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一旦克拉運河建起來,對於新加坡的打擊非常大,甚至可能是毀滅性的。新加坡的航運業是其經濟的主要支柱之一。新加坡之所以這麼重要,是因為大量發往或來自東亞、東南亞各國的貨物,都在這裡轉運。這意味著去往或來自這些國家的貨船,往往要在此卸貨,然後把去往一致目的地的貨物裝上同一批船隻,再出發。
如果有了克拉運河,很多業務會轉到泰國一邊。泰國的經濟會有很大的提升,而新加坡將陷入一定的衰退,而且會嚴重影響新加坡的地區影響力。再說難聽點,新加坡可能會失去美國對新加坡的軍事支持和夥伴關係。

當然,馬六甲方面現在非常繁忙(每年超過6萬船次),克拉運河未必能完全容納,可能會有很多船隻還是要走馬六甲。所以克拉運河一向是中國用來反制新加坡的工具。而新加坡也一直是克拉運河計劃的主要反對者。但是說實話,這條運河難以實現。
首先,泰國內部反對呼聲非常大。過去泰國調查的結果,是3成贊同,3成中立,4成反對。所以儘管泰國官方有這種想法,卻未必能實現。尤其是要考慮到這條線路所在的位置是泰國南方穆斯林聚居區,居民反對在此地大興土木破壞家園,一旦涉及種族矛盾又極其容易引起政治動盪,而泰國內部的黨派之爭又多會藉此來互相攻擊對方的政策,使該項目的投資長期穩定性產生問題,難以順利實施。泰國官方因為這個原因其實也有疑慮。因為運河天然割裂國土,南方穆斯林可能會尋求獨立或併入接壤的馬來西亞(穆斯林國家)。

其次,泰國反對派目前正在抵制大量中國相關的項目,之前簽署的大米換高鐵剛剛因為泰國最高法院的判決而擱淺,近期執行如此巨大的中國主導的工程項目顯然是不太可能的。且這個項目投資巨大,按2015年的初步計劃,如果按10年工期來算,需要大概280億美元。如果採用7年的工期,大概需要360億美元。因為運河的建設開支龐大,泰國的經濟難以獨力承擔。泰國目前有不少交通基建項目同樣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包括泰國的公路建設、鐵路的現代化和計劃中的泰國高鐵,一旦開展克拉運河的建設,勢必對其他基建項目產生排擠作用。所以一旦形成合作項目,很可能是中國投入多數資金,甚至有可能是單方面由中國全額投資。

第三,中國要做這樣一個幾乎必然會虧本的買賣,就肯定要讓泰國讓渡大量的權益。就目前中泰關係來說,這是不太現實的,中國沒那麼傻。
第四,美國目前對泰國影響力仍然非常大,這種能夠徹底改變東南亞地緣關係的工程,如果由中國來主導、控制,將會使得中國對國際貿易具有空前的控制力。美國顯然是不會願意看到這種結果的。因此如果真的中國要著手做這件事,美國恐怕會暗中破壞。
第五,其實很大一部分的阻力是來自東協各國的,運河項目的啟動將會加大東協各國和泰國之間的矛盾。以新加坡為首的馬六甲海峽最大利益獲得者肯定是堅決反對運河項目的。同時其他東協國家如印尼、馬來西亞也對運河的開通產生的東南亞格局變動產生擔憂。

最後克拉地峽所在的泰南地區存在分離主義勢力,是個長期不穩定區域,不見得一定比馬六甲海峽安全。馬六甲海峽畢竟長時間運行,航道的服務體系相對成熟,克拉運河在沒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很多公司很可能不會選擇克拉運河,一旦受到經濟損失,可以說是得不償失。所以克拉運河其經濟效益令人懷疑。
據BBC之前報道「新加坡官方之前對這則新聞並未作出回應,但總理李顯龍在周一接受一家電台訪問,被聽眾問及中泰運河計劃將如何影響新加坡,首次開腔發表看法。

他在節目中信心十足地表示新加坡並不擔心中泰運河所帶來的競爭:「(要在泰國克拉地峽區域建運河)已經是多年來的構想,但是總是沒有實現。」他以航空業為例,指出儘管泰國的地理位置比新加坡優越,但新加坡的樟宜機場仍揚名國際,因此說明「效率和運作能力更為重要」。」從這裡可以看出,李顯龍說的也不是毫無道理。
最後,中國和泰國政府官方一直表示雙方並沒有參與有關計劃,但也有傳言說是私立企業和泰國進行的合作,但是就如前面說的,讓一家私企拿出幾百個億美元...難。這個項目已經前前後後在泰國討論了三四十年了,我相信短時間內,這個項目是不太可能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