逝世時,李光耀在哀悼妻子的悼詞中,提起妻子堅毅不拔的性格及對家庭的無私奉獻。
「她教導我們的三個孩子行為端正,彬彬有禮,體貼入微,從不炫耀總理孩子的身份。」
「她看到我年輕時沒學好華語,結果必須付出的代價,決定把孩子們從幼兒園開始就送去華校,也確保他們在家裡掌握好英文及馬來文,使他們具備了在多元語文環境里生活的條件。」
幫助丈夫「把脈政情」
「在政治方面,玉芝協助起草人民行動黨的黨章。她提醒我不能信任新認識的一些朋友,那些林清祥領導的左翼工運分子……她有一種能夠洞察人心的直覺,而後來都證明她的看法正確。」
「我們加入馬來西亞時,她告訴我,我們不會成功的,因為『巫統』的馬來領袖們的生活方式和我們差別太大,而且他們的政治是以種族及宗教為本。我說我們只能努力使之行得通,因為已無更好的選擇。但是,她是對的,不到兩年,我們就被請離馬來西亞。」
脫離馬來西亞時有一些條約條文,比如關係到新加坡生命線的水供問題,李光耀也得請夫人想出一些辦法。李光耀自己說「因為夫人擅長辦理產權轉讓事務,律政部長巴克在這方面比較不熟手,結果由李夫人將條文草稿擬好,妥善整理後交我批准,再交給馬來西亞同意。
在半個世紀的生涯中,李光耀經過在野在朝兩個階段,在國內國外遇上風風雨雨,皆得賢內助隨時作「政情把脈」輔佐幫忙。無論大事小事,即使無關緊要的事,夫人都會關懷備至。
舉一件我親身經歷的事。現任日本國明仁天皇的父親裕仁於1989年駕崩,一個月後舉行葬禮,世界各國的國家元首、政府首長及特使都前往參加。
日本有一份英文報紙刊登一則預售「裕仁天皇葬禮的圖片特輯」廣告。這則廣告登在不顯眼的版位。幾天之後,李總理夫人發覺這段廣告,便打電話給總理的新聞秘書傅超賢,說她在日本報上看到這麼一則廣告,而駐東京的大使館像是「看漏」了,問他是否有辦法買到一本。
總理的新聞秘書處問我是否知道有「特輯」一回事。在日本,什麼國內外大事,有持續新聞性的材料,日本的出版社自然會搶先出版畫冊,昭和天皇葬禮畫集當然也不例外。
很巧,總理秘書來電的這一天上午,我手上已經有了一本畫冊,是東京社裡在畫冊正式售賣前預先寄給我的。我翻開內頁, 看到畫冊刊有世界各國許多位元首、政府首長及特使夫婦參加葬禮的照片,李光耀夫婦照片也在內。我告訴傅超賢我手裡已經有一本,我已翻看了,可以轉送給他「交差」。傅超賢的一名女秘書在電話中對我說:「你手上已有一本,真不可思議!」
我把這件事寫下來,不是說自己有辦法,實要凸顯李夫人平常也是何等細心認真,不僅注意國內的家事、國事和瑣事,連看得懂的外國報紙都不放過。
「照片特輯」的小廣告,一般讀者是很容易看走眼的,而她對此都沒放過。說她隨時幫助丈夫「把脈政情」,實不為過。
有些小事,比如總統府內草地的花草枝葉,有些是總理特別喜愛的,有時在他出國前,交代園丁不要在他出國時修剪。一次他出國回來,發現花草枝葉被裁了,把園丁罵了一頓。夫人在旁:「Harry,不必為此事操心!」
在許多場合,李光耀曾公開讚美妻子賢慧淑德,才華比他高強。他對妻子有表達不盡的感激,如在悼詞中,他說: 「63年一起生活,許多珍貴記憶歷久不能忘。」 「沒有她,我會是另一個很不同的人。」 「她為我和孩子獻出一生。當我需要她的時候,她總是在身邊。她的生命是溫馨的,圓滿的,充滿意義。」
此文節選自陳加昌著作《我所知道的李光耀》,原章節標題《李光耀背後的兩個女人——母與妻》。本書是《亞洲周刊》2015年度十大好書,也是2016年新加坡文學獎非小說組大獎得主。

封面繪圖⊙塗敏忠 初版一刷⊙2015年9月
陳加昌
陳加昌,傳奇報人,新加坡第一位戰地記者,在李光耀踏入政壇前便認識李光耀,是最早近距離接觸、採訪和報道李光耀的記者之一。
陳加昌從事新聞工作半世紀,奔走於區域政壇風雲間,除了以記者的身份經歷新加坡動盪歲月外,也歷經區域重大事件,包括深入越南採訪戰地新聞,採訪過萬隆會議、新馬分家、新加坡獨立、學潮暴動、福利巴士工潮暴亂、種族暴亂以及重大區域外交事件等新聞。
購書網站,請戳「閱讀原文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