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話劇舞台走往新天地的鄒松軒

2024年11月14日   •   1710次閱讀

第一次見到鄒松軒(原名鄒勇輝)是30多年前。當時和他一起參與了雙語劇團演藝坊的原創兒童劇《羅摩衍那》(Ramayana)演出。他給我的初次印象是:一口流利的英語,洋派且充滿朝氣。時隔多年,與他坐在咖啡廳進行採訪,聽著他全程使用標準華語侃侃而談,不禁又讓我對他刮目相看:超強的雙語能力,讓他在話劇界、電視台、金融界和廣告界如魚得水。

松軒的父母是從馬來西亞來到新加坡的第一代移民,他們在新加坡相識相戀,新加坡獨立時決定留在新加坡生活。父親是華校生,母親雖未曾上過學,但在松軒眼中,是個絕頂聰明的人:不僅精通各種方言,也會說泰語。

松軒是家中的老二,和新加坡一樣,誕生於1965年。當時,他們居住在巴耶利峇國際機場附近的租賃組屋,松軒上的幼兒園以中文教課,英語是在和隔壁的印度小孩玩樂時學習的。父母在送他上小學的事情上也做了慎重的考慮,父親的舊同學雖熱情歡迎他到自己管轄的華校就讀,但父母最終把他送進了英校——四德男子學校。

他非常感恩遇到張翠珍老師,讓他有了紮實的中文根底,還在演講比賽中獲獎。後來,他在萊佛士書院和瑞士村中學分別完成了四年的中學和三年的高中。松軒的課外活動表現出色,當上學生空軍。1983年松軒代表新加坡到澳洲珀斯與其他海外的空軍學員進行交流。令他引以為傲的是,在1985年的新加坡青年節檢閱禮上,他是第一位空軍閱兵指揮官。這一切都讓他特別嚮往服役時加入空軍。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完成了九個月的警察訓練後,松軒被派到東陵警察局(Tanglin Police Station)當一名副官,負責的案件多是偷竊案,偶爾也跟隨長官一起負責強姦案。1986年3月初,他正式轉入警察紀律部門。剛轉入新部門的那個周末,即3月15日,發生了新加坡歷史上最嚴重的房屋倒塌事故——新世界酒店倒塌。看似牢固穩定的一座大廈,卻跟豆腐渣一樣在不足一分鐘內倒塌,33名無辜市民的生命,被埋沒在大廈的層層瓦礫之下。

「新世界酒店倒塌突如其來,多數的人都崩潰了。大哭的、驚慌失措的、呼救的,什麼樣的都有。可是,我卻發現自己表現得異常淡定。面對當時混亂的場面,絲毫不受影響。這次的人生經驗讓我更了解自己能夠面對和承擔的東西。」

新世界酒店倒塌時,剛成立的新加坡民防部隊是附屬警察部隊的一個部門。他們毫無面對突發事故的經驗,對於如何把埋在瓦礫里的人安全地拯救出來,起初毫無頭緒。幸好,在新加坡建造地鐵的來自英國、愛爾蘭和日本的隧道專家迅速加入救援工作,才得以拯救更多的受困者。「這起不幸事故雖然令人悲痛,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國的民防部隊有了一個很明確的目標,以救人為本。經驗的累積,讓我們的民防部隊才能有今日的輝煌成績。」

在演藝坊與時間賽跑

完成國民服役後,松軒在1987年進入新加坡國立大學修讀歷史和政治學。那時,在機緣巧合下,他認識了在社會學系教書的蔡曙鵬博士。蔡博士和國大同事梁世芬博士為推動雙語話劇,創立了一個叫演藝坊的雙語劇團。國大學生陳必佳、陳輝煌、梁勇輝、楊信有、丁玉鴻、董明思等等成為這個雙語話劇團的主將。它的宗旨是演出本地劇作家作品、培養青年演藝人才、推介東南亞劇作,與本地區戲劇界接軌。演藝坊傾力培訓青少年,大膽啟用新演員挑大樑,栽培了不少青年演藝人才,其中一個幸運兒就是鄒松軒。

