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6)——烏節路的流光

2020年05月19日   •   2萬次閱讀

烏節路中的「烏節」是對英文Orchard的音譯,Orchard是果園的意思,因此,烏節路早期的名字是「果園路」,原因是一百多年前,這裡分布著很多果園,大量種植豆蔻這種食用香料。與烏節路相交的幾條支路,就是以幾大豆蔻園園主命名的,如史各特路、卡佩芝路、經禧路、歐思禮路。

19世紀末期,果園病變停產,田地荒蕪,但它曾經的熱鬧繁華,還是吸引了一些人來此定居,人慢慢多起來後,小商販、菜市場開始出現。人總是有生老病死的,最後墓地也出現了。

烏節路著名的義安城購物商場所在地,曾經是潮州人的泰山亭墓地。坊間傳言,1950年移走泰山亭墓地建義安城時,為安撫亡靈,義安城的外觀很像一座墓碑。

1958年,靠小本生意起家的董俊競花4萬新幣建了一座三層樓高的詩家董大廈(C. K. Tang's),主要售賣中國的工藝品、古董和家具等。這是新加坡的第一間百貨商場。現在已經發展成了詩家董廣場。

從1970年烏節路被定位為旅遊購物區開始,烏節路越來越繁華,房地產商開始提高店鋪租金,高昂的租金將特色小品牌擠出。烏節路名牌林立,逐漸失去特色。

2019年,烏節路迎來了重振計劃,它將被重新打造為構建新加坡人回憶的地方。

疫情結束後,如果帶孩子去的話,多美歌路值得一游,那附近將建造多美歌格林小公園,定位為家庭休閒娛樂目的地,內設包容性遊樂場、嬉水設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