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又發生疑似校園霸凌事件了!
百德中學疑似校園霸凌
9月15日,有人在TikTok上發布了一段幾名學生欺負同學的視頻。

圖源:Mothership
至少有五名看似身穿百德中學校服的青少年,在一棟組屋樓下的空地上圍著一名背著書包的男生。
這群穿著長褲的學生似乎在嘲笑那個身材較小、穿著短褲的男生。其中一人抓住他的背包,飛起一腳猛踢過去,導致他向前摔倒在地。
視頻中也可以看到,被踢的男生倒地後痛得大哭起來,趴了好一會兒,周圍的其他學生則站在一旁嘲笑他。
截至9月16日上午11點,這段視頻的瀏覽量已接近60萬。
學生沒有向學校通報此事
百德中學校長在回復媒體的詢問時表示,學校已經知曉最近在網上流傳的有關霸凌事件的視頻。
他說,這起事件是去年10月發生在校外的,當時學生並沒有向學校報告。

圖源:The Straits Times
「視頻流傳後,學校立即聯繫被踢的學生了解情況,當時學生沒有報告任何傷情。
學校對此類不當行為予以嚴肅對待,並將對涉事學生進行勸誡以及在適當的情況下給予紀律處分。」
校長補充說,學生家長也已向警方報案。
其實這樣的事情 在新加坡也不止是第一次發生了
新加坡少年兒童暴力事件
很多家長覺得,新加坡安全,以為不會有校園暴力事件。但是,這樣的事情其實時有發生。
案例一:
就在上個月,有人在Facebook上發布了一段視頻,視頻顯示一名十幾歲的男孩跪在ITE工藝教育學院中央校區的樓梯間,周圍圍著大約10個人。
有人要求男孩親吻一名十幾歲女孩的鞋子,男孩照做了,然後他還被要求親吻女孩光著的腳。有人在旁邊辱罵他,另一個人突然踢了他的頭,然後又有一個人打了他一巴掌。
在另一段視頻中,一名身穿卡其色襯衫的男孩站在樓梯底部,大約20名學生從樓上往下看著他。
另一名戴著帽子的十幾歲男孩正在拍攝這一幕,並嘲弄男孩,讓他「抬頭看」。至少還有另外兩個人用手機拍攝這一幕。
另一段視頻中,一名男生正在對一群人講話,另一名身穿黑色襯衫的男孩突然朝他的臉踢了一腳,男生向後倒地不起。

案例二:
2022年8月,根據網上流傳的一段視頻顯示,三名女子在盛港一幢多層停車場圍毆一名少女。

視頻截圖
三名黑衣女子圍著一名白衣女子拳打腳踢,結果白衣女子倒地。當時,現場還有兩名男子和一名女子圍觀,其中一名男子後來上前阻止三人繼續攻擊白衣女子。
警方在公告中說,他們16日晚9點26分接獲報警,稱康埔樺連路第269座多層停車場發生毆鬥事件。一名少女受傷,但無需送院治療;傷者後來自行就醫。警方表示,涉案者同傷者互相認識。三名15歲涉案少女事後因涉嫌非法禁錮而被捕。
案例三:
2022年1月,一名穿制服的女生被兩名女生扯頭髮、拳打腳踢的視頻引起家長圈熱議。視頻看得辣媽粉絲家長們心驚膽戰,非常擔心制服女孩的情況。

案例四: 2018年,一段新加坡女學生掌摑同學的視頻在網上被瘋傳。在新加坡法制如此嚴格的校園,隱藏的陰暗角落被掀起,讓大家看到血淋淋的真相……

案例五: 也是2018年,在裕廊的維林中學(Westwood Secondary School),一名男學生向一名坐在教室里使用手機的男同學丟椅子,第一張椅子拋空,第二張則砸中受害者的頭部。
緊接著還將男生的桌子一腳踢倒,再對著他拳打腳踢,直到男生倒在地上仍不肯罷休。

案例六: 2020年,一個女孩在網上爆出自己上小五的妹妹被一群同學霸凌的事情,引起軒然大波。

她在Twitter上寫道:我的妹妹經常被同學欺凌。今天,我的心都要碎了。昨天是我妹妹的生日,她的同學寫紙條罵她「笨」和「丑」,還將這些字條扔到她臉上,說是「生日禮物」。他們還曾經用馬克筆,在她的校服上亂畫。
而這個女孩子自己,也受到了網絡霸凌。她認為,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姐妹是馬來族。
事件引起時任教育部長王乙康的關注,他表示校方會確保涉事學生了解事態的嚴重性,同時對他們採取紀律行動。

