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
新加坡小一報名正在進行中,
目前已經在2C階段報名已經結束,
就等17號的結果了。
說到小一報名這事,
新加坡和中國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比方說,
新加坡沒有正兒八經的學區房概念,
如果一定要想去民間排名較好的學校,
所謂的學區房也是可以租的;
二來,
在新加坡要讀好一點的小學,
還可以通過做義工,
爭取多一個被錄取的機會。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義工的事。

新加坡官方:每一所學校都是好學校!
新加坡教育部說:Every school a good school!
話雖如此,但是作為」kiasu parents」(不用查了,字典里可找不到kiasu這個詞,這是新加坡特色,來自福建話的「怕輸」,引申為「想贏」),誰又不是懷著一顆想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學校的心?
學翼君來給大家科普一下新加坡小學報名的政策。
新加坡小學報名順序
報名順序共分為七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結束,公布錄取人數及剩餘學額後,開始下一階段的報名。
階段1:哥哥姐姐就讀本校
(也就是一個進去了,後面的每一個都可以進。)

階段2A(1) 和2A(2) :家長是學校校董或教職員工
(也就是」世襲制」,一代進去了,後面的每一代都可以進。)

但大多數新移民都沒有在新加坡讀過小學,所以除了個別教師家庭,能在這一階段報名的也很少。
如果孩子目前就讀在心儀學校的教育部幼兒園,孩子也會在這一階段優先錄取。
不過一般帶有教育部幼兒園的學校並不是大熱門。

階段2B:家長是學校義工,社區義工,某些教會教友或者某些會館會員。
(在這個階段新移民就可以拼一拼了,這也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重點。)

階段2C:不符合上述階段的適齡兒童;(這個階段,是新移民的孩子廝殺最激烈的階段)
階段2C補充:在階段2C還沒有報名成功的適齡兒童;
階段3:外國人。
以上各階段如果出現報名人數超過學額人數,實行抽籤制。除階段3外,每一個階段都是採用學區制原則及公民優先原則,且每一個階段都要為下一階段預留20個學額。
新移民子女大多無法享受2B之前的校友福利,所以買/租在學校1公里內或做義工是申請熱門學校的必要準備。

重要準備條件
新加坡小學報名採用學區制原則,跟國內一樣,學區房在小學入學報名時起著碩大無比的作用。
在大多數情況下,想要成功進入心儀的小學取決於你與學校的距離。以1公里、1~2公里、2公里以外為等級劃分,就近就讀。一公里內優先於兩公里內,兩公里內優先於兩公里外。
很多時候,如果住在1公里外,那熱門的學校可能連抽籤的資格都沒有了。所以,必須要保證住在學校1公里範圍內。

不過跟國內不一樣的是這個住房並不一定要買,租房也是可以的。只要父母身份證上的地址跟實際住址一樣,且符合就近原則就行。
不過從2018年6月28日起,教育部首次對報名後的居住期做出明確規定:儘管孩子通過距離原則優先入學,仍要求必須至少30個月內住在報名時使用的地址。
儘管如此,由於國民優先原則,在小學報名時,新加坡公民優先於永久居民優先於外國人。也就是說,新移民娃如果想進熱門學校,入籍也是必備條件。

距離沒了,身份有了,再接下來就開啟了拼爹拼娘模式了。
參看上述報名階段,當然是越早報競爭越少。報名的大廝殺主要集中在2C階段,僧多肉少,為了能避免混戰,只有努力躋身2C階段之前的任意階段,才能加大把握。
前三個階段對於新移民來說基本屬於先天不足,要從2B入手,就是廣為人知的「做義工」了!就連金融大鱷索羅斯為了孩子能在新加坡名校上學都做了義工。

索羅斯一家
義工怎麼做?
首先,義工有兩種,一種是學校義工,一種是社區義工。
學校義工
學校義工一定要達到的要求就是需要在報名那一年的6月30日之前,做滿學校規定的義工時間。大部分學校要求做滿40個小時,也有一些學校要求80小時不等。
具體可以在學校的網站上查找general office的電話諮詢。建議趕早不趕晚,至少要提前兩年詢問以免錯過義工報名時間。

網友西西媽向學翼君講述了她當初申請學校義工的激烈戰況:
說成廝殺,都不為過。申請家長義工的時候,有的學校發放申請表格的數量有限,先到先得。西西媽要報名的學校是在早上7點開始發放,西西爸五點去排隊就已經是第七個了。據說排在第一位的,是凌晨兩點就來排隊的。這是有多Kiasu啊?!

填寫表格也是個技術活,把當年申請各種高大上職業寫CV和自薦信的本領發揮起來吧!
要家長選擇能來做義工的時間?自然是周一到周日,請假也得來!
要家長選擇會做什麼?當然是全部打勾勾!一般家長義工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指揮交通、協助學校活動、或者搬樂器之類的體力活。反正媽媽不會還有爸爸,不僅如此,還要額外補充一些,把爸媽擅長的各個領域全部展示一遍,力爭在這一步壓倒一切「敵人」。
據說一些超級名校還要進行面試,那就還要考核家長和孩子的臨場發揮了。

被選中義工,接下來就是等待學校的活動通知了。
以孩子為單位,父母都可以為孩子積累義工小時數,而學校每次活動大概需要10名左右家長義工,以郵件形式通知,先回先得,據說很多活動放出來幾分鐘內就搶沒了,所以一定要時刻注意你的郵箱!
義工做滿以後,在開始報名之前學校會寄來一封證明信,有了這封信,就可以在2B階段給孩子報名啦!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順利入選,最好是儘快完成校方所要求的時長,而且務必自己做好統計。
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某位家長到了義工任務截止日才發現自己差了半個小時。學校也不能為他臨時安排半小時的活兒,就這樣,之前的努力,全白費了。

並不是每一間學校的家長義工申請都開放給大眾,有的學校只開放給教會教友或者某些會館會員。
萬一你沒有申請到家長義工,不符合你心儀的學校的家長義工要求怎麼辦呢?
還有一個辦法——社區義工。
社區義工
社區義工要想拿到報名信,需要付出的時間相比學校義工更長。但社區義工的門檻一般上不像學校尤其是名校義工高,只要有意願做,社區一般都會讓你做的。
申請人可以從PA官網下載申請表格填寫,可選擇線上或線下遞交。通常會在幾個月內得到PA工作人員的聯繫,告知可以去往住家所在的RC/NC參加社區活動。
官網連結:https://www.pa.gov.sg/
一開始是從Observer做起,經過觀察期(4個月-1年不等)轉正成為Grassroot Leader (基層領袖)。轉正之後再做滿兩年,到時政府就會出一封信讓你的孩子參與2B階段報名。
社區義工需要的付出一般就是參加每個月一次的會議,達到一定的出席率,還有協助或組織社區的各項活動。自願,可以只選擇自己有意願參與的,時間上安排上更靈活。
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從成為領袖之日算起,至少要做滿兩年,子女才有優先錄取權。因此,要想走社區義工路線,最少提前三年就要開始準備了!
建議提前更久一點就去社區諮詢,有的熱門社區做義工也需要排隊的。
需要注意 的是,社區義工要在現住址的社區做,所申請的學校和申請時的住址要在同一集選區。
新加坡的集選區劃分可能會在大選時做調整,這個風險要考慮到。

-End-
