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来源: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
1、处理好与政府和议会的关系
新加坡政府素以严格、规范、清廉著称。各政府部门都有一套细致规范的工作流程,政府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这些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办事。同时,新加坡还拥有强大的反腐败机构和调查力量,腐败预防和惩戒体系健全严格,因此各级公务员都能够做到廉洁自律。中资企业在新投资经营时 无需花费政府公关成本,需要与政府部门沟通、请求帮助或咨询时,可以直接与负责人员联系。不过企业有必要了解各政府部门的职能和相关的工作流程,以达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目的。可以查询各部门的官方网站获得相关信息。
新加坡议员是选民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政府可以通过议员及时听到社会各方面的声音。议员会定期在本选区举行选民见面活动,居民可以直接向议员反应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求议员协助解决,议员也通过这些活动宣传政府的政策,了解选民关心的问题。
2、妥善处理与工会的关系
新加坡十分重视保护本国劳动者的权益,并拥有发达的工会组织。新加坡全国职工总会(NTUC)及其下属的各行业分会拥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经常代表劳动者与雇主或其他组织就工人待遇等问题进行谈判。
中资企业在新加坡投资设立分支机构时,首先要全面了解与工会组织 相关的法律法规,如《雇佣法案》(Employment Act)、《工会法案》(Trade Union Act)、《劳资关系法案》(Industrial Relations Act)等,熟悉各 工会组织的发展状况、规章制度和运作模式。其次,要严格遵守雇佣法律, 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规定主要工作条款(KETs),按时足额缴纳员工的公积金。
同时,中资企业可以积极参与新加坡雇主联合会等雇主组织的活动, 通过这些组织深入了解新加坡的劳动力市场、运作规范和惯例,扩大联系范围,增强企业的谈判能力。
3、密切与当地居民的关系
新加坡公民有很强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本土意识。新加坡政 府也非常尊重居民的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重视不同民族间的融合和不同 宗教信仰人群的和谐共处。这种理解和尊重也体现在工作、生活、教育、宗教活动等方面。例如,新加坡的公共假日大部分是宗教节日,如佛教的卫塞节、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和哈芝节、印度教的屠妖节、基督教的耶稣受难日和圣诞节等。新加坡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时也针对不同宗族关心的问 题分别使用英语、华语或马来语,以体现不同宗族的平等和政府的重视。
中资企业在新加坡经商或投资时,要妥善处理好与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人群的关系,理解、尊重、非歧视地对待不同民族和宗教员工的民族习 惯和宗教信仰。要加强与本地员工的交流,可以聘请当地人员参与公司管理。同时要积极参加所在社区的公益活动,加强公关与宣传,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尽管新加坡华人居多,但当地的风土人情、宗教习俗、商业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中资企业和个人,要认真学习当地文化,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做到入门问禁、入乡随俗。
(1)喜好:新加坡人酷爱花草,胡姬花为国花;偏爱鸟类,饲养鸣禽十分盛行。他们特别讲究卫生,喜欢沐浴,爱穿绸料衣服。另外,新加坡人对吉祥字、吉祥图画等都有特殊的感情。对“喜”、“福”、“吉”、 “鱼”字都非常喜欢,认为这些字都预兆著吉利。还有“苹果”、“荷花” 代表“和平”;“蝙蝠”表示“幸运”;“竹”表示“文明”、“学习” 和“力量”;“梅花”是“新年之花”。他们偏爱红色,认为红色艳丽夺目,对人有激励作用。他们还把红色看成是庄严、热烈、刺激、兴奋、 勇敢和宽宏的象征。
(2)禁忌:新加坡人不喜欢“7”,认为“7”是个消极的数字;对 “恭喜发财”之类的话反感,认为这有教唆他人发不义之财的意思,是挑逗、煽动他人损人利己的有害言语;忌讳乌龟,认为这是种不祥的动物, 给人以色情和污辱的印象;大年初一扫帚必须都收藏起来,绝不许扫地, 他们认为这天扫地会把好运气都扫走。
(3)衣着打扮:商务活动一般穿白衬衫,著长裤,打领带即可。访问政府办公厅仍应着西装、穿外套。新加坡人对男子留长发极为反感,认为这是一种可耻的行为,会受到舆论的谴责。
(4)见面礼仪:新加坡人在社交场所与客人相见时,一般都惯行握手礼。在与东方人相见时,也有施鞠躬礼的习惯(即轻轻鞠一躬)。新加坡佛教徒在与客人相见时,惯以双手合十为礼;客人同时也应以双手合十还礼,以示相互尊重。
(5)拜访约会:新加坡人时间观念较强,有准时赴约的良好习惯,认为准时赴约是对客人的尊重和礼貌。拜访活动一般要事先预约。
(6)款待与馈赠:新加坡的招待方式通常是请吃中饭或晚饭。如应邀去新加坡人家里赴宴,可带一盒巧克力或一束鲜花作为礼物。春节期间华人拜年通常以桔子作为新年礼物,象征“吉利”。与马来人或印度人共同进餐时不要用左手取食。