王乙康說,在得知這起事件後,感到失望和擔憂。霸凌行為是錯誤的,在任何地方都不能被容忍,尤其是在學校。此外,受害者認為自己是因為種族而受到歧視,所以更不能被接受。
案例七: 辣媽也曾接到了一個媽媽的傾訴自己兒子在學校被霸凌的事情,想要提醒大家不要以為孩子小就不會出現校園霸凌的情況。
一個月前有天晚上,我發現兒子小森精神有點不好,學校喝水的水杯也沒帶回家。最近妹妹病了,我的工作也很忙,沒有太顧及哥哥,只是囑咐他不要再忘記帶水杯了。
小森一向乖,第二天帶了水杯回來,卻不是裝在書包裡帶回來的,用手捏著提手,好像水杯很髒一樣。我要去給他洗,他就跳起來,堅決反對,說自己會洗。
但到了晚上,水杯還擺在牆角,沒有動。我洗了之後,拿去小森房間,想要幫他放回書包,順便跟他聊幾句。總感覺他這幾天有點奇怪。誰知,剛進門,就聽到輕輕的抽泣聲,一向活潑開朗的兒子,正抱著自己的被子哭。
原來,小森的水杯,被隔壁班的男生,偷偷拿去放在了廁所的小便池,他覺得很骯髒,連用其他杯子喝水都覺得很噁心,更別說用這個的杯子喝水了。
8歲的小男生,覺得很委屈很屈辱,卻又不想跟老師說,讓更多人知道,只有躲在被子裡哭。他說:媽媽,我不想去上學了,也不想看到那個男生。我也不想喝水了。


小森媽媽跟老師的溝通 即使年齡小的孩子,也會去霸凌別人,或者遇到霸凌不知道如何應對。甚至,根本不敢和老師、父母說,自己偷偷消化。
案例八: 2019年8月,新加坡一間幼兒園的老師通知其父母他們4歲的孩子在學校不小心受傷了,家長詢問孩子時發現不對勁,要求學校調取監控錄像後發現:事發當天,孩子乖乖坐在原地,忽然就被同學圍了過來,甚至可以清晰的看到同學們對他拳打腳踢。
而老師在不遠處鋪床墊,對於發生的一切置之不理。最後,孩子狼狽地爬出人群。。。
校園暴力絕不僅僅只是身體上的,還有一種悄無聲息的暴力——語言暴力。坊間流傳在新加坡,中學生最常遭受的暴力欺侮對待,不是肢體暴力,而是語言暴力與「疏離暴力」。
就如那位過生日卻收到一堆侮辱性紙條的小五女生一樣。

寫著「笨」、「丑」的紙條
語言暴力不斷用語言、行為等給其他同學造成精神或心理上的壓力,比如給同學起侮辱性外號,傳播受害者消極謠言和閒話等。疏遠暴力則是孤立同學,最終導致一些他們心靈受創。
遇到霸凌暴力怎麼辦?
作為一個母親,痛心之餘,也看到了最實際的一點,我們應該若何告訴孩子應對霸凌?
對此,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在《開講啦》節目中給過這樣一個答案:打回去。
李教授說:如果不反抗,那個被欺負的孩子,會漸漸失去對世界的好惡判斷,陷入壞人的惡里,終生受傷。那個欺負別人的熊孩子,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欺負別人,傷害別人。永遠不要低估了小孩的惡,因為他們對作惡毫無自控能力。

其實,作為家長,我們不必狹義地理解「打回去」。 這三個字真正的含義在於,要讓孩子擁有不打人的教養,也要有不被欺負的氣場。隱忍反而會使得霸凌更加肆無忌憚。
遇見霸凌,孩子們可以這樣做: 嚴肅地大喊 第一時間,盯著對方的眼睛嚴肅地大喊:不可以打人,打人是不對的!一般情況下,迫於語言上的震懾,小孩子間的打打鬧鬧都會停止。
即使是言語霸凌,如果你不斷拒絕、反抗,告訴對方這樣不對,事情也會更容易停止。
沉默是被霸凌者的宿命,發聲才是改變命運的開始。
及時求助
在語言勸告後,對方仍舊不停止,大機率可能是惡意傷害。這時單純的警告已無意義,教會孩子,在自己無法阻止霸凌的情況下,一定要想辦法藉助其它力量來保護自己,比如告訴老師、向爸爸媽媽求助,或者打電話報警。
做孩子最堅實的後盾
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永遠是他最堅實的後盾。無論何時,遭受暴力威脅、受到欺負,不要瞞著爸爸媽媽一個人默默承受,爸爸媽媽會無條件的站在你這邊。父母的支持,給予孩子的不僅是安全感,還有承擔責任的勇氣,保護自己的決心。

幫助孩子走出陰影
孩子被霸凌了,如何走出心理陰影,是更加漫長和重要的話題。
我們文章前面提到的小森很幸運,有一個細心的媽媽,還有一個很懂得怎麼教育孩子的老師。後來,媽媽把事情反饋給了學校,老師溝通了對方的家長,一起出了道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