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藝術,很多人都會有一種與我無關的感覺,認為那是專業人士才會接觸到的東西。更有一些極端的人會認為藝術是無用的,甚至是墮落的。正因為許多成人都抱有這樣的想法,所以孩子能夠接受到的藝術教育少之又少。
在中國,藝術教育也是為教育部所提倡的。但是在實際的教育中,因為應試教育大行其道,藝術相關學科往往要讓位於主課。
但是在新加坡,藝術教育一直都占有很大的分量,政府甚至把現有的「藝術教育計劃」推廣到55所學前教育中心,國家文物局也將推出新的文史資料庫,加深公眾對新加坡歷史和文化遺產的認識。

榮升幼稚園園長、幼兒培育署導師崔瑩瑩表示:

「藝術是最佳的方式,因為藝術能激發創意。創意能讓孩子口才伶俐,擅於表達。一旦孩子發自內心的對學習感興趣,你就已賦予他終身學習的命脈。他好奇,會發問,也不怕問錯問題或問的是傻問題。」
除了學前教育,當局也將邀請傳統藝術團體到學校表演、跟學生互動,培養他對傳統藝術的鑑賞能力。
另外,為加深博物館訪客的體驗,國家文物局將設立文史資料庫,讓公眾遍覽12萬件數碼化國家文物,深入了解72座國家古蹟的歷史背景,掌握85條文化歷史步道的相關訊息。

藝術如何融入課程內容?
以學習字母為例。新加坡的老師先教學生A for Ant螞蟻。然後讓他繪製螞蟻的圖案。用手指頭沾上顏料,印製而成的螞蟻圖案。這樣一來就能加強他學習興趣,而且能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也接觸到美術。
其它的一些活動包括積木遊戲中建造夢想城堡,體驗立體造型藝術,或在戶外接觸大自然後,回到課室剪剪貼貼,打造自己的花園天地。這些活動和課程內容之間都是相輔相成。

裕華小學藝術課程
裕華小學位於新加坡的西部,全校44個班級,有90多位教師,1200多名學生,平均一位教師管理13名學生,教學規模在新加坡是很常見的。
從小一到小六,藝術課程、賽事活動安排的豐富多彩。

藝術教育的意義
藝術使現實社會不至於那麼枯燥,而是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
藝術讓普通人發現自己的特長,找到自己的位置,變得更加自信,更加有能力;
藝術改變了一成不變的教育課堂,讓孩子對課堂充滿興趣,從而減少了學生遲到曠課的情況;
藝術創造的一個環境,學生接觸藝術,有助激發潛能,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們求知慾和對知識的渴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