(7)言谈举止:要回避宗教和政治方面的话题。适于谈论的话题有旅游经历、所到国家的见闻以及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状况。他们忌讳有人说脏话,认为无论怎样出现的脏话,都会对下一代产生坏影响。在新加坡进行贸易谈判时,不要翘二郎腿,否则将破坏成交机会。新加坡街道和其他 场所都保持得非常整洁,乱扔东西会受到严厉处罚,所以要注意不随地扔垃圾。新加坡人待人处事彬彬有礼,习惯笑脸迎送客人,因此在新加坡言行举止要礼貌、谦逊。
(8)信仰忌讳:伊斯兰教为新加坡的国教,华人中有部分信奉佛教, 另外还有少数人信仰印度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伊斯兰教禁食猪肉,忌讳使用猪制品,也忌讳谈论有关猪的话题;在进入清真寺前要脱鞋。
(9)禁烟:根据新加坡相关法律规定,自2021年1月1日起,合法购买香烟和吸烟的最低年龄为21岁。违法者可被罚款最高300新元。除少数特别指定区域,新加坡绝大多数室内场所禁止吸烟。部分公共场所,例如市中心乌节路(Orchard Road)等亦禁止吸烟。吸烟人士只能在划有黄线的区域吸烟(吸烟区设有明显的告示牌,也会放置烟灰缸和可丢烟头的垃圾桶)。在禁烟区内抽烟将被处以罚款200新元,诉至法庭的最高处以罚款 1000新元。
5、依法保护生态环境
新加坡素有“花园国家”的美称,这是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并下大力气加强环境保护的结果。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也一直是新加坡人民值得骄傲的地方。为保护环境,新加坡政府在吸引国际直接投资时,将重点放在生物医药、高新技术、清洁能源等产业部门,并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法律法规。 中资企业在新加坡投资前,特别是设立生产型企业之前要了解新加坡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各项要求,并做好充分的预算安排。除在生产活动及日常生活中都要按照规定做好环保工作外,还要注意新加坡的特殊规定。
例如,新加坡地处热带,由蚊虫叮咬引发的骨痛热等疾病对居民健康威胁很大。为此新加坡政府要求公众时刻注意防蚊,特别在每年夏季蚊虫滋生较快的季节,并制定了许多办法指导居民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如要求居民注意检查排水管道,防止积水,经常更换花瓶等水容器的水等。如发现因居民的原因引发蚊虫滋生并造成影响的,政府将对其采取罚款等惩罚措施。
关于新加坡环境保护方面的各项规定以及相关统计等信息可以查询新加坡环境与水资源部网站(网址:www.mewr.gov.sg)。
6、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走向海外市场。为此中资企业要特别重视自身形象,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特别是在新加坡,通讯手段发达,企业信用体系完善且守法经营意识很强,社会形象好坏对企业能否在当地顺利发展有很大影响。为此,中资企业和外派工作人员要树立牢固的法律意识,知法守法,熟悉和遵守当地法律和社会公德,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并维护国家声誉。
7、懂得与媒体打交道
新加坡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发达,《联合早报》和《The Strait Times》等中英文媒体拥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各形态媒体报道内容全面、及时,对公众舆论有强大的影响力。同时,由于新加坡人口少、 面积小,各类新闻和社会事件曝光范围更大,对公众的影响力也更深。
为此,中资企业在新加坡要更加注重媒体的宣传和导向作用,积极主动地利用媒体力量进行宣传。对企业可公开的重大决策及对当地社会产生 一定影响的事件主动通过媒体进行宣传,并视情开展与社会公众的交流。认真对待媒体的采访要求,与媒体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8、学会和执法人员打交道
新加坡法律制度健全规范、执法体系透明高效、社会环境安全稳定、 各类犯罪率很低。这些与新加坡警察等执法部门的高效工作密不可分。
中资企业在新加坡开展经营,首先要熟悉各项与公司经营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公司依法经营的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对员工特别是国内派驻员工的法律知识培训。让员工了解在新加坡工作生活必备的法律常识和应对措施。可以充分利用新加坡发达的电子政务系统,通过各政府部门网站查询各项法律法规的详细内容。
如遇执法人员对公司或员工进行检查、问话,要积极予以配合,提供执法人员要求的信息和帮助。同时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可以要求与律师取得联系,并保留有关的信息,如执法人员所属部门、 证件号码等。如认为执法人员对公司或员工存在不公正待遇,要注意保持冷静,避免与执法人员发生冲突或做出过激行为,更不能触犯法律,要做到冷静应对,同时收集和保存不公正执法的证据,通过正当渠道提出诉求,保护合法权益。
9、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新加坡是以华族为主的多元文化国家,中华传统文化在新加坡有牢固的社会基础。中资企业来新加坡应注意在保持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尊重当地的多元文化习俗,努力融入当地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