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麼是造血幹細胞移植?
幹細胞是骨髓中最早發育階段的血細胞。在骨髓內,幹細胞分化成不同的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當細胞完全成熟時,它們被釋放到血液中。通常,體內的大部分幹細胞都在骨髓中,血流中的數量非常少。
然而,可以通過注射特定蛋白質如生長因子刺激幹細胞進入血流。隨後即可從骨髓或血流中收集血液幹細胞。他們是」祖細胞「即「所有血細胞的母親」,並且能分化為特殊的細胞並自我繁殖。
造血幹細胞來源
相匹配的家庭成員或無關的捐贈者(同種異體移植)
同卵雙胞胎(同基因移植)
既往採集後儲存的患者自己的細胞(自體移植)
近年來造血幹細胞移植這一術語常被用來代替既往使用的骨髓移植。這是一種更加準確的術語,強調了造血幹細胞的關鍵作用。造血幹細胞是細胞中最原始的未分化細胞,具有強大的自我更新和骨髓再生能力。造血幹細胞可以在骨髓、外周血、臍帶甚至嬰兒肝臟中獲得。移植中所需要的幹細胞可能來自相匹配的家族成員或無血緣關係的供者(同種異基因移植),同卵雙胞胎(同基因移植),既往收集並妥善儲存的患者自身幹細胞(自體移植)。
臍帶血
造血幹細胞和幹細胞已成為腫瘤、器官衰竭甚至免疫相關性疾病的重要治療方法。二者可作為一種替代療法用於嚴重骨髓衰竭和先天性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也可作為抗腫瘤成分治療白血病,或作為高強度化療的一種輔助來治療某種實體腫瘤,亦或是作為免疫調節因子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
臍帶血是一種新的引人注目的造血幹細胞來源。相比成體幹細胞,造血幹細胞能顯著降低移植物抗宿主反應的發生。輔以近年來的非清髓治療,使用臍帶血中的造血幹細胞進行移植或治療將在新的未知領域有更廣闊的應用。隨著移植風險的降低,這種治療在非腫瘤性疾病如特別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應用將逐步提高。
專家介紹

血液病專家、腫瘤學家、副教授Patrick Tan博士,新加坡伊莉莎白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計劃主任。
Patrick Tan醫生於1980年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專業,1985年加入新加坡中央醫院血液科。 1988年至1989年,他被任命為美國西雅圖Fred Hutchinson癌症中心的特別研究員,負責骨髓移植的專業工作。他於1991年再次被邀請回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FHCRC),進一步研究移植免疫學領域的研究。他於1993年回到新加坡,擔任新加坡中央醫院血液科主任。1995年被授予臨床醫學教授,並於1998年至2002年兼任國家血庫主任。
在他的領導下,血液科蓬勃發展成為東南亞著名的骨髓移植中心。自1985年以來,血液科已經完成了600多例造血幹細胞移植移植。
陳醫生在新加坡中央醫院(SGH)期間取得了多項世界領先成就。如首例用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地治療地中海貧血症,首例靠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癒的地中海貧血症,首例用非清髓性雙臍帶血移植治癒的急性髓性白血病和首例異基因非清髓性臍帶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多發性骨髓瘤。
伊莉莎白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
危及生命或致死性血液疾病如多發性骨髓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地中海貧血症和急性髓性白血病,不能使用常規療法(如化療和放療)治癒。
近年來,血液學和幹細胞移植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提供了新的療法,幫助患者延長壽命並擁有更好的生活質量。使用同種異體幹細胞移植,一些先前「無法治癒」的疾病存活率得到提高外,還提高了生活質量。幹細胞移植支持下可實現比經典化療更高劑量的化療更高的治癒率。
新加坡伊莉莎白醫院的血液學和幹細胞移植中心提供診斷和治療血液疾病和血液系統腫瘤的服務,包括各種類型的貧血,骨髓發育不良,凝血功能紊亂,急慢性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和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
除了血液病治療方法外,中心還利用幹細胞移植的新應用為其他危及生命的癌症提供前沿治療,如晚期胰腺癌,腎細胞癌,轉移性結腸癌,卵巢癌和血液病等如重型地中海貧血症和鐮狀細胞貧血症。
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服務類型
血液諮詢服務
為血液疾病和血液系統腫瘤提供專家諮詢,包括各種類型貧血,骨髓發育不良,凝血障礙,急性和慢性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和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
造血幹細胞移植(HSCT)項目
中心支持和協調移植活動,包括經典的異體幹細胞移植,非清髓性異基因幹細胞移植,自體幹細胞移植和臍帶血移植。
門診化療
日間護理設施可用於門診化療。
輸血服務
中心為需要輸血的人提供血細胞,血小板,血漿和其他血液製品的輸血服務。
支持性護理項目
提供先進的支持性護理項目以幫助從化療和幹細胞移植中康復的患者。這其中包括日間護理,中心靜脈導管護理教學課程,門診抗生素和輸液治療。
采血項目
采血項目包括幹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和血漿的收集。
生物和細胞療法
該中心提供單克隆抗體,干擾素,生長因子和其他特定藥物的治療和設施。
造血幹細胞移植
為了治療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發性硬化症,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系統性硬化症,我院專家可能會推薦最先進的治療方法,如造血幹細胞移植。這些自身免疫疾病包括多發性硬化症,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系統性硬化症。
患者必須在新加坡治療3至4個月。
對於任何情況,專家必須首先檢查患者,然後才能確定進一步的治療過程。建議患者攜帶所有相關的醫療報告進行初步諮詢。
優秀治療方案

