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新加坡留學,選擇國際學校,不同學校所提供的課程也有所不同。一般學校會提供IB、IGCSE、AP等不同的課程,那麼這些課程分別是什麼呢?與以後的升學有何關聯?今天就來和大家詳細說說。
新加坡國際學校教育課程主要分為3類,即英國IB課程體系、美國AP課程體系和國際IGCSE。IB課程比較注重知識的全面性和深度。AP課程則更強調學生的創造性和快樂學習,低年級較為輕鬆,年級越高,壓力越大。IGCSE 偏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愛好,有64個科目可選。
國際IB文憑
新加坡的國際文憑課程在很大程度上吸取了世界上許多國家教育改革的精華。IB課程是三大課程中最接近大學體系的課程,其特點是科目多,學科廣,考核方式靈活,社會實踐多。作為大學的預備課程,IB課程相當於提前體驗了大學生活。
該考試一共有六個學科組,學生需要從每組中選擇一門課程,此外還要完成4000字論文以及參加150個小時的社區活動。
IBO文憑組織設置有:
IB小學項目(IBPYP,為3-12歲的幼兒園和小學生設計的學習項目)。
IB中學項目(MYP,6到10年級)。
IB高中項目、IB 職業課程 (IBDP,IBCP 針對16-19歲的高中學生,學制為兩年)。
通常我們提到的IB課程是指IBDP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16-19歲) 的兩年綜合性課程,IB課程累積了多年的教育經驗,IBDP文憑已在75個國家/地區的2,000所大學中接受,是一個成熟的國際化綜合教育體系。
國際教育認可度高,拿到IBDP文憑可申請全球上千家知名高校
學科均衡豐富,不僅有學術學科,藝術,品德,體育,社會活動等都包含在內
IBDP課程與國際接軌的教育模式,讓打算出國深造尤其想去歐美國家的留學生們,提早適應國際教育模式
IB課程的國際認可度高,可以申請英國學校,也可以申請美國、澳洲、加拿大等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
提供IB課程的新加坡國際學校有:東南亞聯合國際學校、加拿大國際學校、美國史丹福國際學校、澳洲國際學校、萊仕國際學校等等。
IB課程的亮點在哪裡?
滿足了現代「移動」家庭子女的教育需求。
學生可跟隨父母自由地從一個國家的IB學校轉入另一個國家的IB學校:學習同樣的課程,學業可以不受影響,考試成績受到國際認可。

如今,IB文憑被全球近1000所大學承認,其中包括哈佛大學、劍橋大學、 牛津大學等世界一流的名牌大學,近年來更有日益擴大的趨勢。
IGCSE
IGCSE 是Internationa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是目前國外14歲至16歲全世界最多人讀的體系,是CIE(Cambridge International examination)劍橋全球測試的一部分。
其證書在大部地區(只要是說英文的)都會得到承認。其廣泛性是由於劍橋的名聲,以及GCSE(即英國的IGCSE)的成功而來的。每年全球有幾千萬的莘莘學子在讀IGCSE。
IGCSE課程的教學質量出眾,即使是一些不銜接A-level課程的學校,也會將其作為IB或AP課程的前置課程。在申請大學的時候,IGCSE也可以作為成績參考。
若同學想申請英國名校劍橋,牛津大學等相近英系大學,此考試成績是申請的重要參考之一。
以最近關注度較高的華中國際學校中學為例,學生年齡為:14-16歲。2年內學習6-12個科目(一般至少選9/10個科目)。考試在6月。
必選:英語、數學、科學
其他類:語言類2門、科學類(物化生)必選一門、數學必選一門、人文社科類(史、地、經)一門、藝術類一門。建議:數、理、化、生、經濟、商科、會計、英語。
7門以上合格:diploma; 6門以下合格:certificate
新加坡開設IGCSE的國際學校有:英華國際學校,華中國際學校,UWC,德威國際學校,Tanglin Trust,澳洲國際學校。
AP
AP全稱為Advanced Placement,屬於「美系大學」先修課程。課程難度相當於大學課程的難度。 一部分的理科科目的難度處於美國大學大一水平,而一些語言課的難度卻已經延伸到了大三,在三大國際課程中應該是最難的了。AP課程主要適用於美國以及加拿大的大學,在其他英語國家的適用度不高。 AP課程基本沒有限制,比較靈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在22個專業37門課程里選修任意的多門課程。通過之後可以換取大學學分節省就讀時間和大學學費。
課程優勢
選擇性 課程選擇多,科目覆蓋面較廣;
權威性 A-level課程的試卷全部都是由劍橋大學進行統一命題、閱卷,全球都會有統一的考試時間,試卷都會有統一的評分標準,其權威性可以說是世界公認的;
擇優性 與國內高考的「一考定終生」不同,A-level學科考試形式是分模塊考試,如果一輪考試中某一科的某一模塊沒有考好,隔半年下一輪還可以重考。
從難度上看,IB課程難度最大,其次是AP課程,而A-level是偏簡單一些的。但從認可範圍上看,則恰恰相反,所以在選擇就讀什麼樣的課程時,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作出調整。
總體來說,這三大課程體系各有千秋。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所以在選擇就讀什麼樣的課程時,希望各位同學們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作出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