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語言學習格外受到重視。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擁有來自不同國家和背景的人。
為了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理解,新加坡人需要學習和掌握多種語言。另外,隨著全球化的加速,掌握一門或多門外語對於在新加坡工作和成功非常重要。

新加坡的教育體系非常重視語言學習,尤其是在小學階段,需要學習英語、母語甚至第三語言。這是為了給學生提供全面的語言技能學習,以適應未來的挑戰和機遇。
小學階段開設母語課程
在2023年8月26日,新加坡舉辦「第十二屆母語學習論壇(12th Mother Tongue Languages Symposium)」,教育部長陳振聲於論壇上提出,新加坡將在2024年針對小學階段開設母語課程(MTL)以培養學生的21世紀技能。

母語課程的開設旨在提高學生對母語的理解,並建立他們終生學習和使用母語的信心。
在2015年新加坡課程的基礎上,2024年母語課程的開設更加強調培養學生文化內和跨文化交際技能、溝通技能、批判性與創造性思維等21世紀技能。
該課程將擴大學生母語使用的真實場景、拓寬母語使用的材料,並與學生的興趣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教師將繼續採用多種模式的方法促進和支持學生學習母語,例如採用技術手段進行教學。

圖源:新加坡母語學習論壇官網
學生可以在課堂之外更廣泛地使用遊戲化和個性化資源,以自己的時間和節奏提高語言技能,與此同時,鼓勵家長利用這些資源支持學生在家學習母語。
新加坡小學的華文課
新加坡的華文課程是以「理想的教育成果」為宗旨,以「21世紀技能框架」為基礎,以2010年母語檢討委員會提出的母語教學三大目的為參照。
兼顧國民教育、社交技能與情緒管理的學習、科技教育總藍圖等教育方針,從語言能力、人文素養和通用能力三個方面制定課程總目標。

圖源:新加坡教育部-小學華文課程標準
所以新加坡的小學華文,無論是課本主題還是考試內容,都是圍繞著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實際情況展開的。
華文課程怎麼學?
那麼,新加坡華文到底教些什麼呢?和國內的語文課相比又有什麼區別呢?讓我們對著新加坡教育部給出的大綱看一看。
01 課程安排
新加坡小學華文課程分為奠基階段(小一至小四)和定向階段(小五至小六)。奠基階段又可分為第一階段(小一、小二)和第二階段(小三、小四)。
按照學生的能力,奠基階段開設華文課程和高級華文課程;定向階段開設華文課程、高級華文課程和基礎華文課程。

圖源:新加坡教育部-小學華文課程標準
語言能力中等的學生修讀華文課程,語言能力較強的學生修讀 高級華文課程,語言能力較弱的學生則修讀基礎華文課程。
小學各課程採用單元模式,以照顧學生家庭語言背景的不同和學生能力的差異,使華文教學更具靈活性。
02 單元結構
小學課程採用的單元模式包括以下五種單元:

其中,核心單元是所有學生必學單元,而其它單元則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進行分級教學:能力強的學生學習「核心單元+深廣單元」,能力中等的學生則學習「核心單元+校本單元」。

圖源:新加坡教育部-小學華文課程標準
03 課時安排
小學各課程每周授課時間安排如下:

圖源:新加坡教育部-小學華文課程標準
新加坡小學生的寫作要求
關於語言學習,寫作絕對是重點和大頭,新加坡華文對寫作的要求明顯比國內低很多,主要表現在:
01 ►字數要求低
以三年級為例,國內作文字數要求不少於250字,而新加坡小三作文只要求50字以上即可,就算學高級華文,作文也僅要求70字以上。
02 ►標準要求低
相對於國內對於內容和想像力的要求,新加坡的作文要求更多集中在格式準確、表達完整、有條理等基礎方面,對於不會寫的字允許以拼音代替。

圖源:新加坡教育部-小學華文課程標準
03 ►練習頻率少
國內每一單元都伴隨寫作練習,而新加坡的寫作練習頻率並沒有那麼高。
綜上可見,新加坡華文分級教育的目標還是降低華文學習難度,讓所有孩子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學習好、運用好母語,而非單純提升華文水平。
所以,想要幫助孩子提升華文,光依賴教材肯定是不行的,還需要從根本上提升孩子對於華文的興趣和熱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