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局勢不穩,中國遊客轉移陣地到東南亞旅遊,新加坡因此得利。(視覺中國)
暑假原本是香港的旅遊旺季,然而隨著6月初爆發的反送中風波不斷升級且沒有止息的跡象,連帶導致香港旅遊業大受衝擊。
數據顯示,高度仰賴中國大陸遊客的香港旅遊業面臨訪港陸客大幅下降的困境。東南亞各國旅遊業卻因為中國遊客的「移情別戀」而獲益匪淺,其中新加坡堪稱是這波「大洗牌」的最大贏家。

香港反修例示威不斷,旅遊業深受衝擊。(路透社)
訪港旅客8月同比下跌近40%
《明報》報道,儘管8月是暑假傳統旅遊旺季,但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和香港旅遊業議會主席黃進達不約而同表示8月份的訪港旅客比去年同比下跌了將近40%。
彭博社報道,這也是2003年全球爆發沙斯(SARS)疫情,當年5月以來的最大跌幅。
香港酒店及餐飲從業員協會於8月底針對酒店入住率、放假情況、收入影響、前景信心等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及電話訪問,發出1345份問卷,並獲得438份回應。
調查結果顯示,84%受訪者稱酒店入住率從過往暑假九成暴跌至三成或以下,更有五星級酒店的單日入住率只有一成多。
這也導致九成受訪者被迫放假,77%受訪者需要放一到三日的無薪假,46%受訪者也表示收入已經或可能受影響,43%受訪者估計公司將會裁員。
另一方面,陳茂波也引述業界說法,稱酒店房價下跌了四成至七成。

香港酒店入住率大跌。(網際網路)
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公布的數據,今年7月的訪港中國大陸旅客有416萬,比去年7月同比下降了5.5%。
中國大陸旅客占訪港旅客總數約80%,對香港旅遊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黃進達指出,大陸旅行團在8月下跌七成,9月首兩個星期則跌九成,並預計下跌趨勢將延續至中國國慶的十一黃金周。
新加坡7月中國遊客人次創新高
一家歡喜一家愁。
和香港的慘澹相比,新加坡7月反而創下了有史以來最多中國遊客來訪的單月紀錄。
新加坡旅遊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有多達38萬9219名中國大陸遊客到訪我國,和去年7月同比增加了8%,同時比今年6月的26萬5998名中國大陸遊客猛漲了46%,7月的數字也創下了單月新高。
路透社則報道,新加坡7月的酒店入住率達到93.8%,創下2005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新加坡7月的中國遊客人次創下新高。(網際網路)
新加坡和香港的同質性極高,兩地皆有高檔購物、治安良好和交通便利的特徵。除此以外,龐大的華語人口也讓新加坡對中國遊客而言,是一個與香港相近的選擇。
《南華早報》報道,旅遊業相關專家表示中國大陸遊客本來就會在暑假期間蜂擁出國,但香港連月來升溫的局勢也讓陸客對當地避而遠之,東南亞各國尤其是新加坡因此得以受惠。
一名在英國倫敦的中國留學生王明哲(譯音)告訴《南華早報》,他因為政治和安全因素而放棄出遊近年來常去的香港,改以泰國的曼谷和華欣作為今年旅遊地點。
他表示中國人不想為香港經濟做出任何貢獻:
「在中國有種普遍要讓香港孤立無援的情緒。他們認為香港人不知感恩,所以不想為後者創造任何收入。」
《南華早報》報道,根據最新的數據,菲律賓、泰國和越南的中國遊客都取得了同比增長。其中,菲律賓在今年7月同比增長了43%,泰國和越南則在8月分別取得了18%和12.4%的增長。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助理院長兼副教授吳木鑾也表示,「新馬泰」(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本來就是中國人的旅遊熱點,香港局勢不明朗也讓更多中國遊客傾向前往新馬泰旅遊。

對於想避開香港旅遊的中國遊客,新加坡是深受歡迎的最佳去處之一。(網際網路)
遊客多不代表旅遊收入增加
然而,東南亞各國也先別高興得太早,遊客人數大增並不意味著他們會在當地「盡情」消費,旅遊收入的增減未必與遊客人數成正比,對當地經濟的貢獻程度也有所不同。
在中美貿易戰環伺的情況下,中國遊客在東南亞各國的旅遊消費,以及中國企業對當地旅遊設施的投資,理論上應能緩解中美貿易戰對各國經濟帶來的衝擊。
然而,聯昌國際銀行經濟學家宋誠煥提醒,旅遊業只占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的4%,相對的泰國則是10%。因此,這波中國遊客紛紛奔赴東南亞各國旅遊的熱潮,對各國經濟的提振力度仍有所區別。

遊客人數增加未必會與旅遊收入增減成正比。(海峽時報)
另一方面,由於中美貿易戰的不確定因素,部分中國人可能會勒緊腰帶,導致消費增長放緩。
中國人民銀行7月31日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也顯示,有79%的受訪者傾向把錢存起來,而不是拿去消費。
Continuum Economics亞洲首席分析師Jeff Ng就指出,遊客人數增加是一回事,在當地消費多少又是另一回事:
「即使有更多中國人不去香港,轉而到新加坡旅遊,但他們也有可能花費更少。」
義安理工學院高級講師詹家敏則認為一切取決於中國人的消費能力:
「只要有錢,中國遊客還是會旅遊。不過如果他們沒錢,他們更有可能選擇國內旅遊,或乾脆待在家裡不出門。」
如此看來,新加坡想透過這波中國遊客熱潮來提振經濟,恐怕還得視乎來訪本地的中國遊客是不是「花錢不手軟」的那一群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