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市提供給有視力障礙的人或老年人的工具,可放大視物;

看不清楚價格,有放大器,放大了依然看不清,還可以按按鈕求助工作人員;

地下車庫有殘障人士專用停車位,普通轎車亂停放會被鎖輪甚至罰款;

露天停車場也同樣。

想在路邊稍作休息,也有專門停放位置;

經常使用電動助行車代步本地居民李先生說:「我已經使用助行車超過兩年,平時從蔡厝港到義順看望孫子,全程乘坐地鐵轉巴士都沒問題。」
便於殘障人士出行的的坡道、盲道、護欄、直梯……遍布新加坡各個區域。如何讓他們更方便、平等生活,是新加坡一直在思考,並努力做出改善的事情。

新加坡官網的殘疾人服務手冊
就在去年,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又投入3900萬新元(近2億人民幣),計劃繼續改造公共設施的台階、照明等,考慮到老齡化社會的越發明顯,還增加殘障人士與老年人在公共區域的座位與空間。
02
殘障兒童也有多彩童年
當然,一直以人性化著名的新加坡不會只做到滿足生活基本需求的程度。
殘障人士的娛樂需求、成長需求、健身需求、工作需求……都在不斷優化的過程中。
對有體障的孩童,新加坡設有無障礙遊樂園,讓這些孩子們也有機會感受豐富多彩的童年。

自從首個無障礙遊樂場在三巴旺建成後,新加坡又前前後後建立在碧山、宏茂橋、城市廣場、淡濱尼等等全島各區域建立了很多個這樣的遊樂場,讓更多體障孩子體驗遊樂設施。

有家長說:「兒子最喜歡有可供輪椅使用者玩耍的鞦韆和旋轉盤,擺盪和旋轉的滋味,會讓他興奮地歡呼。」
如今有更多這類設施,特殊需求孩子不必過著與主流社會隔離的生活;一般孩子也可增進對特殊需求孩童的了解。

就算坐輪椅,依然可以盪鞦韆;

可以玩滑梯;

可以放聲大笑,自信勇敢!
03
法規政策對殘障人士提供支持
想要工作
新加坡協助殘障者自立局提供一站式信息和轉介服務,和系統化職業培訓及就業配對服務,鼓勵企業招聘殘障人士,政府還會給僱傭殘障人士為員工的企業提供額外補助。
如果所聘用的殘疾人士在受僱前失業超過半年,僱主可獲得額外10%或最多兩百元的補助,長達六個月。
舉個例子來說:在新加坡,當一家公司想要聘用一名13歲或以上、月薪低於4000元的殘疾新加坡人,就可獲得20%或最多400元的工資補貼。
這項政策會持續到2025年。
新加坡政府還將進一步強化殘障人士就業計劃,培訓補助將從90%增加到95%,培訓補貼則從每小時4.50元增加到6元。完成課程還有100元獎勵。
「剛開始,我確實害怕找不到工作。上了課後,因為學會了這些數字技能而變得自信,對找工作也有自信了。」一名接受課程的學習者這樣說道。

04
公益組織對殘障人士提供關懷
新加坡還有每年一度的THE PURPLE PARADE——「紫色行動」,是新加坡最大的支持殘疾人融入社會和提高公眾對特需人群認知的運動。
宣讀「紫色誓約」,承諾打造包容社會,新加坡的領導團隊也會參加。

辣媽去年還組織我們親愛的粉絲們
參加了慈善界最大的盛事
一年一度的
The Purple Parade

大家通過慈善步行的方式
表達自己對殘疾人的關注和支持
現場還有超級多的表演和遊戲活動
大家還近距離和李顯龍總理合影呦~
參加的朋友們都說特別有意義
讓小朋友們從小理解慈善活動的意義
學會關心和幫助他人
Shaping Hearts
殘障人士藝術作品義賣活動
視障協會義賣活動
辣媽也都帶著粉絲們一起參與
為新加坡的殘障人士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李顯龍說:
「新加坡將接納並認可每個人的不同之處,每個人都是社會中的一份子,並為殘障人士提供公平的機會,讓他們不論在日常生活、終身學習、工作和社會參與方面,都有公平的機會。」
有一句話說,「看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要看它能否平等對待弱勢群體」。我們認為的「新加坡殘障人士很多」,其實是因為官方對他們的特別關注,讓他們能夠走出家門,如普通人一樣正常、平等地活著。
對殘障人士來說,獨立生活關係到"尊嚴" ,能不依賴他人靠自己獨立生活、工作可以帶給他們極大的生活信心,新加坡花大力氣做的,正是為了讓他們拾起那份「尊嚴」,拾起對自己的自信。
而自信有尊嚴,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