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有哪些階段?

小學課程的主要內容涵蓋了英文、數學和母語。這些科目幫助學生提升自己在讀寫和解決問題方面的能力,並為學生的學習打下穩固的基礎。學生也修讀其他科目,如美術、公民與道德教育、音樂、社會科學與體育。學生將從小三開始學習科學。這些科目讓學生從小接觸到不同的學科,培養自己的興趣和才華,同時掌握多方面的知識與技能,藉此塑造他們的品格,灌輸他們良好的價值觀及社會責任感。
初級的基礎階段(小一至小四)後,學校將在小五至小六年紀的階段提供基礎或普通水平的英文、數學、母語和科學課程。母語表現優異的學生也可以選修高級母語。這意味著,老師能根據學生的能力設定課程和評估內容,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進度去學習。每一名小六學生都必須參加小學離校考試(PSLE)。這個考試將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以便讓他們進入適合自己的學習進度和能力的中學。除了PSLE的成績,學生也可以根據其他方面(包括美術和體育)的成就和才華,通過直接招生計劃進入他們理想的中學。
考核隨著年齡難度上升
去新加坡讀小學,對於學生的成長是非常好的,隨著年級的升高,新加坡對學生理解運用的考核也越難。新加坡的考試項目低年級和高年級有所區別,而新加坡低年級和高年級相比,在口試的方面會減少會話,也沒有試卷一(作文)。而在分數權重上,低年級試卷會占60%,口試部分占40%。雖然說是同樣的題型,但是卻體現了年段的差異。
目前,新加坡還在不斷改進,在教育方面不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為了順應考試改革的需要,新加坡已經逐步減少了對書本上記憶性知識的考查,取而代之的是比重越來越大的運用與理解題型。而且新加坡教育部還準備將今後的測試轉向綜合性和交際性的模式,也就是所謂的採用提供語境以及真實語料作為測試項目,這樣對於學生的怨語言能力的培養也是極好的。
成績好壞與作業量無關:
新加坡的學生也有作業,但一般不用帶回家做,經常是在『玩』中完成的,成績的好壞與作業的多少無關。在新加坡小學,每次老師布置完作業,孩子們都會「爭著」找搭檔,幾個人組成一個小組。作業大多是編個小短劇,或者搜集各種標本等。到了第二天的課堂上,老師會先邀請同學們展示自己團隊的成果。而與國內不同的是,新加坡老師非常重視教育方式的「更新換代」,並在不斷摸索中尋找適合孩子們發展的教育方式,可以這麼說,每一位新加坡老師都是不同的。
新加坡小學的考試:
在中國和新加坡的教育中,考試是其差別之一。新加坡小學SA1的考試雖然整個考試歷時三周,但是,他們仍舊和平常一樣的上學、放學,而且也沒有國內那種如臨大敵的緊張氣氛。其實這是因為新加坡在考試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學生已經對門目複雜的考試習以為常了,這是根本原因。老師們更是沒有理由去擔心與著急,因為只要按照學校安排好的考試時間走進課室監考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