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來源: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經濟商務處、
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
1、處理好與政府和議會的關係
新加坡政府素以嚴格、規範、清廉著稱。各政府部門都有一套細緻規範的工作流程,政府工作人員嚴格按照這些工作流程和規章制度辦事。同時,新加坡還擁有強大的反腐敗機構和調查力量,腐敗預防和懲戒體系健全嚴格,因此各級公務員都能夠做到廉潔自律。中資企業在新投資經營時 無需花費政府公關成本,需要與政府部門溝通、請求幫助或諮詢時,可以直接與負責人員聯繫。不過企業有必要了解各政府部門的職能和相關的工作流程,以達到節省時間、提高效率的目的。可以查詢各部門的官方網站獲得相關信息。
新加坡議員是選民與政府之間溝通的橋樑,政府可以通過議員及時聽到社會各方面的聲音。議員會定期在本選區舉行選民見面活動,居民可以直接向議員反應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要求議員協助解決,議員也通過這些活動宣傳政府的政策,了解選民關心的問題。
2、妥善處理與工會的關係
新加坡十分重視保護本國勞動者的權益,並擁有發達的工會組織。新加坡全國職工總會(NTUC)及其下屬的各行業分會擁有很大的影響力,他們經常代表勞動者與僱主或其他組織就工人待遇等問題進行談判。
中資企業在新加坡投資設立分支機構時,首先要全面了解與工會組織 相關的法律法規,如《僱傭法案》(Employment Act)、《工會法案》(Trade Union Act)、《勞資關係法案》(Industrial Relations Act)等,熟悉各 工會組織的發展狀況、規章制度和運作模式。其次,要嚴格遵守僱傭法律, 依法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並規定主要工作條款(KETs),按時足額繳納員工的公積金。
同時,中資企業可以積極參與新加坡僱主聯合會等僱主組織的活動, 通過這些組織深入了解新加坡的勞動力市場、運作規範和慣例,擴大聯繫範圍,增強企業的談判能力。
3、密切與當地居民的關係
新加坡公民有很強的法律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本土意識。新加坡政 府也非常尊重居民的民族習慣和宗教信仰,重視不同民族間的融合和不同 宗教信仰人群的和諧共處。這種理解和尊重也體現在工作、生活、教育、宗教活動等方面。例如,新加坡的公共假日大部分是宗教節日,如佛教的衛塞節、伊斯蘭教的開齋節和哈芝節、印度教的屠妖節、基督教的耶穌受難日和聖誕節等。新加坡領導人發表重要講話時也針對不同宗族關心的問 題分別使用英語、華語或馬來語,以體現不同宗族的平等和政府的重視。
中資企業在新加坡經商或投資時,要妥善處理好與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人群的關係,理解、尊重、非歧視地對待不同民族和宗教員工的民族習 慣和宗教信仰。要加強與本地員工的交流,可以聘請當地人員參與公司管理。同時要積極參加所在社區的公益活動,加強公關與宣傳,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4、尊重當地風俗習慣
儘管新加坡華人居多,但當地的風土人情、宗教習俗、商業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中資企業和個人,要認真學習當地文化,尊重當地風俗習慣,做到入門問禁、入鄉隨俗。
(1)喜好:新加坡人酷愛花草,胡姬花為國花;偏愛鳥類,飼養鳴禽十分盛行。他們特別講究衛生,喜歡沐浴,愛穿綢料衣服。另外,新加坡人對吉祥字、吉祥圖畫等都有特殊的感情。對「喜」、「福」、「吉」、 「魚」字都非常喜歡,認為這些字都預兆著吉利。還有「蘋果」、「荷花」 代表「和平」;「蝙蝠」表示「幸運」;「竹」表示「文明」、「學習」 和「力量」;「梅花」是「新年之花」。他們偏愛紅色,認為紅色艷麗奪目,對人有激勵作用。他們還把紅色看成是莊嚴、熱烈、刺激、興奮、 勇敢和寬宏的象徵。
(2)禁忌:新加坡人不喜歡「7」,認為「7」是個消極的數字;對 「恭喜發財」之類的話反感,認為這有教唆他人發不義之財的意思,是挑逗、煽動他人損人利己的有害言語;忌諱烏龜,認為這是種不祥的動物, 給人以色情和污辱的印象;大年初一掃帚必須都收藏起來,絕不許掃地, 他們認為這天掃地會把好運氣都掃走。
(3)衣著打扮:商務活動一般穿白襯衫,著長褲,打領帶即可。訪問政府辦公廳仍應著西裝、穿外套。新加坡人對男子留長發極為反感,認為這是一種可恥的行為,會受到輿論的譴責。
(4)見面禮儀:新加坡人在社交場所與客人相見時,一般都慣行握手禮。在與東方人相見時,也有施鞠躬禮的習慣(即輕輕鞠一躬)。新加坡佛教徒在與客人相見時,慣以雙手合十為禮;客人同時也應以雙手合十還禮,以示相互尊重。
(5)拜訪約會:新加坡人時間觀念較強,有準時赴約的良好習慣,認為準時赴約是對客人的尊重和禮貌。拜訪活動一般要事先預約。
(6)款待與饋贈:新加坡的招待方式通常是請吃中飯或晚飯。如應邀去新加坡人家裡赴宴,可帶一盒巧克力或一束鮮花作為禮物。春節期間華人拜年通常以桔子作為新年禮物,象徵「吉利」。與馬來人或印度人共同進餐時不要用左手取食。