成立於1986年8月9日的演藝坊,第一部戲是華語希臘劇《普羅米修斯》,受邀參加社會發展部主辦的青少年劇展,在植物園演出。松軒在演藝坊的第一個戲,也是在植物園演出。那是印尼韋迪雅(Wydi)編劇、林美鳳翻譯、蔡曙鵬導演的英語話劇《九百九十九座紀念碑》。接著,創團團員許浚源在19歲時寫的《情人節》,也於1987年9月16日在珊頓道的新加坡發展銀行禮堂公演。這部戲寫三對不同年齡的情人的故事,有針鋒相對的衝突場面,有令人發出會心微笑的台詞,也有宣洩人生逆境的哀愁。第三部是紅樓戲《雪劍鴛鴦》,於1987年11月27日至29日在戲劇中心公演,劇中松軒扮演賈璉。

松軒在演藝坊參加華語版和英語版的雙語話劇共有三部:包括了蔡博士編導的《森林歷險記》,高行健編劇、黃金福導演《絕對信號》,泰國Suwat Srichua編劇、Rassami Paoluenglong導演的《偽裝遊戲》。另外,他也演出了演藝坊的兩部英語話劇:曹禺編劇、蔡博士導演的《王昭君》,官星波編劇、許俊源導演的《蝴蝶,別哭》和韓國李泰柱編劇、陳英豪導演的《胎》。

▲1988年,鄒松軒在韓國古裝戲《胎》里扮演老臣朴沖林

「演藝坊給了我很多珍貴的學習機會:代表演藝坊到泰國、印度參加戲劇營;遠赴日本、紐西蘭參加國際戲劇節。蔡博士還指導我寫文章,讓我在密集的排練和演出中和時間賽跑,讓我這個毫無表演經驗的菜鳥快速騰飛。他常說演員要有立刻進入角色的本事,生活里也要事事化繁為簡、當機立斷、高效行動。我很感恩自己有機會在短短几年內接觸不同劇作家的作品,扮演各種差異很大的角色,體驗不同情緒,接觸各種藝術形式。這無形中拓寬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生活體驗,同時,也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讓我的大學生活變得充實和精彩。」

松軒在演藝坊,前後演過9部戲,導演過一部菲律賓劇作家Jose Dalisay的英語話劇《過度》。其中,他印象最深的是《森林歷險記》,這是一部以《羅摩衍那》(Ramayana)為題材創作的兒童詩劇,他在劇中飾演羅摩王子。導演以印尼爪哇古典戲劇(Wayang Wong)的風格排話劇,在新加坡舞台上是首創,一招一式,得口傳心授。結尾的群舞,還請了印尼舞蹈家廖春遠前來指導。整部戲形式新穎,富有濃郁的印尼古典戲劇的清新色彩。

▲1989年,鄒松軒(左一)在演藝坊雙語版《森林歷險記》中扮演羅摩王子

1989年7月,《森林歷險記》獲日本富山市主辦的國際青年戲劇節邀請,由蔡博士帶隊赴日演出。松軒與大學同學馮慧詩、葉建毅、陳英豪、李沅和(中正)、卓少傑(華中)等十人前往。在24個參演的團隊中,《森林歷險記》脫穎而出,獲得了戲劇節主辦方頒發團體演出銀獎,並且得到在場觀看演出的紐西蘭國際青年戲劇節負責人青睞,即席給演藝坊發出1990年9月前往紐西蘭的第三大城市基督城(Christchurch)演出的邀請,要求改用英語演出。英語版松軒仍舊擔任男主角,參演的還有王光瀚、陳寶麗、許國興、葉建毅、黃金福、陳珠蓮、卓少傑等青年演員。

活躍於電視台和話劇舞台

因為參加藝聯劇團的華語版《王昭君》,松軒認識了活躍於廣播界和話劇界的謝芝炫,她推薦松軒到新加坡電視台為中文電視劇配音成英語,從此開啟了他英語舞台劇的另一篇章。他陸續接到如劇藝工作坊(TheatreWorks)、行動劇場(Action Theatre)的邀約。不論哪類角色,他都發揮得淋漓盡致。

活躍於雙語話劇界與電視台的松軒,在未畢業前已被電視台第五波道錄取,從1990年至1994年擔任起娛樂組導播。「這期間公司內部也安排正規訓練,提升導播們的技能,教我們如何單機拍攝、多機拍攝、室內拍攝和戶外拍攝等技能。」他拍過的節目有「Mum Not Cooking」,「GotCha!」等膾炙人口的作品。

