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按國家分類
國家分類顧名思義,國際學校的 title 基本都是用國家來命名的,如:
01
澳洲國際學校(Australian International School,簡稱 AIS)
02
美國國際學校(Singapore American School,簡稱 SAS)
03
加拿大國際學校(Canadian International School,簡稱 CIS)
04
環球印度國際學校(Global Indian International School Singapore,簡稱 GIIS)
05
瑞士國際學校(Swiss School in Singapore,簡稱 SSIS)等...
國家命名的學校難免有充斥國家特色的氛圍,其中 SAS 有比較突出的美國文化特點,畢業生中的絕大部分,會選擇美國大學升學。這間學校依從 IB 國際學校的規範,但從辦學理念、教學管理手段和方法,直到環境布置,都帶有強烈的「美國范兒」。學生構成也以英語為母語的居多,相比其他學校,該校的美、英籍學生的比例也是最高的。這種情況,往往會使初來的非美、英籍學生和家長需要一個適應過程,特別是母語非英語的高年級轉入的學生,會感到相當大的語言困難。這也是學校入學考試對英語有較高要求的一個重要原因。
至於不懂英文的家長,可能還會有一些與校方交流方面的困難。因此,以上國際學校的申請難度是最高的,中國學生名額也是非常少的。

(二):綜合性非國家命名國際學校
非國家命名形式的綜合性國際學校有:
01
萊仕國際學校新加坡校區(Nexus International School Singapore,簡稱 NISS)
02
史丹福美國國際學校(Stanford American International School,簡稱 SAIS)
03
海外家庭寄宿學校(Overseas Family School,簡稱 OFS)
04
東陵信託國際學校(Tanglin Trust School,簡稱 TTS)
這一類學校最突出的特點是真正實現國際學校的國際化,學生來源各個國家分別有相應比例,基本不會產生某國籍學生一刀切的現象,學生的國際氛圍更濃厚,能接觸到世界各地不同的國家文化,學校不會宣揚某一特定國家的愛國教育等,基本可以保證國際學校各個國家的學生平均分配。
OFS 目前中國學生較多,學生申請暫時不需進行入學測試,有些英文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可以作為優先考慮,是一個率先進入新加坡學習的通道,但這個學校的劣勢同樣存在,那就是目前中國學生較多,學生和家長到學校後容易產生中國學生太多,英文普及程度達不到國際學校標準的感覺,適合的學生則會覺得非常好。
申
請
難
度
目前這些學校中,申請難度較高是依次是SAIS、NISS, TTS,申請這些學校的學生,除低齡,也就是小學 3 年級以下的學生外,其餘年級的學生均需要通過入學的筆試+面試,筆試與面試均通過後方可進入學校就讀相應的年級。

(三):本地學校國際部或本地國際學校
這一類的學校容易使很多學生家長犯暈,以為自己申請的是本地公立學校,或誤以為這一類學校與公立學校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其實這些是不存在的。屬於這一歸屬的學校有:
01
英華學校國際部 ACS (International), Singapore)
02
華中國際學校(Hwa Chong International School)
03
聖若瑟書院{St. Joseph’s Institution International)
04
新加坡國際學校(Singapore International School,簡稱 SIS)

它們的母體是新加坡政府主流基礎教育體系中的「自主學校」按照新加坡政府的規定,除非有正當理由並獲得教育部批准,新加坡公民在小學、初中階段必須進入新加坡政府基礎教育體系完成學業,「O」水準之後前才可以選擇進入國際學校學習。而新加坡教育部同時對國際學校接受新加坡公民的比例也有限制,而同時,給予這些「校中校」國際部以招收 50%的本國學生的名額。所以,這些學校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新加坡籍學生比例很高,本土特色非常突出,國際化教育形式並不明顯,並且受很多家長以為其是公立學校的影響,申請人數眾多,名額也非常緊張,常常出現 waiting list 的情況。


那麼以上三總類型的國際學校是否適合自己進行申請,哪一所學校更適合呢?

因人而異,根據學生目前在國內就讀的年級、學習成績、英文水平、興趣愛好、特長、後續打算等不盡相同,希望每一位學生家長在為自己的孩子甄選國際學校時,可以摒除一味跟風盲目粗暴的選擇方式,真正選擇當下最適合自己的國際學校進行申請。

新加坡國際學校具體怎麼選擇?每所學校的優劣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