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上海媽媽,孩子目前中國公立初一,有送孩子去新加坡上國際學校的念頭,在聽完小文關於新加坡國際學校的介紹後,也更加堅定了留學新加坡的想法。
但卻不著急現在去,說是讓孩子先轉學上國內的國際學校,打打基礎,等高中階段再留學新加坡。
看到這個言論,小文不禁發出一個疑問,那就是既然確定未來讓孩子出國留學新加坡的,那為何不讓孩子直接出國打基礎呢?
家長的說法則是,孩子才初中,不放心,等大點了,基礎也不錯,感覺那時候再去比較合適。

家長的考慮小文能理解,畢竟是漂洋過海去上學,家長不放心,完全能理解,但是家長們忘了比較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國內的國際學校的課程跟新加坡是相通的嗎?國內的基礎可以確保孩子能順利就讀新加坡國際高中嗎?
答案是
到目前為止,中國的國際學校大致分為三類:分別是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國立學校的國際部/國際班、民辦國際學校。
入學要求:
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不允許中國籍孩子入學
公立學校的國際部/國際班:只能高中以後入讀
民辦國際學校:主要是中國孩子

從以上入學要求中,相信家長們應該也能看出一些問題所在。
外籍人員子女學校
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是比較正規的國際學校,因為學生都是外國籍,可以讓孩子的英文快速提升,課程體系相對也比較完善,方便學生用畢業後的IB成績申請到心儀的學校,聽起來真的很動心,但中國籍的孩子卻沒有資格入讀,那學校再好,也跟咱沒關係。
公立學校的國際部/國際班
公立學校的國際部/國際班只能高中以後就讀。
民辦國際學校
這幾年,疫情帶來的「後遺症」以及各項教育政策收緊,民辦國際學校接二連三的爆雷,不少學校消失(合併、改名、搬遷、倒閉),這咋看都不靠譜,就讀這類學校,完全就是用孩子的未來做賭注。
家長了解完國內的國際學校後,才知道自己想的有多簡單,並果斷放棄了就讀國內國際學校的想法。

關於家長說的孩子太小不放心,這壓杆兒不是個問題,因為新加坡教育部也考慮到了這點,所以推出了母子陪讀政策,只為讓家長安心。
那什麼是陪讀政策呢?

簡而言之,就是陪孩子在新加坡上學
新加坡是一個基礎教育比較領先的國家,各國家長們為了讓孩子從小接受好的教育資源,紛紛送孩子留學新加坡。但孩子太小,生活不能自理怎麼辦呢?
為此新加坡出了母子陪讀政策,只要孩子在3-16歲之間,媽媽、奶奶、外婆任意一人都可以陪孩子在新加坡學習,並且陪讀滿一年,還可以去工作,充實陪讀生活。

家長聽完的分析後,直呼新加坡政策真不錯,那看完文章你又是何感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