1995年,國家藝術理事會委約鄒松軒導演峇峇劇作家謝菲利斯(Felix Chia)的峇峇劇《Si Adek Beradek》(姐妹)。這部輕鬆喜劇於6月11日至14日在世貿中心禮堂公演,講述兩個同父異母姐妹之間生活里矛盾。「語言和身體語言的笑點,如何巧妙結合,是我學排喜劇的一點體會。劇組演員相識很久,很有默契,即興表演能力強,給觀眾帶來歡樂,開懷回家。」

在離開電視台後,松軒想探新路,當了一年的自由工作者,拍音樂視頻和短劇。翌年,曾是派拉蒙網絡旗下的泛亞洲付費電視頻道MTV Asia到亞太區發展,松軒就成了第一批中文組的骨幹份子,負責拍攝中國、香港和台灣藝人的動態。「從技術上來說,這份工作並不難。較具挑戰性的是,這份工作講求高效率,為了捕捉藝人的最新動態,幾乎每一天都和時間賽跑。我和藝人關係很好,合作很愉快。」後來由於公司進行重組,松軒調派到MTV News,擔任資深導播一年。

飛象過河到馬來西亞發展

1997年,經一名舊同事的介紹,他飛象過河,加入馬來西亞吉隆玻Astro華麗台,擔任執行監製。第一年,他就著手負責第一屆馬來西亞華裔小姐選美賽,這個節目追看的觀眾多,大獲好評,間接提升了他的名聲。名氣大了,還得到了一些經濟上的回報。與華麗台一年半的合約滿後,他再次恢復自由工作者的身份,逗留馬來西亞。除了繼續幫華麗台構思、開發和製作新節目外,他也為一家私營廣播公司NTV7負責製作選美節目。「在馬來西亞工作期間,讓我深深體會到人脈和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成功的秘訣就是『利人利己』,與客戶實現共贏。早年演戲讓我有清晰的表達能量,用自己的特長培養人脈,學習整合與利用人脈資源。也幸得這些磨練,讓我在人生歷練上得以成長。」

豐富的人生閱歷

松軒在2002年返新時,正逢亞洲新聞台(Channel News Asia)招聘記者。「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我抱著不妨一試的心態報考,順利通過一個小時的筆試後,我正式成為一名記者。」松軒的第一則新聞是一宗車禍,當他抵達現場時,肇事車輛已經被拖走,現場空無一人。對一般新手來說,面對這種情況難免不知所措,亂了陣腳。但見過大世面的松軒卻從容不迫地找來附近的居民進行採訪,輕鬆地把棘手問題迎刃而解。以松軒的資歷和機智,很快就擢升為亞洲新聞台主播,並報道了好幾宗轟動一時的大新聞。例如:2004年的尼誥大道塌陷事故和印度尼西亞海嘯事故等等。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北部發生特大地震而引發海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嘯之一。當時,松軒就親臨現場,報道海嘯後新加坡在印度尼西亞Meulaboh的救援工作。「採訪完畢回到新加坡,電視台還特地為我安排心理輔導。然而,如同在當警察時一樣,我絲毫不受影響,恨不得快快回到工作崗位。我覺得,要成為一名成功的主播,遇事冷靜處理,要有臨危不亂、處之泰然的性格。」

2006年3月,松軒從新聞主播轉任資深財經新聞主播,開始過較安定的生活,無需在三更半夜追蹤新聞。翌年,他出乎眾人意料之外地調派到TODAY(新加坡發行量排行第二的免費日報)當資深財經記者。這個轉換讓他有機會認識許多上市公司的老闆。不久後受邀成為協溢有限公司(Centraland Limited)上市公司的公關,專門負責帶領有興趣的投資者或分析家到中國查看公司的住宅和商業地產。他在金融界叱嗟風雲將近四年,因為許多上市公司紛紛退市,他又再次成為自由工作者。

▲鄒松軒(左)參與大華銀行廣告拍攝

▲鄒松軒(左)2020年參與亞洲航空廣告拍攝

近幾年,他把生活焦點放在兩名年幼的兒子身上,在與兒子時間不衝突的情況下,接拍廣告和短劇。有好幾回他也和兒子一起參與拍攝廣告。最近一次參與的大製作是由導演唐永健執導的藝術片《大風吹》,該電影考驗的不再是他的雙語能力,而是他的福建話。然而,對於和母親一樣有語言天才的鄒松軒來說,絕非難事。

▲2023年,鄒松軒與家人在電影《大風吹》海報前合影

(作者為本刊特約記者)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5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4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275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104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