優秀治療方案
·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
* 20%的常規治療
* 70%經典同種異體幹細胞移植
·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 非移植療法治癒率未知
* 80%經典異體幹細胞移植治癒
· 多發性骨髓瘤
* 常規療法無法治癒
* 同種異體幹細胞超過70%
·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 常規療法無法治癒
* 同種異體幹細胞超過70%
· 重型地中海貧血症
* 常規療法無法治癒
* 同種異體幹細胞移植高達90%
我們的成就

首例同基因骨髓移植1985年7月
首例同種異體骨髓移植1985年9月
首例自體外周血幹細胞移植1988年1月
首例匹配的非親源的捐助者BMT 1994年9月
首例異基因外周血幹細胞移植1995年5月
首例子非親緣臍帶血幹細胞移植1998年3月
首例非清髓性異基因HSCT 1999年11月
首例非清髓性非親緣臍帶血移植2001年11月
患者故事
患者故事1:
地中海貧血症的非親緣血液幹細胞移植
Joshua Song於Patrick Tan醫生處就診時年僅4歲半。他成為世界上首例使用非親緣供者(一名19歲的媽媽)的造血幹細胞治療重度地中海貧血的孩子。
地中海貧血症是一種致命的血液疾病,患者無法產生正常的血紅蛋白以此在紅細胞內攜帶氧氣。如果不治療,這種遺傳性疾病的患者通常會在兒童早期死亡。定期輸血計劃(來自經過仔細篩選的健康獻血者)對於兒童在整個生命中的適當生長和發育至關重要。
1年後 ,他的身體健康和造血恢復規律,100%供體造血嵌合體,低劑量環孢菌素。
7年後,他在學校檢查中身體健康,100%供體造血嵌合體。最近一次檢查的Hb水平為15.9克。移植的成功不僅治癒了他的身體,而且還使他免於每月輸血和服用藥物清除血液中的鐵超負荷。
患者故事2:
非親緣臍帶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地中海貧血症
當Oh Tze Sun 9個月大時,他被診斷出患有β重型地中海貧血症。他必須承受每日注射和每三周輸血的痛苦。他的父母希望他們能夠通過再生一個孩子來為他獲得合適的親緣配型,但當他的妹妹出生後事與願違,他的希望破滅了。
當他6歲時,陳醫生和他的團隊用非親緣供者的臍帶血對他進行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移植。隨著移植的成功,Tze Sun重獲健康 。 他不再需要輸血或注射,最終可以過上正常的生活。
幹細胞移植的前景
中心目前正在探索使用非清髓性同種異基因幹細胞作為實體腫瘤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的免疫療法,並擴大同種異體幹細胞移植在嚴重自身免疫性疾病應用範圍。還對造血幹細胞在器官移植後誘導耐受進行了探索。將來,骨髓或臍帶血中的多能幹細胞或可用於器官再生。通過不斷的研究,中心將不斷探索新的未知領域以發現新的應用和臨床療法。

伊莉莎白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
3 Mount Elizabeth, Level 7 Mount Elizabeth Hospital
Singapore 228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