(7)言談舉止:要迴避宗教和政治方面的話題。適於談論的話題有旅遊經歷、所到國家的見聞以及新加坡的經濟發展狀況。他們忌諱有人說髒話,認為無論怎樣出現的髒話,都會對下一代產生壞影響。在新加坡進行貿易談判時,不要翹二郎腿,否則將破壞成交機會。新加坡街道和其他 場所都保持得非常整潔,亂扔東西會受到嚴厲處罰,所以要注意不隨地扔垃圾。新加坡人待人處事彬彬有禮,習慣笑臉迎送客人,因此在新加坡言行舉止要禮貌、謙遜。
(8)信仰忌諱:伊斯蘭教為新加坡的國教,華人中有部分信奉佛教, 另外還有少數人信仰印度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伊斯蘭教禁食豬肉,忌諱使用豬製品,也忌諱談論有關豬的話題;在進入清真寺前要脫鞋。
(9)禁菸:根據新加坡相關法律規定,自2021年1月1日起,合法購買香菸和吸菸的最低年齡為21歲。違法者可被罰款最高300新元。除少數特別指定區域,新加坡絕大多數室內場所禁止吸菸。部分公共場所,例如市中心烏節路(Orchard Road)等亦禁止吸菸。吸菸人士只能在劃有黃線的區域吸菸(吸菸區設有明顯的告示牌,也會放置菸灰缸和可丟菸頭的垃圾桶)。在禁菸區內抽菸將被處以罰款200新元,訴至法庭的最高處以罰款 1000新元。
5、依法保護生態環境
新加坡素有「花園國家」的美稱,這是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視並下大力氣加強環境保護的結果。空氣清新、環境優美也一直是新加坡人民值得驕傲的地方。為保護環境,新加坡政府在吸引國際直接投資時,將重點放在生物醫藥、高新技術、清潔能源等產業部門,並制定了嚴格的環保標準和法律法規。 中資企業在新加坡投資前,特別是設立生產型企業之前要了解新加坡政府關於環境保護的各項要求,並做好充分的預算安排。除在生產活動及日常生活中都要按照規定做好環保工作外,還要注意新加坡的特殊規定。
例如,新加坡地處熱帶,由蚊蟲叮咬引發的骨痛熱等疾病對居民健康威脅很大。為此新加坡政府要求公眾時刻注意防蚊,特別在每年夏季蚊蟲滋生較快的季節,並制定了許多辦法指導居民做好防蚊滅蚊工作。如要求居民注意檢查排水管道,防止積水,經常更換花瓶等水容器的水等。如發現因居民的原因引發蚊蟲滋生並造成影響的,政府將對其採取罰款等懲罰措施。
關於新加坡環境保護方面的各項規定以及相關統計等信息可以查詢新加坡環境與水資源部網站(網址:www.mewr.gov.sg)。
6、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進程的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走向海外市場。為此中資企業要特別重視自身形象,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
特別是在新加坡,通訊手段發達,企業信用體系完善且守法經營意識很強,社會形象好壞對企業能否在當地順利發展有很大影響。為此,中資企業和外派工作人員要樹立牢固的法律意識,知法守法,熟悉和遵守當地法律和社會公德,積極參與各項社會公益活動,以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並維護國家聲譽。
7、懂得與媒體打交道
新加坡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發達,《聯合早報》和《The Strait Times》等中英文媒體擁有很高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各形態媒體報道內容全面、及時,對公眾輿論有強大的影響力。同時,由於新加坡人口少、 面積小,各類新聞和社會事件曝光範圍更大,對公眾的影響力也更深。
為此,中資企業在新加坡要更加注重媒體的宣傳和導向作用,積極主動地利用媒體力量進行宣傳。對企業可公開的重大決策及對當地社會產生 一定影響的事件主動通過媒體進行宣傳,並視情開展與社會公眾的交流。認真對待媒體的採訪要求,與媒體形成良好的互動關係。
8、學會和執法人員打交道
新加坡法律制度健全規範、執法體系透明高效、社會環境安全穩定、 各類犯罪率很低。這些與新加坡警察等執法部門的高效工作密不可分。
中資企業在新加坡開展經營,首先要熟悉各項與公司經營有關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公司依法經營的管理制度。同時加強對員工特別是國內派駐員工的法律知識培訓。讓員工了解在新加坡工作生活必備的法律常識和應對措施。可以充分利用新加坡發達的電子政務系統,通過各政府部門網站查詢各項法律法規的詳細內容。
如遇執法人員對公司或員工進行檢查、問話,要積極予以配合,提供執法人員要求的信息和幫助。同時要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在遇到法律問題時可以要求與律師取得聯繫,並保留有關的信息,如執法人員所屬部門、 證件號碼等。如認為執法人員對公司或員工存在不公正待遇,要注意保持冷靜,避免與執法人員發生衝突或做出過激行為,更不能觸犯法律,要做到冷靜應對,同時收集和保存不公正執法的證據,通過正當渠道提出訴求,保護合法權益。
9、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新加坡是以華族為主的多元文化國家,中華傳統文化在新加坡有牢固的社會基礎。中資企業來新加坡應注意在保持和傳播中國文化的同時,尊重當地的多元文化習俗,努力融入當地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